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血刃-第7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在宅子里便能处置公务,设置有侍卫室与典书室等机构,其他宅院都是内宅,屋舍深广,颇有侯门深似海的感觉。
  今夜行辕里也张灯结彩,对陈应来说,杨蓉既是他的表姐,同时也是他的金主。杨蓉刚刚来西域,陈应就让李道贞、许二娘、以及深田花音等人陪着杨蓉在行辕里饮宴。对于杨蓉而言,西域的一切,都是新鲜的。
  白天的时候,杨蓉随着李道贞乘坐着四轮马车在木兰城转了一圈,顿时大开眼界。
  原本这个漫天遍野到处都是胡人,肆意横行的西域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片欣欣向荣。
  陈应拿下来伊列河谷以东的区域已经小两年了,,时间已经抚平了战争造成的创伤,在陈应和大唐西域都护府所有属官和军士的努力下,广袤的西域。农民种下了大片麦子、萝卜和棉花,
  不得不说西域确实是块宝地,土地肥沃,水资源资沛,虽说这些作物是仓促种下去的,不少人根本就不懂得该怎么照料,但还是获得了较好的收成。
  由于西域实在太大了,有的庄稼熟了,有的还需要拔尖生长。此时田野上都是辛勤收获的农民,挑着成担粮食的农夫,装着成车棉花的鸡公车,把田间小路大路塞了个严严实实。
  其实按陈应的看法,他们种下的粮食收成并不好,每亩顶多也就一石五斗左右的收成,但是对于这些没有接触过这等高产作物的农民而已,已经是非常吓人的收成了。他们可以卖掉一部份,换了钱再从稻谷获得丰收的长平仓。
  李秀宁突然望着笑得花枝招展的杨蓉道:“陈郎,你猜杨蓉表姐为什么要来西域?”


第一八八章 三寸不烂之舌说降河北
  “应该是收棉花吧!”陈应想也没想的道:“大表姐嫁于应国公为妻,婚后就接受了武氏所有生意,这棉花是新农作物,前景广阔,她应是想来西域亲眼看看,试图打开销路!”
  “这个理由非常牵强,根本站不住脚!”李秀宁摇摇头道:“以陈郎与应国夫人的关系,她根本不需要亲自跑这么一趟,随便差遣一个管事,带着她的亲笔书信,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陈应摇摇头道:“那我就真不知道了!”说到这里,陈应狐疑的望着李秀宁道:“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告知陈郎倒也无妨!”李秀宁非常八卦的将武士彟与杨蓉因为武顺的关系,爆发了冲突,杨蓉被武士彟殴打的事情。
  听到这话,陈应颇为无语。
  在这个时代,世族门阀联姻通常都是高门嫁女,低门求妇。杨蓉别看四十大几的时候嫁于武士彟,以弘农杨氏的门第,嫁于武士彟为妻,绝对算是下嫁。然而,武士彟却打了杨蓉,这就等于扫了弘农杨氏的面子。
  杨蓉从长安离开后,一路前来西域。而武士彟为了祈求杨恭仁这个郎舅的原谅,不惜带着一对儿子前往观国公府门前下跪,也算给足了杨恭仁面子。
  在这个情况下,杨蓉和杨恭仁也应借梯下台,不过,看着杨蓉的态度似乎并不准备轻易原谅武士彟。
  陈应叹了口气道:“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大表姐与武士彟的事情,咱们不用管,她愿意在西域待着,那就待着,咱们家里也不差她那一口饭吃,当然,咱们的这个大表姐,可是女中豪杰,她来到西域会赚不少钱,一旦她的事情在关中传扬开来,其他各大家族,定会闻风而动,扑向西域!”
