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十四章 无事献殷勤
唐初时期没有五个儿子的窦名人叫燕山,然而却有一个有五个儿子的窦略。窦琮听到陈应教导武元庆、武元爽朗诵:“窦燕山,有义方,教子五,俱名扬。”,很自然的联想到了他的曾祖父窦略。
窦略有五子,分别是窦兴、窦拔、窦岳、窦善、窦炽。每一个都有非常大的名气。窦岳任北魏清河、广平二郡太守,英年早逝。窦善北魏中军大都督、南城公从魏孝武帝西迁,仕至太仆、卫尉卿、汾北华瀛三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永富县公。窦炽为赠少保、柱国大将军、建昌公。窦兴为大宗伯注:周礼谓春官之长为大宗伯tàizōngbó,掌礼制,爵为卿。是相当于隋唐时期的礼部尚书。窦拔为北魏殷州刺史今河北隆尧东。
事实上窦略的五个儿子,最次的做到了两郡太守正四品上,最高的做到太傅,可谓之人臣的巅峰。这个时期的窦氏,一门五子,三公一侯一伯。特别是窦岳、窦善、窦炽三个人,成了窦氏三房始祖。
陈应绝对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巧合,要说窦略教子无方?恐怕窦燕山活着也不会自认为,他比窦略强。
可是那么问题来了,窦略跟窦燕山并没有半点关系?陈应如此编窦氏,一旦把这个谎言弥补不好,就很可能惹祸上身。当然,圆好了这个谎,好处自然也不会少。毕竟窦琮也算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堂舅。
陈应还算有点急智,这个时代的所谓辩才无双,其实无非是博览群书,头脑灵活,偷换概念,想了一圈,陈应讪然的笑道:“窦氏避窦武之难,亡奔匈奴,遂为部落大人。”
窦琮点点头道:“不错!”
“纥豆陵氏世居燕山左近?”
“然也!”
“那武昌孝公谓之窦燕山有何不可?”陈应笑眯眯的道:“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俱名扬。”
窦琮满意的点点头道:“自然可以。”
说着,窦琮疑惑的望着武元庆和武元爽。
陈应此时对于窦琮的到来也是充满疑惑,突然转念一想,恐怕窦琮身怀着李渊的重大使命。所以陈应不敢怠慢,陈应指着武元庆和武元爽道:“这二位是义原郡公的大郎元庆、二郎元爽!”
武元庆甚是乖巧,拉了一下弟弟武元爽,齐齐向窦琮拜道:“元庆,元爽,拜见窦公!”
窦琮因为是在李渊起兵之前投靠了李渊,况且他又是李渊岳父窦毅的堂弟,李渊便为窦琮为右统军大都督李世民麾下的统军之一,他曾跟随刘静攻打屈突通,后来李渊登基为帝,窦琮也跟着水涨船高,封为扶风郡公,左屯卫将军。
窦琮点点头拿起陈应书写的两张纸,两张纸上其实只有区区四十八个字:“人之初,牲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芶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俱名扬。”
窦琮疑惑的望着陈应道:“陈大将军,你这是?”
“哦,这是义原郡公夫人委托在下教导二人识弄墨!”
陈应刚刚起了一个头,窦琮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武士彟喜欢在向满朝勋贵大散其财,结交朋友,真正的贵族,谁也不拿武士彟当回事。想来陈应此时还没有认祖归宗,一旦弄清楚他是侯莫陈氏之后,估计也会与武士彟划清界线。
陈应接着道:“应,初为人师,唯恐误人子弟,只好尽力施为,突然发现如今还没有蒙学教材,应不自量力,就亲自编撰一书,初名为三字经”
就在陈应介绍的时候,窦琮心中对陈应颇为不以为然:“小小年纪,也敢为人师?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如果陈应只是洛阳陈氏,哪怕他是颍川陈氏之后,窦琮也把骂到陈应脸上,可是陈氏真姓侯莫陈,是侯莫陈宗的孙子。
要细论起来,陈氏的父亲侯莫陈芮的父亲,官职还在窦炽之上。至于侯莫陈崇更是甩了窦略不止一条街。对于西魏八大柱国家族,窦琮还真不敢太过放肆。
接着他翻开了下面一张纸,上面赫然写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学亲友,习礼仪
可是看了后面的字之后,窦琮隐隐感觉这陈应这绝对不是无的放矢。
窦燕山,有义方。
难道说侯莫陈氏是用这种方式向扶风窦氏示好?
