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坚守该城。突厥大军层层包围雁门关,形势十分危急。萧瑀劝谏杨广,赦免高丽。可突厥大军撤走后,杨广又懊悔听取萧瑀公开宣布赦免高丽的建议,当即免去萧瑀内史侍郎之职,贬任河池今陕西凤县东北太守,并且要他立即赴任。
正是因为冒犯杨广被贬官,萧瑀的名义无论在朝廷,还是在民间都非常不错。无论名望,还是资历,萧瑀都绝对足够顶替窦威,成为内史令,位列相国之职。
除了萧瑀,当然还有另外是一人上仪同宇士及,宇士及之妹是李渊的昭仪,而且宇士及与李渊私交非常不错。早在李渊的时候,宇士及派出家僮送给李渊一个金环,表示要投降李渊,后来宇士及投降李渊,李渊因为宇昭仪的缘故,封其为上仪同。论家世,论名望,宇士及也可以任内史令,顶替窦威。
当然,比起萧瑀,宇士及的资历稍差一些。
李渊随即又想到了如今在的大唐兵部尚书屈突通。
屈突通是隋帝时期的亲卫大都督,深受隋帝信任,屈突通为人正直,秉公办事,即便是亲属犯法,也依法制裁,决不包庇宽容。当时他的弟弟屈突盖任长安县令,也以严整而知名。因此民间顺口流传:“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畏心理。
况且大唐立国以来,屈突通兢兢业业,立下汗马功劳,如今以兵部尚书之位,进内史令,位列相国也属名正言顺。
其次是开唐功臣殷峤殷开山,殷峤的祖父殷不害是陈朝司农卿,本居陈郡治所在今河南淮阳,陈朝灭亡后,徙居关中。殷峤的父亲殷僧首为隋朝秘书丞,在当时很有名气。殷峤年轻时以学问品行知名,尤其善长写作和书法。殷峤在隋朝时就已出仕,担任太谷县长。殷峤在担任太谷县长期间,很有政绩,因此获得好名声。大业十三年,殷峤被李渊任命为大将军府掾,成为辅佐李氏父子的一名干将,参预谋略,当作心腹,因多次历有军功被拜任为光禄大夫。
虽然在浅水原大败后,殷开山被削职为民,可是随着李世民大败薛仁果,殷开山又官复原职,并且升任吏部尚书。作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如果殷开山不成为相国之一,有点太不近人情了。
“陛下心中属意谁入相?”裴寂看着李渊露出苦思之色,根本没有理会他昨夜银乱宫闺的事情,裴寂心中暗喜。
李渊悠悠长叹了口气道:“难啊,难”
裴寂分析道:“有实力晋升相位的,无非是吏部尚书、郧国公殷开山,兵部尚书、蒋国公屈突通、内史侍郎、宋国公萧瑀。屈突通虽然献关有功,陛下以兵部尚书之职,蒋国公之爵赏之,天下间绝无非议,若擢升屈突通为内史令,恐怕屈突通无威望,足以服众,况且其长于军略,为人方正,恐难以体察圣意,非内史令的最佳人选!”
李渊听到裴寂的分析,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屈突通原因,就是没有军功。大唐以武立国,无军功不足以服众。
事实上李渊并不知道,如果不是陈应这个异世蝴蝶的出现,他根本就不用如此头疼了,无论殷开山也好,屈突通也罢,跟着李世民攻击刘武周、宋金刚,在武德二年就攒够了军功,他们二人都可以拜相了。
裴寂就相位谁属事情展开分析:“陛下,殷开山刚刚破格擢拔为吏部尚书,如今再拜内史令,入相,恐怕此事对殷开山而言,有弊无利。”
李渊点点头:“看来,只有擢升萧瑀有内史令,拜相。”
裴寂躬身道:“陛下英明!”
