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真不知道。”张方平摇头。
九千贯不夸张但要看地方。上年数据,大宋的财政收入,根据大宋的在册人口,差不多是每个宋人提供一贯的财政收入。
但这是全国平均数据,也就是说发达地区会高些,落后地区会低些。至于西北抚宁县以前是负的。也就是说,王雱把那一穷二白的最贫困地区做到了大宋四倍平均值的水平?
之所以是四倍,因为他只是半个财年,这里就比平均值翻了一倍。且是结余而不是整体收入,那至少又翻一翻。
所以这个文报喜忧参半,已经等于亩产五千斤的浮夸了。
张方平显然和其他人不同,不喜欢浮夸,当年陕西李参因放贷导致财政飘红成为明星的时候,直接就被张方平低调处理,只回复了一句“知道了”。
但是鉴于他小子以往没让人失望过,这样的浮夸方式也完全不是他的风格,通常是应该反过来:别人赚了一千报三千,那小孩则是喜欢赚了三千报一千。
于是最终和刘沆权衡后,还是决定把这事提出来,作为今年的重点和政治明星宣传。真的希望别被这龟儿子坑了,这个时候出幺蛾子是真会滚蛋的,很明显皇帝预感身体不行后,戾气比以前重太多了……
大朝见年度总结来临。
物是人非,年号变了,戏台上的班子也变了。此番是文彦博主持。
倒是也没乱,之前老文做了很久的参知政事,很熟悉这些流程。
和陈执中时候不同,今次大家没有迟到,都来的很早。就连一向喜欢迟到的皇帝也来的很早,这让大家觉得很意外。
大病刚刚恢复的赵祯精神不是太好,在奶爹老陈的搀扶下入座。
场面一度很严肃,大家都担心的看着皇帝,有些甚至眼睛红红的。这是他们的真实感情,就有这么复杂。这些家伙们坑起皇帝来的时候不会手软,但是看到为人很不错的老赵病恹恹的神态,也真会难过的。
面对这情形,倒是赵祯自己失笑了起来:“诸位爱卿勿要忧心,朕的身体朕自己清楚,暂时还不至于太坏。”
“陛下威武!”全部人大合唱。
“好了好了,朕从来也不觉得威武过,整天被你们牵着鼻子走倒是真的。大病初愈,精力有限,今次只大抵总结一下去年好,开始吧。”赵祯懒懒的摆手道。
以往老陈的开场白是“去年是我大宋辉煌的一年”。
文彦博也差不多,闲置了一段时间,许多情况不了解,且去年因煤价平稳,民生也算是稳中有升。加之皇帝刚刚大病初愈,文彦博不想说药丸的话,于是略过了一些严重问题,说了“大宋去年还行”这句开场白。
文彦博后是枢密使贾昌朝发言,贾昌朝不知道情况,是真正的初来乍到,加之和文彦博提前沟通过不在这时候为难皇帝,于是只说了一些过场话。
“陛下……”
王安石对这些人不满了,认为他们报喜不报忧,出列想打断说一下关于西北的事,却提前就被赵祯用眼睛瞪着不许说。
王安石不是说被皇帝瞪着就不敢说话的存在,只是看皇帝脸色不好,是大病初愈,于是从心底里,老王也不想这个时候和皇帝抬杠,最终只得又微微低头,把想说的话装肚子里。
赵祯的确精神不太好,感觉很困倦。于是大抵听取了煤价相对稳定,今次过冬无压力的喜报后,对其他已经不觉得有兴趣,便想在枢密院的公式化汇报结束后提前离开。
但这时候,听枢密使贾昌朝全是废话,张方平提前出列打断道:“好吧看起来枢密院并无特别汇报,陛下强调过每次大朝见时间过久,下面由我三司总结一下上年的大宋经济特征。”
第269章 大宋的守门铁骑
关于大宋的全盘经济数据,乃是刚刚中书门下汇报的,比上年略有增加,并且只是大方向而没有细节,所以在精神不好的时候,赵祯对此已经不怎么关心了,提不起兴趣来。
“关于此番我大宋财政收入方面中书门下已经汇报,不过有个细节臣要补充下,第一政治明星当属永兴军路抚宁县王雱治下。”
老张出列之后不说其他,直接把这个大料抖了出来。
赵祯原本就比较关注那小孩,听到这样也来了兴趣,多问一句:“相公细说一下,他有了什么作为?原本朕以为他只上任了半年,情况都不熟悉,有实质进步也该是下年的事。”
王安石感觉药丸。总之有这么个儿子老王很无语,他的名字在这里出现频率过高真不是好事。
老张卖关子的模样,低头看了一下刘沆这家伙整理的发言稿,再次道:“回陛下话,上年抚宁县要分开说,前半个财年是负的,但年终的财政结余是九千多贯,人平均财政贡献近乎一贯,这已经达到我大宋的平均水平。”
赵祯楞了楞,根据老张的语气,感觉算个喜报,但细想之下却也没觉得九千多贯有多厉害?
