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血刃-第1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应的眉毛一扬,道:“没什么好惊讶的,扶桑联军早就在准备着发发动这场决战了,现在不过是提前了一点点而已。”
  李靖压抑住心脏的狂跳,尽量缓和一下情绪,问陈应道:“大元帅,既然你早就预料到扶桑联军会发动这次规模空前的攻势了,那你有什么应对之策??”
  陈应摇头,坦诚的道:“没有。”
  不少人都露出了失望之色。
  特别是李建成。
  陈应是他们心中的常胜将军,在这种空前严峻、生死一线的形势下,他们都希望陈应能够挺身而出,发挥他那无人能及的战略思维,带领大家杀出一条血路来。
  虽然敌军空前的强大,强大到已经超出了整个大唐所能承受的极限,谋略所能发挥的作用已经很小很小了,大家仍然对他寄予厚望,听到他干脆的承认无能为力,大家都大失所望。虽然他们确实有点苛求了,但是他是陈应,他应该做到所有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才对的!
  陈应起身望着众将领与李建成科冷静的道:“实力强横到一定程度就代替了战术与谋略,扶桑联军精锐尽出,面对二百多万精锐部队,再高明的战略也不起作用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尽全力,不计代价顶住他们的攻势,只有将他们的攻势顶住,我们才有资格去研究破敌之策!”
  陈应站了起来,环视全场,一字字的说:“当然,我们并非毫无准备,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还有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现在已经接近成功了。”
  陈应以东宫右卫率勋二府起家,跟他交过手的人都对那森然布列的弩阵、刺猬一般的枪林、铜墙铁壁般的重装陌刀步兵方阵以及刀锋般锋锐的钩镰枪骑兵印象深刻,甚至不寒而栗。然而,在陈应的构想里,最理想的战争模式应该是这样。
  数千上万门重型火炮对着敌人的阵地,没完没了的轰;
  数以万计的机枪手没完没了的扫射;
  最好再是数以万计的坦克一线平推。
  在绝对的优势面前,什么谋略,什么战略战术,什么阴谋诡计,通通都是渣渣,火力至上彻底压制才是王道。
  陈应非常喜欢前苏联气势磅礴的鬼畜打法,打不死你也要吓死你!话说,跟苏联硬碰硬的打过的德国和日本,几十年后想起老毛子都还两股战战尿意甚浓,这就是陈应想要的效果。不过在唐朝想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首先重机抢没戏,后装线膛枪鬼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弄出来,大炮现在有一点了,但是离“几百门”还差得远,没办法,严重的火力贫血啊!
  所以陈应想到了火箭炮,这玩意好啊,火力超级凶猛,十几门多管火箭炮同时发射,半边天都是红的,而且便宜,皮实,有支架能发射,没有支架也能发射,弄丢了发射架点把火都能射,不将它弄出来简直没天理了。
  所以他不遗余力的支持大家大搞火箭炮,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几十辆多管联装火箭炮朝敌人倾泄流星雨的壮观场面。
  可惜这玩意不是这么好搞的,折腾了三年多,那些工匠只能他弄出了一堆特大号弩箭,这玩意六尺长一支,拥有一个类似迫击炮炮弹那样的弹头,里面装填着的火棉胶和一定数量的火棉充当炸药,然后就是一根长长的铁管子充当平衡杆,铁管子后面还有四片飞翼起到平衡作用。
  十六根发射管被煅焊在工字钢构成的发射架上,装上四轮马车,这个发射架是可以活动的,摇动手柄就可以将射界调高或者调低了。
  每一发炮弹后面都连着一根长长的引信,燃烧速度非常快的那种,发射的时候用火把一燎,就会看到十六枚火箭嗖嗖嗖一古脑的全射出去了。
  陈应初见这玩意儿的时候捂着脸默默的走开,说这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火箭炮,太土了,土得不忍直视。
  不过,不可否认,这种便宜到渣的武器,反而是对付李世民人海攻势最好的办法。
  现在这种新式武器,根本来不及检验。就被陈应命人从疏勒学院拉了出来,为此陈应还亲自下了一百五十万贯的订单。
  虽然这枚火箭弹便宜,不过只是相对而言。每枚相当于六千多文,几乎与大唐的一头牛等价。
  关键是这玩意射速极快,如果将火箭弹固定的四轮发射架上,不到三息功夫,就能射出十六枚,如果几千枚排在一起,那也需要十数息功夫就能发射出去。当然,十数息几千头牛就飞出去了。
  一百五十万贯听上去不少,实际上火箭弹还真没有多少,勉勉强强不到三十万枚。
  其中十万枚运输到成都。
  成都已经光复,这些蛮兵占领成都之后,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些蛮兵根本就没有想过要退出去,他们把这里当成了家。
  于是,成都城破坏倒不是非常严重,只是留下了满地的黄白之物,臭气熏天。
  长江边上,一个非常简易的渡口前。
  一排十数艘方艄大船,正在紧张的改装着。
  由于火箭弹的尾焰非常大,这些便宜掉渣的方艄船也是一次性的。
  庞玉望着不停地将铁架子固定在船舷上的工匠,望着寻相道:“这玩意行吗?”