第十八章 据为已有
李渊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猜忌是他的秉性,在这个世界上,他不会真正相信一个人,哪怕是裴寂,李渊对他的信任也是有所保留的。不过,不可否认李渊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人。
谁对他有利,谁对他有用,谁对他忠心,谁对他阳奉阴违,谁对他离心离德,李渊心里都是非常清楚。
表面上看,李渊脸大耳厚,看似憨厚,可是谁要是真把李渊当成好糊弄的人,他一定会死得很惨。比如刘静,刘静造反,李渊压根就不相信。
裴寂捏造刘静造反的罪名时,李渊却装作毫无保留的信任裴寂,其实说穿了不过是李渊在玩弄帝王权术。
刘静虽然贵为大唐的尚书右仆射,位列裴寂之下的次相,看似位高权重,事实上刘静的所有权力都是李渊的给的,没有李渊鱼符,刘静调动不了一兵一卒,甚至长安府库内的一刀一戈,没有李渊的旨意,刘静动不了大唐分豪。
这样的一个刘静造反,其实就是一个滑稽的笑话,除非刘静脑子里装的是大便,但是,刘静却有了取死的必须理由。
千不该,万不该,刘静不该在错误的时间力挺李世民,刘静不该试图以他一个人的力量,左右李渊的意志,废太子李建成,改立秦王。在浅不原大胜之后,李世民挟大胜,擒贼首,灭其祚之功,趾高气昂的返回长安。在这个时候,太子一系不仅士气低迷,而且逼得李建成不得不诈病在床,用这种方式为求自保。
在这种情况下,李渊只能打压李世民,维持朝廷之内东宫与秦王府之间的微妙平衡,在这个情况下,熟悉李渊的裴寂,看到了李渊对刘静起了杀心,这才捏造刘静造反的所谓证据。
借李渊的手,除去刘静。其实李渊早已看出刘静不会反,原因很简单,刘静根本就没有造反的实力,也没有造反的动机,但是刘静插手东宫之争,试图打破东宫与秦王的平衡,这让李渊非常不满了。
李建成卧病在床小半年,就是被刘静所赐,所以杀了掉刘静,只是对于朝廷急于站队的大臣一个有力威慑,李渊就是用刘静的脑袋,告诫朝廷重臣。
李渊才是大唐的天子,他才是大唐的天,他给的东西才能要。不给的东西,任何人都不能伸手。否则,刘静就是下场,大唐的天是李渊,哪怕拥有开唐之功刘静,只要目中没有李渊这个天子,也是死路一条。
大唐河东的溃局,几乎都是李建成和李建成的门下陈应力挽狂澜,鼎定乱局。如今李建成有安民之德,修制唐律之仁、官制之恩,武有平定河东刘武周、宋金刚之功,风头完全压过了李世民,在这个时候,就要让李世民出出风头了。
突然,李渊似笑非笑的望着裴寂。
被李渊犀利的目光盯着,裴寂的心瞬间就提到了嗓子眼。原来李渊还没有忘记那一茬啊,真是一睡足成千古恨。以此时裴寂的身份和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他想要什么像的女人没有,真是何苦来哉??
况且,昨天夜里醉眼朦胧,裴寂连那个宫娥的样子都没有看清,万一要是尚衣局的那个胖丫头,裴寂宁愿撞墙
裴寂还在想着昨夜的颠鸾倒凤,可是李渊却想却是陈应。
不是陈应年纪轻轻,立下大功,而是因为当初在大殿上,陈应与李渊亲口相求,欲娶平阳公主为妻。
如果柴绍不死,李渊断无可能同意这桩婚事,可是现在,陈应的话语,仿佛回荡在他的耳边:“不惜一切代价娶平阳公主妻!!!”
好一会儿,裴寂叹了口气,满脸凄苦道:“陛下,老臣死罪,请陛下责罚。”
李渊没有说话,站在甘露殿巨大匾额下的李渊,那眼神严厉得让人不敢直视。
太子需要安抚,李世民需要机会。
李渊道:“王世充夺我大唐多少城池?”
裴寂一愣,不过他马上就反应了过来,想也不想的答道:“三十有七。”
事实上,裴寂的这个数字,纯粹属于耍流氓。当初李密最强盛的时候,黄河以南淮河以北,西至虎牢,东至济阴一百多个县都属于李密的地盘。可是随着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剩下的十二郡被徐世绩名义上继承,可是徐世绩手头只有万余兵马,后来在得到李建成的物资支持之后,也不过募集两万余兵马,根本守不住这么大的地盘,反而王世充趁着刘武周攻掠河东,趁机抢占徐世绩的地盘。
李渊道:“裴监,准备拟制,以秦王李世民为山东道兵马都总管,天策上将,屈突通为山东道行台尚书左仆射,天策上将府恣议参军,殷开山山东道行台尚书右仆射,天策上将府司马,褚亮为天策上将军录事参军,统领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御卫泾、原、并、朔二十九州军事。吊民伐罪。”
随着李渊一声令下,刚刚收复河东,还没有还朝的大唐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开动了起来。
刁蛮任性的窦线娘撒起来泼,凌敬还拿她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