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您。”
二丫居然抢一送一,又带了一把奶糖来给韩琦,然后领着弟弟去玩雪人。
紧跟着,大雱在地上把这幅庞大的图纸铺开。
韩琦一看,好家伙,这几乎是一副军事型的京畿区域图,细节丰满,标注合理。
于是韩琦有些想抢了这幅地图。
大雱指着图纸,一边比划一边道:“伯伯相公请看,这里,这里……还有这里,河道分布不合理,这些隐患导致过往年我开封府多次大水遭灾,损失极为惨重。下官建议从祥符县境内葛家岗起,直接以人力强挖一条河出来,抵达好草坡。这相当于多了一条分支,把水流往北引入了惠民河,再由惠民河引流进入鲁沟河,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开封府的完整流域体系。”
韩琦不是白痴,吓了一跳惊呼道:“这工程倘若胜利实施,除了是大幅加强京畿防御水患的能力,也等于在你勾画的这个区域内开发出许多良田,且导致附近地区的现有田地产出效率大幅提高?你是这个打算吗?”
王雱笑道:“没错,小子就是这么打算。但这事现在谁都不知道,只有你我知道。咱们隐瞒不说,只要您脑壳够大,敢撸王拱辰相爷虎须,您直接下令试点,自此开封府之绝户田禁售,且宣布给予粮食补贴计划,聘用老弱病残为开封府佃户,宣布把粮食用于平价出售。这些政策加以宣传后,必然吓到京畿的地主,在他们已打算逐步投资工业的现在,必然导致田地集中性抛售。”
“任何东西急着卖总是吃亏的。朝廷拿出钱来在底部迂回接盘,把京畿田产回收到差不多时,我们在宣布开渠计划。那时候哭瞎的是地主们,因为我的这个‘定国渠’必然导致京畿良田大幅升值。但咱们的名誉是治理水患,光伟正大,谁都不敢讲我们坑地主。然而事实上,那时大多数田都在官府手里了,计算资产价值的话,赚翻了有没有?”
听到这里韩琦险些昏厥,这小子真的坑啊。被面壁冷藏的现在,他仍旧不安分的策划了一个坑害京城地主的方案,方法却比他父亲聪明奸诈太多,兴许这是他王家骨子里携带的吧。
韩琦也清楚,若一般情况下这样操作等于刨人家祖坟,可惜他小子就有底气,符合他的定理:拿走人家东西的时候,给予人家更好的一个行业:工业。
真这样反弹就不会太大。
说起来,韩琦也是有忧患意识的人,也尤其喜欢整固河道治水这种作为。
假设有能力的情况下,就算不为了所看得见的田产福利,仅仅为了都城的安全着想,也应该把这类事未雨绸缪。
又皱着眉头看了一下图纸,具体看了一下王雱的规划细节等等,这工程实在太大,现在根本想不出来需要调用多少民夫,要多少钱粮才能修成?
“你小子直接告诉老夫,你到底要多少时间,多少钱,多少人,来完成你这所谓的定国渠?”韩琦最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询问。
王雱道:“钱粮暂时还不好说,还没有具体测算过。不过大型工建项目上赶工期,那么我负责的说,当朝之内没人比我有魄力,没人比我更有经验。只要您敢启用小子,帮我重新捞个要害口官位来,我便立下军令状,嘉佑三年雨季前,完成这个传世工程。”
韩琦一口茶喷了出来道:“你拿老夫开心是不?这么短的工期,你这是打算抓空三分之一个京城的民夫吗?此种超负荷的服役,包拯会支持你的话算我输。”
王雱摇头道:“不关包大爷什么事,我从来不抓民夫服役,我敢保证质量和工期,但要给我钱,很多钱。我要发放工钱给民夫,让他们自愿参与,多劳多得。”
“这……”
韩琦捻着胡须楞了楞,“这样的话,政治上当然没问题,不会被人诟病,但哪来的钱,你觉得王拱辰会拨款给你?”
