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二十四监(梦难)-第5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以利再严加监督而已。他们自身的监督不说,东厂现在最主要的监督对象就是锦衣卫与顺天府,政务公开也可以使其政大白天下,这种种措施还是相当有效的,至少现在还没有找到他们有什么痛脚。只要稳住了宫廷,稳住了京畿,大明才会更加的稳定。所以这番话就是要告诉他们,仁政不仅仅是皇上要做的,更需要下边的大臣也要贯彻落实,切不可大意。
    “是皇上,臣等谨记。”
    正在这时,南京送来了加急光报,三天前,南京地震。朱由校一听这个吓了一跳,南京,在后世对于地震二字是相当的陌生,但在明朝时,那可是一个相当让人头疼的话题。因为南京的地震大颇繁了。
    当年明成祖出于自身的政治需要的考虑迁往了北京,那时从朱元璋、建文到永乐,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北京和南京的地震频率是一样的,都是四次。永乐一死,仁宗朱高炽就想着迁回南京,但到了洪熙元年,在这个当了不足一年的皇帝就猝死于宫内。这一年南京的震到频发到了一个让人发指的程度,一年时间震了三十九次,其中在三月的时候震了十九次。而在宣宗朱瞻基之后,地震少了起来,但前五年,南京还是地震了三十四次,而后五年只有一次。所以迁回南京的事情就再也没了结果。
    不过南京依然不平静,除了在正统年间,能光宗那一个月在位的时间,没有地震,其余的在每个皇帝上位期间,均不时的发生地震,不过是有多有少而已。奇怪的是在万历整个执政这么长的时间里,竟然只有一次地震,偏偏到了天启之时,发生了三次地震。就在三年前,天启三年之时,南京又震了一次,朱由校看过“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申时四刻,忽觉地震失常,令行通查府属州县有无损伤等因,查据上元、江宁、句容等县各称:地从西北方震起,向东南去,城垣动摇、屋脊梁柱俱各有声,城垣墙垛倒塌。又据常州、镇江、扬州等府申称:地震有声,自西南来,屋瓦摇落,房窗斜倾,且多倒塌。一连两次,移晷方定。”(熹宗天启实录卷39页20…21)那次地震,声如巨雷,两箇时方止。常、镇、扬、泰州俱然,摇倒民房无数,压死多命。
    所以一听南京又震了,朱由校哪里能不急的,上次的山西地震,常州水灾自己是预测对了,但南京的这次,自己从来就没听说过,哪里能够再行预见。此时一看那光报标题,立刻紧张起来,好在这次是个五级左右的地震,但许多的房屋年老失修,上次地震没有震倒,也没有及时的加固,所以这次的震,倒是震倒了一大批,其中五千余人受伤,死亡人数有三百人左右。(未完待续。。)

第592章鳌拜进京
    因为大雪,所以南京方面只能用最原始的驿站快马传信,今日一睛,立刻用了光报,倒是比提前出发的快马快了不少。
    “刘爱卿,南京地震,伤及五千余人,死亡三百人,此事由爱卿以慈善机构的名义去办理,朕出资十万两银子救灾。大过年的,务必妥善安置受伤者,安葬死者,并将倒塌的房屋重新给盖好并加固。而且传旨南京工部,全面清查南京及南京周边房屋,凡已成危房者,立即责令推倒重建,由慈善机构如实给予一定的补助。”这样的结果已经让朱由校相当松了一口气,面对着灾难,朱由校已经快麻木了。
    “是皇上,”刘志选现在特别的希望有灾事,因为有灾事才有了慈善机构发挥的时候,那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来。现在银行给的利息太多了,四百多万的基数,一个月就是几千两银子,一年就是几万两,每次灾害,皇上那边还贴补一些,所以本身花不了多少,这才是刘志选财大气粗的原因所在。
    “大伴,在前门张贴朕的旨意,年尾又有南京地震事宜,今年灾异频发,朕心兢惕仰畏上天仁爱之意尔,大小臣工还宜痛加修省,恪供职业,共图消弭。”朱由校接着又说道。这好好的,没想到又来事了,虽然天这个字在朱由校的眼里一分钱不值,但百姓们就吃这一套,要不怎么天子天子的叫个不停呢?所以还是接着上次的接着说。
    “是皇上,奴才尊旨。”魏忠贤一听看来这次不用来什么上天示警之类的胡乱说法了。
    虽然有了这个插曲。但春节还得过上去,京城里对此事又是一番炒作,皇帝又往外面撒钱了。一个个交口称赞,夸着自己心中的圣天子。
    “看看这路,往年的时候都是得自然的化了雪,走在上面很有可能就摔上一跤,也就是当今皇上,才可能把路全部都清扫干净,让咱们百姓走的舒心。”
    “不仅仅是这里,连城外通过四里八乡的路都在清扫着。这样让卖年货的人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城来。让城里城外都过一个踏实年。”
    “怎么还有城外的事呢?”
