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血刃-第8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建成沉吟道:“昨日下诏之事,是朕考虑欠妥。
  房玄龄“嗯”了一声。
  李建成深吸一口气道:“朕错了,朕向你道歉!”
  房玄龄摇摇头,淡淡的笑道:“陛下,若没有别的事,臣告退。
  李建成心中的邪火,蹭蹭往脑门子上窜起来,他气得腾地站起身来,伸手指着房玄龄吼道:“房玄龄,你知道关中民情如何,何不向朕坦言,为何要用封驳涂归的手段,让朕颜面无存?”
  房玄龄毫不畏惧,直视李建成的目光,冷冷的笑道:“究竟是关中的黎庶重要,还是陛下的颜面重要?”
  李建成一怔,说不出话来。
  房玄龄神色淡淡的道:“我正想问问陛下,为何不让关中百姓,出关乞讨?”
  李建成期期艾艾人道:“如此一来,朝廷有何颜面,面对天下百姓?”
  房玄龄霍的沉下脸来,声色俱厉的大声质问道:“朝廷的脸面,比黎庶的性命,还要重要?三代圣君,尧舜禹汤,是这么做的吗?”
  李建成指着房玄龄,却找不到说辞。
  看着房玄龄逼向李建成,站殿将军,金瓜武士不约而同的出现在大殿中,只要李建成一声令下,他们就把房玄龄拿下。
  陈应砸吧着嘴,缓缓起身,伸手示意站殿将军与金瓜武士退下。
  此时显德殿内的站殿将军也好,金瓜武士也罢,他们都是李建成的心腹嫡系部队,当然这些将士,都是陈应执掌东宫左右卫率以及左右司御率时的旧部。
  看到陈应的手势,这些刚刚出现的站殿将军与金瓜武士们,纷纷退下。
  房玄龄逼近李建成十步之内,冷声喝道:“潼关大门紧闭,关中饿殍千里,陛下和朝廷,就有面子了?”
  李建成怒气冲冲地一拍御案道:“放肆!”
  陈叔达与封伦大吼道:“房玄龄,你好大的胆子!”
  李建成望着房玄龄咬牙切齿的道:“你除了站在这里高谈阔论,冷嘲热讽,还干什么,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房玄龄冷然望着李建成道:“我当然有办法!”
  李建成眼中闪烁着一抹得意的目光,魏征向李建成举荐房玄龄,说房玄龄有大才,可称国士。陈应称其为无双国士,胸怀天下之志,腹存济民之策,李世民不能用之,所以败亡;陛下若能用之,天下大治,四海长安,当可期也!
  要知道放眼整个历史,称堪国士者才有几人?管仲辅佐齐桓公取得春秋第一霸,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奠定齐国几个世纪的强大国力。而且,齐桓公其实并不是什么特别英明的君主,这更体现了管仲的能力。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干翻死对头吴国成功称霸,乐毅辅佐燕国,使小国逆袭,成功干翻齐国,占领七十余城几乎令其灭国,忒牛了。蔺相如这舌头上的功夫和脖子的硬度,古往今来估计没几个臣可以和他相比的。
  信陵君魏无忌:战国四君子,人格、功绩,当以信陵君为首。两度纠结犹如乌合之众的六国军队击败开了挂的秦军。
  商鞅、吴起、孙膑、刘邦得韩信开创大汉四百年江山,刘备得诸葛亮,鼎足而立。
  看着房玄龄中了李建成的激将法,李建成心中甚是得意。
  李建成脸上却依旧一片温怒的道:“说大话谁不会?
  房玄龄却郑重的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臣既然说有办法,就一定有解决之策。不过”
  房玄龄缓了缓情绪,看着李建成,语带挑衅的道:“想要臣解决关中饥馑之祸,陛下,必须答应一件事。
  李建成豪气干云的道:“漫说一件事,十件事,亦无不可。”
  房玄龄摇头道:“就一件事!
  李建成怔住了,盯着房玄龄道:“从此之后,门下省给事中一职的封驳涂归之权,必须得到承认和保障。”
  李建成瞪大眼眼睛的道:“有大唐一日,就不会有给事中,因为封驳涂归圣旨敕书而获罪。”
  果然,房玄龄没有让他失望。
  房玄龄希望李建成不干涉门下给事中封驳之权,就是为了可以限制皇权。圣旨要具有法律效益,必须经过中书与门下省联合签署,这样以来才具有真正的法律效力。
  现在,李建成言出法随,要被写进起居录中,作为祖宗之法,永不更改。
  虽然这样以来,依旧有漏子可钻。但是,门下省可以驳斥皇帝的圣旨,并且不会因言获罪,这样就可以极大的避免,因为皇帝的个人原因,乱出祸国殃民之策。
  除非,满朝都是奸臣,满朝都是弄臣。
  不过,真到了那个时候,大唐要灭亡,神仙也难救了。
  李建成望着房玄龄道:“如此一来,朝廷岂非,要和天下世族为敌?”