但是其他人就此炸锅了!
我了个去,真的假的?
王雱那龟儿子也开始搞浮夸政绩了?
“九千多贯?就他抚宁县!”懂政务的富弼和文彦博同时震惊质问,“张方平你好好的说,你知道这增长率是什么概念?”
首相次相同时质问,这才引起了赵祯的重视。
皇帝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也跟随进入了这个思路,一想,绝对值听起来一般,算个喜报但也到不了天上,然而仅仅半个财年,在那近乎不是行政区已经被放弃的地区,就做到了大宋平均数据,这也未免太猛了,难怪两个宰相要同时质疑。
除了皇帝在心里震惊之外,整个朝堂是真的炸锅了,要不就是不可思议的样子发呆,要不就在交头接耳,纷纷交流着“王雱的报表政治,节操都不要了”之类的话。
包拯和韩绛面面相视了起来,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都是执政过的大牛,当然知道这是火箭数据。只是说这两大爷的严谨风格,在没有实质消息的时候,他们不会随意给张方平扯台。张方平敢这么报是因为王雱这么报,王雱以前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
现在的朝廷,对底层民生经济最了解的人王安石也算一个,于是双眼发黑,觉得药丸,这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做到的,那个不良少年一定有隐瞒的地方,一定在什么地方进行了技术性的“手一滑”处理了。
于是,大老王急的满头大汗。
相对而言,这个朝堂上对这些最没具体概念的人是赵祯,于是赵祯就是最高兴的一个,自始至终在紧紧捏着拳头,兴奋的看着这些老夫子们长吁短叹和不可置信的模样。
具体事务上在赵祯的记忆中,那小孩从未让人失望过。他闯祸的时候有,但肯定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而是因为奔放的性格以及节操,诸如什么手一滑就被黄脸婆捉到之类的事。
放小孩去抚宁县能有作为,此点上赵祯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事实上,赵祯就算不懂还是被惊到了。
虽然不明觉厉,但看着这些以往任何人都不服,个个自诩天下第一的朝堂老夫子们现在的神态、震惊、难以置信,这些综合百态让皇帝险些在心里笑喷。
“好!这小孩他做到了不负朕之所望!”
赵祯重重的一拍龙椅,把关注度吸引了过来后笑道:“这说明了朕的眼光,朕亲自提拔培养的官员有作为,朕心里高兴,有成就感!”
文彦博一听这话就觉得药丸。因为皇帝近来的脾气是冲动型的,心胸是妇女型的,思维是被迫害妄想型的,手段是猥琐型的,行为模式是龙傲天型的。这是大病后步入迟暮的心态特征,简单说,这会让皇帝和个熊孩子差不多的作为。皇帝就是以前也喜欢抬举那小孩,乱给小孩加官,现在进入龙傲天状态还了得?
关于龙傲天是王雱在小说《铁头光》中刻画的一个典型人物,大家耳熟能详,所以文彦博此番的“心里引用”并不突兀。
于是,文彦博出列打停道:“陛下请慎言。”
赵祯当即不服气的道:“朕高兴就要说,为什么他就说不得,你们整天呱呱呱的和朕唱反调,你们就可以说,朕就不能说?”
“?”文彦博偏着脑袋想了想,抱拳说道:“臣等是俗人,说错了可以转圜。但陛下是君,君无戏言,于是不能在不不明情况下随意对事件定调,这是常理。臣不是要泼陛下冷水,也不是要否定王雱的作为。而是这个数据太过玄乎,仅仅是王雱单方面的呈报,还没核实。这种情况下,若陛下于大朝见轻易定调,做出足够的宣传褒奖,但事后若出现问题,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