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方应物和商相公心里都明白,这次九成九是他们之间最后一次见面了。依依惜别之后,方钦差便离开了淳安县,前往苏州府继续履行钦差职责。
闲话不提,却说方应物一行再次进入运河北上,半个月后抵达苏州。在枫桥这里转了个弯,从大运河转入上塘河,然后便来到了天下最繁华的地方。
是的。这里就是大明朝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向两岸望去,人群如蚁店铺林立,数不清的富贵说不尽的风流。穿过这十里红尘,位于苏州城西北的阊门进入了眼帘中。
阊门外码头上,静立着数十人,为首者是一位四十余岁的中年官员,从胸前补子图案来看,应该是五品官员。
钦差座船靠了岸,先有钦差随员下船交涉。然后回到船舱中向方钦差禀报:“有苏州府同知齐大人,率领吴县、长洲两县知县以及地方士绅,在岸上迎候。”
方应物若有所思,没有着急表态。但长随王英却开口道:“是府同知?知府没有来么?”
随员没有答话,方应物淡淡的笑了笑,“本官只是个钦差。又不是巡抚藩臬,堂堂四品黄堂、天下数一数二的知府当然不能如此卑躬屈膝。
更何况前番那知府不惜放下身段。一直追到了府边界,已经尽到了礼数。今天自然不必出面了。”
另一名随员便插话道:“听说朝廷并没有在江南委任巡抚,钦差只有方大人一个。”
此时江南一带的巡抚不是常设,有时有有时无。如今有了方应物这个钦差入驻苏州府,朝廷便没有另行委派巡抚,毕竟巡抚也是用的钦差体制,没必要塞一大堆钦差在苏州城里。
王英还要说什么,方应物一拍扶手,起身道:“不必多言,下船吧!”
岸上没有矫情造作的欢呼声,没有如潮水般的谀辞,显得颇为冷清。虽然每一位莅临地方的高官都会说没必要刻意营造欢迎氛围,但若真没有这些欢呼和谀辞,又仿佛缺了点什么。
钦差方应物不以为意,与齐同知寒暄道:“本官奉命督粮东南,有劳齐大人远迎了!”
齐同知中规中矩的答道:“城中公馆已经整治齐备,只等着方大人移步入住了。明晚本府设下便宴,李府台亲自为方大人接风洗尘。”
方应物点点头,一语双关的说:“本官自京师而来,一身别无所靠,难免要叨扰地方。”
“哪里哪里”齐同知转身又将吴县、长洲这两个苏州城附郭县的知县介绍给方应物。
与两位知县一一寒暄过,方应物便起身入城了。
迎接队伍里还有地方士绅代表,但从头到尾,齐同知也没有将士绅代表介绍给方钦差,而这些士绅也没有主动上来结交的,仿佛纯粹就是充当人物背景来了。
自从运河经济发展起来后,苏州城西北阊门一带就成为全城最繁荣的地方。
苏州府公馆便位于阊门内不远处,毕竟公馆主要就是为迎来送往而设,建在阊门内比较便利。
方应物入住府公馆之后,这公馆就成了钦差驻地,要被钦差用作临时衙门。
在公馆安顿好之后,方应物这个钦差便算正式上任了,他便立刻召集全部随员商谈事务。
到目前为止,方应物并没有真正着手做什么事情,但他不是不上心,他目前最在意的问题就是地方官府的态度。有句话说得好,抓工作的首要问题就是抓干部
“无论齐同知也好,那两个知县也好,今日在本官面前都十分拘谨,诸君以为这是为何?”方应物询问道。
有个姓蔡的随员,本官是九品孔目的答道:“据下官看来,彼辈心里有只怕存有畏惧感,所以在大人面前拘束。”
方应物莫名其妙的继续问道:“我与他们素不相识,今日也是第一次见面,他们畏惧本官作甚?”
蔡孔目又答道:“大人你是当局者迷,所以没看明白其中缘故。他们其实是畏惧大人你的官声!”
“我的官声?”
“大人你声名赫赫、名闻遐迩,在京师治理三年,以刚严闻名中外,人称京师之虎也。今次南下,又要负责为朝廷催讨钱粮这等事务。
那些地方官本来就为钱粮事务犯难,不愿在这些事情上较真。可是遇到大人你这种传闻中雷厉风行、不容徇私的钦差,心里怎能不忐忑?”