  如今的西域可以算是百废待兴,缺乏人才,缺资金,也缺消费人群。世族占据着绝对的财富,这些财富也不见得都是强取豪夺而来,如果说一杆子打底一船人,肯定会有冤枉的。这些民间资本,如果使用得当,将会成为大唐整个朝廷,乃至整个天下最为利的经济兴奋剂。
  可是同样,一旦使用不好就会让市场经济陷入崩溃。
  长安的物价,随着大唐基本占据天下,大规模战争停止,失去军队这个庞大的消耗大户之后,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价格持续走低,百姓苦不堪言。而这个时候,世族门阀开始将积蓄的钱财开始置产置业,大量的钱财涌入市场。
  大唐的市场开始了第一轮通货膨胀。这让关中的普通百姓苦不堪言。种地的收益来越来低,已经让大唐出现封建时代的经济危机。
  在这个情况下,陈应决定采取调控的方式,扭转大唐的经济恶劣情况,一旦资产转移之后,关中的经济情况会日趋平稳,同时也可以惠及广大百姓。最重要的是,陈应在天高皇帝远的西域,完全可以开展他的工业大唐战略计划。
  在西域,一条巨无霸型战略高速公路正在夜以继日的施工,海量的钢铁、水泥、沙石、木材从四面八方运过来,数以千计的工人两班倒昼夜赶工,那热火朝天的场面着实让人振奋。这条战略高速公路,从伊吾至高昌城,全程一千二百余里。这条高速公里设有八个车道,包括六个车道的普通马路,最里侧则为两道驰道。
  驰道采取标准宽度一丈两尺,每根钢轨长度为二十五米,每根钢轨重达三千斤。一车车钢轨铺在驰道上,让众人对西域的钢铁产能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陈应在西域修建的高速公路,其实是公路与铁路的混合体。至于有生之力,他能不能把蒸汽火车造出来先别提,反正他现在就是在西域开始铺设这种铁路。每修建公里铁路,就要吃下去二十四万斤钢铁,这规模着实是骇人。
  在建设高速公路的同时。陈应也派出猛虎义从跑到江左、岭南、关中、河东、河北、辽东、甚至山东和陇西,全天下到处挖人。
  那些一辈子都在跟钢铁打交道,技术精湛的老工匠是他们的最爱,从小便耳濡目染,年纪轻轻便学会了怎么锻造钢铁的年轻人同样也很受欢迎,没经验不要紧,可以学嘛!这帮家伙挖墙脚的本事实在凶残,高速公路都还没个影呢,他们就挖到了一千八百多名工匠,关键是这个时代,优秀的工匠都是各大家族和门阀暗中控制的,以至于各大门阀和家族将猛虎义从他们列入了黑名单。
  高速公路毕竟不是铁路,高速驰道也不可能像后世的火车站一样,不过陈应是采取五十里一个小站,一百里一个中型驿站的方式,在修建高速公路的同时,也兴建一个一个驿站。
  西域的原始森木本来就不算多,可是为了修建这些铁路,木材的需要也非常庞大。为此,陈应让人前往西波尔既西伯利亚,意为“宁静之地”,名称源自蒙古语“西波尔”泥土、泥泞的地方,古时西伯利亚就是一片泥泞的地方,住在这里的蒙古先民以地形为这个地方取了名字,当俄罗斯人来时,将此音译为“西伯利亚”,也有人认为“西伯利亚”之名源自鲜卑人。
  在西波尔的原始丛林里,大量的寒山松被砍倒,然后钉成木排,装上风帆,沿着鄂毕河,逆流而上,在岸上堆积如山。
  那些从各个地方挖来的木工工匠,就快速正忙着处理这些木材,确定没有虫眼之后便拿去熏,使其脱水干燥。这是一门技术活,铺设铁路的枕木的木材得花上几年时间晾干才能用,太过湿绝对不行,被烈日暴晒之下木材会脱水,整个枕木结构也就被破坏了,太干太湿都会要人命的。只有最富有经验的工匠才知道怎样做才能让木材保持最佳状态,确保枕木结构稳定和牢固。
  沿着这条东起伊吾,西至高昌的高速公路两侧,大量木材加工厂、钢铁加工厂拔地而起,建设高速公路所需的板材和钢材都在这里加工。再远一点便是砂石厂、炼油厂、轴承厂、水泵厂、防锈漆厂、沥青厂一大堆配套的工厂一字排开,当然,这些工厂都正在紧张施工中,为了那些原本被西突厥或吐蕃人俘虏的战俘,提供了宝贵的活命机会。
  由于西域这块地方战争不段,特别是高原上的吐蕃人,如今还没有分出胜负,陈应让刘统他们消停一些,他们吐蕃人与吐蕃人就开始了撕逼大战,打得狗脑子都出来了,交战各方都有各自的战俘,按照他们的传统,战俘肯定是要杀头的,处死的,在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日内瓦公约一说。
  好在,陈应需要大量的工人修建铁路,于是,安西军成了各国各族奴隶的吸收地,甚至连萨珊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随着古印度笈多帝国解体之后,这个国度爆发了内战,在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国家的混战中,大量奴隶也随着商队,进入了西域。
  陈应购买奴隶战俘的价格少得可怜,一个壮年男子的奴隶的身价只不过三千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