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作坊看到有利可图,自然也会组织工人进行生产,他们效率虽然没有我高,但鉴于利润差价大,那么他们降价销售后仍旧有利润,我就卖不高。所以老爹你想多啦,我想卖贵也卖不贵。”
如此一来,被大魔王在后脑勺抽给一掌:“为父当然知道这种市场理论,但有个变量是,你不是省油的灯,你是官,你麾下还有群流氓。如果你出去整天说‘我爹王安石’,就能把其他想卖蜂窝煤的作坊吓退。所以你不要怪为父小气,卢方早汇报我了,你有过多次见人就说‘我爹王安石’的劣迹。为父这是未雨绸缪,我不会等你做成事实才收拾你的,我又不是包拯。”
卢方那个叛徒真的混不成了。可惜偏偏拿他没办法。哥只是有这个打算,但都还没做就被提前查水表了?你们好歹让我捞个一阵子,把这个产业开发成熟后再说不行吗?那时大魔王不来抢,老张也会来杀一波猪的不是。
但没办法,大魔王这就德行,既然被查水表了,王雱总不能去开封府告老爸的吧,也只有认栽了,维持合理的利润经营。
去开封府找老包告状的话这个官司绝对赢,但转眼会被吴琼老妈和老奶奶抽死。还会被二丫鄙视。所以这不是律法问题,而是家庭政治,少爷我也清官难断家务事啊,又不是只有大魔王会清官难断家务事。
不过说起来此番虽然被皇帝骂了一顿,还被大魔王查水表,没升官,却意外的获得了一个爵位。
在大宋爵位没多少用处,却好歹也证明获得了皇帝赏识,每月都有钱拿。乃是因为人太小,上次封官不久,赵祯不好意思在封,于是就权宜操作给了爵位。
大老王都没爵位,但小老王有了。所以现在王雱的工资也不比王安石低……
第190章 企业文化
执政者最大的美德,是在灾情中把伤害将至最低。
现在最冷的三九天到了,关于王雱的蜂窝煤事业到底发挥了多少作用,赵祯还不知道,他只是多愁善感的站在后苑中,仰头看着越来越大的飘雪。
该做的都尽力做了,赵祯自恋的认为朕这个皇帝不说做的多好,但是也算是问心无愧了。
这就是这次赵祯对自己的评价,这么想着,赵祯觉得自己的形象高大了起来,超越的以往的皇粑粑们。
直至亲自走访民情的包铁头,犹如个徒步探险者一般拿着文报送来。赵祯看到后这才眉开眼笑,大声说了三个字:“好,好,好!”
然后尽在不言中。
皇帝已经不需要去细问王雱怎么做的了。事实上包拯也不知道王雱具体折腾什么,只是发现源源不断的炉子和蜂窝煤上世,产量几乎每天都在快速加大。
但凡开封府居民的,排着队去领就行。因为这些物资皇帝已经付过钱了。
那么根据包拯此番上报: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冻死。
其他的皇帝就不关心了。换做其他人的上报会有水份,但是包拯就这点好,不会有水份,干瘪瘪的,干的开裂。指望他用满腹才华把文报写的优美一些都是白瞎。
包拯现在真的想个探险者,满脚泥污和雪混合的狼狈相,身上也脏兮兮的,好在是冬天,如果夏天他这德行的话身间会有臭味,会有一群苍蝇围着他。
最后老包又告状了:“官家,王雱的作为可恶了。起初老臣只是关心他的产能,毕竟他现在生产的是陛下已经提前付过钱的。然而老臣派展昭带人过去督查时候,被他们给打回来了。”
皇帝一阵头疼道:“它怎么就能有这么多事?”
包拯道:“他说那是皇家的地盘,且禁止刺探生产秘方,于是勾结了皇城司。皇城司也竟然陪着他胡闹,无法无天的派去了皇城使守卫他的蜂窝煤厂,这没道理的。”
赵祯顿时责怪的看了老陈一眼,大阴人一阵尴尬,低着头也不狡辩。
赵祯只得主动找借口道:“此事朕并不知晓,但那的确是皇家的地,朕也答应划给王雱使用。兴许存在误会,既然是皇家土地,陈总管派人去守护也算不得多大事,只是有点不合时宜,纠正了不就完了?”