  房玄龄淡淡的道:“关中有全国将近三成的人口,孰轻孰重,还用分辨么?”
  李建成默然沉思道:“萧相国、封相国,谈的最多的,就是景之治,黄老无为、轻徭役、休养生息,他们倒是提了精兵简政,可突厥边患严重,最后一条也就是说说而已。”
  房玄龄不假思索的道:“从长远看,两位相公的策略,没有问题,但这些办法,对眼下的困难,于事无补。现在的问题,不是朝廷如何放手,让地方郡县百姓休养生息,而是如何群策群力,救助赈灾。”
  李建成点点头道:“陈应、魏征提议,重拾均输法,以及平淮政策,调动全国的资源,来解决关中的饥馑。他们也提议,要精兵简政,裁汰两成军队和官员,将节约出来的粮食物资,用于赈灾。”
  房玄龄道:“能救助多少百姓?”
  李建成摇头叹了口气道:“远远不够,若是摊到每个百姓身上,也不过是一个月而已。”
  房玄龄道:“一个月以后呢?陛下,今年关中,注定颗粒无收,也就是说,到明年秋天之前,这几百万关中百姓,都要靠朝廷赈济。现在距离明年秋天,还有一年零三个月。”
  李建成双手一摊道:“好了,问题摆在这里,你可以将对策拿出来了!”
  房玄龄淡淡的道:“办法,其实两位相公和陈、魏二君都说了。臣再加一条,打开关中四关,放关中百姓,出去讨饭。”
  李建成顿时坐直身体,怒视房玄龄道:“你”
  房玄龄好暇以整看着李建成道“不过,臣的精兵简政,与他们的不同。”
  李建成一愣,狐疑的问道:“如何不同?”
  房玄龄道:“臣的精兵简政,是真的。”
  李建成怒极反笑道:“那就说说,你那真的精兵简政。”
  房玄龄叹了口气道:“不减不行啊,陛下,关中有四百余万百姓、军民,按照每个每天三斤粮食计算,这四百万百姓熬到明年秋收,平均一人至少需要十四石四斗粮食,可以熬过难关。四百万百姓,就需要五千七百六十万石粮食。”
  李建成沉默了,他突然想起陈应为何提出明明手中有粮,就在关外一步之遥,为何还要把关中百姓迁徙出去。
  因为需要庞大的运输力量。
  关中可以动用的大量车辆不下十万辆,不过这其中仅有三万辆左右的四轮马车,其中超过七成还是两轮马车。
  十万辆马车看上去非常多,可是这个运输能力实在有限,因为十万辆马车全部调用,勉强可以运输百万石粮食。
  五千多万石粮食,漫说李建成没有,就连陈应也没有。
  于其让关中这四百万张嘴在关中坐吃等死,真不如将百姓迁徙出去。
  李建成望着陈应道:“陈应,你说西域可以接纳多少百姓?”
  陈应毫不犹豫的道:“西域拥有不低于五千万倾的耕地,就算把关中四百万人,全部迁出西域,一定压力也没有,不过,关中百姓自然不能全部迁徙出去!”
  陈应走到李建成的案几前,从御案上拿起一支笔。
  李建成下意识的给陈应添水研墨。
  陈应在巨大的舆图上,划出关内道的区域图道:“原州、庆州也遭遇旱灾,不过勉强可以做到减半收成,不至于颗粒无收。百姓和官仓可以保证持平,臣计划,沿原庆路,每隔离五十里设立一座粮站,存粮三万石,以灵州、丰州、盐州的存粮,应该可以接济他们,支撑到灵州!”
  灵州将粮食运到原州,大约需要五天,以一辆一骑,五天时间会消耗大约七斗粮食。越接近灵州,损失会越小。
  陈应想了想道:“陛下,可以先迁出三万户去灵州。”
  三万户十二万人口,可以为关中节省一百多万石粮食。
  魏征上前,指着舆图道:“陛下,不仅可以向灵州迁人口,同时也可以向西迁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