  寻相没好气的道:“把吗去掉,陈大将军从来不干不行的事!”
  “对了,现在已经不是陈大将军,而是陈大元帅!”寻相望着下面的工匠道:“速度快点!”
  扶桑联军在快速渡河,他们为了渡过长江,在十数个渡口,打造了数十座浮桥。陈应就是要让李世民的联军分割在长江南北,首尾不能相顾。


第一七六章 赐封永乐公主
  临淮,因临近淮河而得名,也是一座历史古城。然而作为古城,临淮城是不幸的,虽然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却面临着严峻的洪水与各种自然灾害,当然,最重要的是,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燕征南大都督吴王慕容垂就曾引兵南下,时任东晋监门直阁毛安之就在此地安营扎寨,北拒燕军。后来,南朝梁国天监五年,开始筑城。
  作为濠州的治所,临淮城更是一座拥有六座城门,外有瓮城的军事堡垒。
  李世民自金陵城移师北上,这里就成了李世民的行宫。
  站在临淮城墙上李世民远眺淮水,脸色阴沉,仿佛在喃喃自语道:“你说,他们会跟我们决战吗?”
  杜如晦朗声道:“一定会的,他们一定会出来的!秦琼面对李世绩与李孝恭的夹击,他坚持不了多久……”
  李世民点点头道:“是啊,他的家底太厚,一次两次失败,并没有损伤他的根本。”
  李世民非常清楚,唐军能所向披靡,依靠的有三样,精良的装备,犀利的弩机,还有超过七十万匹的战马。
  骑兵作为冷兵器时代的坦克,唐军在这方面已经处于世界的巅峰。哪怕最强盛时期的突厥,虽然号称全民皆兵,控弦百万,事实上他们能拿得出百万匹战马,却没有那么多精锐的骑兵。
  骑兵的牧民,和真正的骑兵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所以,在凉州的时候,统叶护可汗麾下二十万骑兵,面对陈应的钩镰枪骑兵,一战就溃不成军。
  而过了淮河之后,就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这里的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最关键的是,非常适合骑兵冲锋。
  在中国的历史,由南而北的北伐战争,只有明朝朱元璋和常申凯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壮举。因为南方缺乏骑兵,无论前期取得多么大优势,会在华北平原一朝散尽。从京津到黄淮,足足一千七百余里的范围内,就是步兵的死地。
  杜如晦望着李世民笑道:“这正是陛下所期待的,不是吗?只要他们愿意决战,我们会在这里打碎他们最后的骨头,逼他们俯首称臣!”
  李世民摇摇头道:“不一样,他们真敢决战,还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应对才是!”
  杜如晦很想说李世民多虑了,可是转念一想,李世民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路。虽然,为了应对唐军铺天盖地的骑兵,李世民准备了大量的战象,以及犀牛。
  可是,犀牛也好,战象也罢,都是有名的大胃王,为了喂饱八千多头战象,三万余头犀牛,李世民已经倾尽所用,他在渤泥秘密屯田三年,用了两百多万奴隶屯田,所积攒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尽管他还有世族门阀支持,可是倾尽世族门阀所有,也无法养活这么多头大胃王,一头战象可以比二十匹骏马还要能吃。
  “报……”
  李世民陡然转身,望着信使方向。
  一骑飞进的冲来,骑士汗流浃背,脸色煞白道:“陛下,他们出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