包拯想了想有道理,点头道:“官家圣明,那老臣不在多言,只需责令皇城司撤回,承认开封府的管辖权就行,否则慢慢的开封府越划越小,就没有开封府了,就都变成皇城司执法了。”
老包难得这么好说话,那就说明王雱和陈总管并没有多过分,于是赵祯不管了,在包拯继续啰嗦前溜走了……
在汴京那巍峨的城墙不远处,现在的蜂窝煤厂寒碜啊。
仅仅只是一片产地,没有围墙什么的,连遮风的都没有。少数几个有简陋大棚的地方还是因为生产的需要,遮雪用的。
冷风呼啸,和地面的雪混合又踩踏后,整个产地内一片泥泞,在里面劳作的人脚全是湿的、且早已经冷的麻木。
在一般情况下早就没人干活了。但奇怪的是这些人都已经冻伤,但仍旧士气高昂,内部间是热火朝天的气氛,甚至是相互比赛看谁干的多谁干的好。
在大宋,没人知道为何能有这样的士气和劳动效率,但神机雱就可以做到。
论蛊惑人心发动大家积极性,大雱就是化境巅峰。
所以王雱也没有闲着,穿的如同个毛毛熊,站在高高的架子上拿着一个极其土冒的“扩音器”,始终在给这些家伙洗脑,鼓气。
时而带头唱两句土到掉渣又振奋人心的歌,大家都会跟着唱,又加把劲。
王雱是领袖和首脑,那就必须有骨干。所以虎头营的使用权也从枢密院请来了。王雱不要其他军伍,其他人来了也是添乱。所以老班底虎头营是一级骨干,次级骨干是舒州来的那些工匠团队。
当初极其廉价签下来的各方面匠人,混合了一大群青柳山来的草根民众,大多数能用的、愿意进京的基本上都带来了。他们也都跟了王雱一些时候,有了规矩和“企业文化”的熏陶。
所以虽然比不上虎头营,但在大宋已经是难得见到的好用团队。
虎头营负责监督和带领大家出蛮力,匠人负责技术,负责在王雱的一些脑洞思路下,不断提高劳动效率。
既然现在皇城司已经被撤防,包拯已经能进这皇家场地观看监督了,于是老包当然也坐不住,带着展昭等人来凑热闹了。
老包也不影响大家工作,也不怕脏,在雪中漫步,这里看看哪里看看。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起初包拯想不通王雱的产能为何能这么快速扩大。
煤沙需要添加混合后才能有效凝结,这点并不难。起初包拯的预估需要非常多的劳动力,才能在熟练度不够的情况下慢慢提高蜂窝煤产量。
现在进来看后就惊呆了,人家王雱根本不需要人工去混合煤渣。
只见几人都抱不过来的大漏斗形态的东西一直在旋转着,只要有水和复合煤沙料进去,经过搅动后,复合料从漏斗下方有规律的泄露下来在母子里,母子如同左轮枪转盘一样,和大漏斗的转动同步,倾斜下来装满一个母子后,一转动,轮盘就挪动出来,然后等候在旁边的大汉用特制木质大锤敲击下去,就是一个蜂窝煤成型。
听大家说,王雱把这个东西命名为搅拌机,犹如磨盘似的,通过几处并不复杂的齿轮杆杆设计后,是两头牛在拉着驱动。
整个一套草根的半自动流水线。
煤渣当然也不需要太多人力送入大漏斗,仍旧是半自动,总驱动是两头牛,所有的运转都是同步的,从低处到高处有近似传送带的东西在缓慢运行,下方只需有两个工人轮换,不停把煤渣放在低处的传送带上,就能源源不断对大漏斗添加复合料。
这套设备看着又粗糙又原始,尤其土冒,但真不是战五。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乃是王雱汇合了百人的工匠团队,研究了三个昼夜才临时制造出来运行的东西。
初期当然问题尤其多,各部件链接配合的问题频发,也根本谈不上工业设计,铁匠短期也无法拿出可用的锻造轴承以及齿轮,所以很多东西就必须加大,采用王雱印象中的一些高强度硬木来代替。
木材的承重和寿命有限,且贴合运转时候的效能损失较大,如此一来运行当然草根,毛病当然多到爆。也不能达到起初设想的产量峰值。
但这不重要,王雱没有强迫症,能用就行,一切问题就都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并慢慢解决的。
一边运作一边改良,昼夜兼程。
别看现在只是运作短短不到十日,其实这套半自动生产线已经经过数次改良,是一点五版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