王雱道:“这就是你我要解决的问题,未必要靠三司。开封府现在财政充足,如果您能说服老包拨款部分,然后给小子我弄个要害口的编制,我就利用此番绝户田禁售的契机,在田产的资本项操作上洗劫他们一番,两股资金加起来至少够首期工程,只要首期工程像样,就容易获得后续拨款。那么,我就在雨季前,帮相公您把这关乎社稷的定国渠拿出来。相信我,这才是真正有利的政策,救济发放粮食给老弱病残绝对属于特么的昏招。让你想救济的这群人有工作、参与建设,发工钱给他们,且加上针对全民的粮食补贴多管齐下,才是王道。”
“行,老夫被你的馊主意打动了,这些我去尝试周旋。”
韩琦收走了图纸,起身又指着大雱的鼻子道:“但老夫警告你,你小子少乱命名,什么定国渠,你也不觉得害臊?你修的就叫定国渠?要不要顺便在河边给你竖个雕像?妈的捞名声也不是你这般做法,这条渠老夫决定以皇家人命名,要想官家高兴的话,不妨以福康帝姬的名号命名,叫福康渠吧。”
大雱的心思被揭破不禁老脸微红,又狡辩道,“其实我是想把以后第一艘战列舰命名‘福康号’的。”
韩大脑壳也不知道他小子在嘀咕什么,更不知道什么是战列舰,目前正处于兴奋之中,于是急急忙忙的带着图纸走了。
“哎吆!我了个去……”
紧跟着,就听韩琦在外面破口大骂起来,原因是他走的过激,被雪弄得摔跤了……
第423章 狐朋狗友
身体不太好的赵祯听到大雱要在雨季前改变大地、挖一条规模空前的福康渠,顿时一口茶水喷了出来。
老陈急忙心疼的伸手给赵祯梳理着背脊,寻思小屁孩牛吹大了,他有两把刷子这不假,可他竟是想要动这么大的工程,而且这么短的工期?难道他打算抓京城一半人服役,顺便掉一百万军队进去参与?
当然客观的说,这种相当中二的思路,也引起了老赵相当浓厚的兴趣。
尽管现在处于让小孩面壁思过期间,但来自心底的直觉让老赵清楚:王雱这肯定不是好大喜功,一般在这类问题上,他都是有把握有想法的时候,才会提出来的。
细节上老赵也不懂这些,就凑着那庞大的地图,听着韩琦口中念念有词的指点一下。
少顷,赵祯捻着胡须道:“朕觉着吧,神童有能力做成事应该这不假,诸如这类超级大型的工建,开挖关乎于社稷的河渠,本朝之内还真是非他莫属。只是朕奇怪于,小孩被朕打压这近半年,竟是也没颓废,没哭闹没上吊,闭门读书期间,竟是也在思考这些关乎社稷之策划?”
“那小子毛病真不少,但客观的说,这点上他总体还是不错的,经受过几次考验了。说起来,这方面他比较像老臣年轻时候。”韩琦厚颜无耻的样子道。
赵祯不禁频频点头,又看着“福康渠”的预想图纸少顷,好奇的道:“原则上讲,开封府多次遭遇水患而没有有效的避免措施,小孩忧心都城安危,考虑此福康渠是有用的。且相当贴心,以朕之女儿命名,福康福康,预示着我大宋国运福康。”
老韩寻思:他小子早先想把帝姬命名为打仗用的船呢。
当然想这么想,老韩不在乎这些面子和功劳,命名的功劳姑且就算在小屁孩的头上了。
不过赵祯接着道:“上年小孩预言过水患,虽也有些地区遭遇了水患却不严重。此番他又来,难道他又要预言都城水患啊?如若不是,那为何要急于赶在今次雨季前完成这浩大的工程?”
韩琦道:“官家容禀,工程急是急了些。但也无关预言什么事,有备无患总是好的,以前没人提出这么系统的解决方案,现在有了,而我大宋财政向好的时候,就该考虑这些。”
赵祯觉得这么说倒也通顺,于是点点头,却始终觉得还是太急了些,固然开渠治水是需要,但好不容易喘息过来的财政花费的太急也不是事,除非是肯定了真有水患,那才需要急着上。
因为赵祯毕生的政治心得让他知道:治水当然没问题,但任何事情一但急着办,总会有幺蛾子、会吃亏的。
“看起来相公的话没说完,神童不是个无脑的人,他这么着急的想上福康渠,一定还有其他目的?”赵祯也算知道王雱的尿性了。
到此韩琦也有些尴尬,知道隐瞒不了皇帝,既然皇帝都问了,不好意思不答,于是道:“他打算……打算坑京畿的地主。”
就此,韩琦把有关大雱打算用现在蒸蒸日上的工业蛋糕,吸引员外权贵们从农业撤资的计划,详细的说了一下。
赵祯又是一口茶水喷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