如今侯莫陈氏不比从前,然而却有了隐隐崛起的迹象,陈应无论如何这一次回朝都会封公,封为右武卫大将军,十六卫大将军,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得到的官职,况且其堂兄侯莫陈虔会银青光禄大夫,广平郡公,一门两公,放在长安城也不会被人轻视。
事实上,莫侯陈氏的底蕴远比表露出的简单,侯莫陈氏在岭南十七州经营了两代人,就连岭南冯氏也比不上。在这个时侯,李渊需要倚重侯莫陈氏的地方还真不少。
况且,李渊已经有意与侯莫陈氏联姻,以陈应今时今时的地位,根本不需要这般。
写书赞美窦氏祖宗这样的事情,如果脸皮不厚还真做不出来。
想到这里,窦琮心中一动。回去一定将侯莫陈氏有意与扶风窦氏示好的消息传达到。
身份相差无几的时候,哪怕任何一个不经意间举动,都会被错误的解读出很多种意思。
窦琮冲陈应道:“武功侯想出去,只怕找不到印刷坊吧!”
陈应点点头道:“确实是如此!”
在这个时候,书籍还是依靠书抄,虽然有雕版印刷,不过同样掌握在世族门阀手中。窦氏与侯莫陈氏并不一样,侯莫陈氏以武勋起家,而窦氏却是以略帮助魏孝帝汉化拓跋鲜卑,渐渐成为宗世族门阀。窦氏门丁兴旺,获得的将军之职其实也不算少,然而除了一个窦炽以外,其他在军功方面毫无建树。
特别是他的哥哥窦轨,事实上李世民的第一场败仗,正是因窦轨轻敌大意所致。
窦琮道:“等新书成稿之后,我们窦氏可以替武功侯刊印一千册!”
“那实在是太感谢窦公了!”
陈应其实心中也暗暗嘀咕,无事献殷勤非奸既盗。
窦琮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八十五章 白城怎么办?
“不知窦公此次是来所为何事?”陈应试着问道。
三字经全三百八十二句,每句三个字,共一千一百四十六个字。如果删减一些唐代以后的东西,增加一些字句,最多可以保留千字或者,很有可能不足千字。如果在后世,这仅仅相当于一张A4纸的字量,刊印这么一本书,根本花不了多少钱。
然而,在这个时代,刊印的工艺,主要还是依靠雕版印刷,如果是千字,至少需要将近四十个雕版,费时至少需要半年以上。如果考虑上雕版的价值和人工费用,刊印这一千册书,至少需要五六百万钱。
五六百万钱虽然不是太多,特别是对于扶风窦氏这样的门阀,这点钱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然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一笔相当于一百户普通农家一年的纯收入,显然,这不是陈应与窦氏这样萍水相逢的关系可以解释得通的。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陈应还真不敢轻易接受窦琮的好意,五六百万钱虽然不是一笔小数目,这笔钱对于陈应来说,其实也还真不是什么可以左右陈应的意志的价码。
窦琮猛然一拍额头,恍然大悟道:“险些误了正事,老夫此来奉旨!”
“来人,准备香案”
不等陈应说完,窦琮摆摆手道:“陛下口谕,不用如此正式。”
陈应神色立即肃然起来。
窦琮道:“奉大唐皇帝陛下口谕,着灵州总管、右武卫将军、骠骑大将军、武功县侯陈应入宫觐见,钦此!”
陈应暗暗猜测这一次回长安是福还是祸?
窦琮看着陈应露出迟疑之色,笑道:“陈大将军是担心身上的伤,受不了这路上的颠簸之苦?”
“陈大将军不必担心!”窦琮道:“陛下说了,此事不急,待陈大将军身体无碍后,再启程也无妨。”
“这也恐怕不好吧!”
陈应斟酌一下道:“君命如山,陈应就算是爬也会爬到长安城!”
窦琮心中暗想,难道陈应已经猜测到李渊要赐婚陈应了?陈大将军莫非早已迫不及待?“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白城县主也是端装大方”
白城?李道贞?
陈应惊讶的道:“我跟白城?”
“陈大将军难道不是已经知道了吗?”窦琮笑道:“陛下有意纳陈大将军为王婿,尚白城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