    “糊涂了?这城外的人过来送了年货。也就能赚钱,有了钱当然也就可以好生的过年了,是这个理不是?”
    、、、、、、
    城外的路的确是清扫好了,得益的人很多。其中就包括被押解进京的鳌拜。被折磨成了残废的鳌拜现在是万念俱灰了。本来还在时刻观察着看守人员的情况。试图逃出生天。鳌拜很聪明,被捕之后表现的相当老实。虽然被绳捆索绑的,那一层层的熟牛皮勒在身上。看似自己没有了什么反抗能力,其实不然。因为捆的再紧的绳索也索不住他,因为他有缩骨功,舌头底下还有刀片这些都是他保命的手段,他还有希望。所以审问他的人问他什么,他就回答什么,只要离了他们的眼,就是他着手脱困的时候。
    但锦衣卫一整天的询问还没结束,酷刑就来了,因为皇上的令挑出鳌拜的手筋脚筋、打掉满口牙齿,再行押解进京,并好生检看,不得令其自杀。
    所以鳌拜立刻被彻底的打回了原形,不管鳌拜是如何的盖世英雄,挑断了手筋脚筋,也就是一只病猫了。连阿敏这样有利用价值的人都被种在了前门,对这样的武夫,危害十几名汉人的凶手,朱由校又怎么能客气一点呢?在打牙齿的时候,舌头底下的刀片也被发现了,这一发现倒是把锦衣卫吓了一跳。如此重要的人犯要是真逃了,那他们这一辈子也就完蛋了,所以对其的态度更是恶劣,并没有因为他已经残废了而客气一分。
    走在天津往京城去的官道之上,一路上雪太滑了,而装在木笼囚车里的鳌拜如果一条狗一样的,倦缩在囚车木笼的一角瑟瑟发抖。雪下的又大,层层的在身上铺了一层,但他没有机会动弹一下,因为手脚都被废了,站不起来也没办法打雪,浑身被打的到处是伤,嘴里的舌头也因藏匿着刀子,在打牙的时候把舌头划了个大口子。心里这个恨啊,别说到了京城就会被处死,就算是把他送还了辽东,他也是彻底的一个废人了。
    好在雪停了,路面的大雪终于被人给清理干净,他也少受一份罪了。一路来到京城,而‘有幸’得到了皇上的召见。
    朱由校当然得见他了,满州第一勇士,是何等的殊荣,在入关的时候又是杀了多少的汉人。又汉人的鲜血,染红了他的爵位,使其有了荣耀的仕途,那是用汉人的尸体铺成的。所以朱由校要看看他。
    就这样被两个大汉将军象狗一样,拖到了乾清宫,衣服都磨破了。
    朱由校看着眼前狗一样的生物,顿时来了兴趣,“鳌拜,好胆子,竟敢刺杀朕,不过你的壮举在你建奴也就只有这一次机会。初六朕就要挥师辽东,朕会让建奴从此在世界上彻底的消失。不要这样看着朕,一群野人,杀我大明如此多的汉人,还妄图侵我大明,朕不杀得尔等血流成河彻底灭族,朕难消此恨,难对朕之大明子民一个交待。来人,鳌拜已经残废,给其钉个十字架,将其钉在上面,还有那一众细作无论是京城抓捕的还是天津抓捕的,全都置于前门,初六出征之时全部祭旗!”民族的仇恨不是谁说解就能解开的,十三副盔甲兴兵,对于建奴来说,那是他们的骄傲,但对于汉人来说,那是一段最为屈辱的事实,也是最为悲惨的事实。不管什么谁是有义谁是无义,杀我汉人者,必须要血债血偿。唯有鲜血才能彻底的让大明东部安宁!才能对得起那几百万死去的冤魂!朱由校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充满了血丝。
    前门又见奇景,给京城又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刺杀皇上的建奴已经被绳之以法,这等大快人心之事当然的被口口相传。京城的百姓喜欢热闹,所以得闲的时候纷至沓来,看看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