方应物盯着蔡孔目看了半晌,却见这蔡孔目说话一本正经,没有半点异样。不由得暗暗嘀咕几句,真不知道此人到底是在说实话,还是借机拍马屁
最后蔡孔目提出个建议:“明天见到李府台时,大人你可以提出一些要求。这个要求最好与钱粮事务有关,同时必须是苏州府能做到的,但又非常麻烦繁琐的,然后便可以试探出府衙那边的真实态度。”
方应物拍板决定道:“此议甚好,照做!”
ps:明天要爆种了,大家猜猜能爆出几章。
第五百零一章故地重游(上)
一夜无话,及到次日清晨,方应物早早醒来,便在院子里活动腿脚。他站在长廊里,一边做着广播操,一边欣赏周边假山流水、花草树木。
不得不说,苏州人造园子有一套,在方应物这辈子所居住过的地方里,这公馆园林景致肯定能排到第一。眼下是夏末,而差遣大概要到明年春天结束,能在这里住上大半年,倒也是一种享受。
正胡思乱想间,却见王英凑到身边,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方应物结束了这套广播操,擦擦汗水对王英道:“一大早的憋着什么话?要说赶紧说!”
王英连忙开口道:“苏州府接风宴请是定在今晚,之前似乎并无公事?诸位大人都是第一次来到苏州府,都想去见见世面,所以托我来问问,不知道能否放他们外出?”
原来如此,方应物恍然大悟。若真要严格纪律,方应物应该是比照巡按御史的体制,各项禁令非常之多。
但他终究不是巡按,也就没必要那么死板。这里可是苏州府,若还公事公办的把下属们都憋在临时衙署,那也太不人性了。
方应物心里有数的挥挥手道:“本官还没这么不近人情,左右没有公事,他们这两天尽可出外游玩!今晚这宴请,不想参加的也不强求。”
王英笑道:“我这就去告知众位官吏,想必他们也会感激在心。”
用过早膳,方应物在公馆里也无所事事,便换了文士长衫。头顶扣了一顶时髦的唐巾。然后喊上方应石和王英两个随从,从公馆后门悄悄出去游玩。
自从当了钦差以来。方应物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万众瞩目的高光人士,难得有这般自在时候。毕竟苏州街头没什么人认识他。三人随着人群流动,说说笑笑信步而去,一路走走看看,不知不觉就出了阊门。
而阊门外面,有好几条水系交汇,向南是护城河,向西是上塘河一直到枫桥,向西北是山塘虎丘这条线。
走过五水汇聚的五龙桥,方应物忽然想起什么。伸手在眉骨上搭了个凉棚,凝目向远处望去,果然看到前方河边矗立着一座颇为高峻的三层楼房。楼房上挂着迎风飘扬的酒家招子,只是距离太远看不清字。
收回目光,方应物对两个小伙伴说:“差不多已经到午时了,我们去前面那酒家饱餐一顿!六年前我第一次到苏州府时,在那里吃过几次,说不定还能与东家叙叙旧。”
王英与方应石自是无所谓,只管跟着方应物走。到了酒家门口。王英才抬眼看了看门匾,写着望江楼三个大字。
方应物迈步进了大堂,没有回应跑堂小厮的招呼,先朝着柜台看去。却见里面站着两个人。其中有一个满身绸缎、头戴东坡帽的中年男子,此时正扒拉着算盘珠子。
方应物已经认出来了,这个中年人就是此地东家唐广德。也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唐伯虎他爹。
六年前方应物第一次到苏州时,与唐老爹打过几次交道。承蒙唐老爹热情款待,白吃过几顿饭。没想到六年过去了。唐老爹还在这里开酒家。
方应物上前敲了敲柜台,叫道:“唐员外!数年不见,风采依旧,可还认得故人否!”
唐广德抬起头,看着方应物很是愣了愣,只觉得方应物很眼熟,但却一时没想起是谁。毕竟六年前的方应物不过十六岁,现在的方应物已然二十二了,气质变化还是很大的。
不过方应物当初表现太惊艳,一个乡下少年举手抬足之间便压制住了苏州士子的年轻一代,王铨、祝允明、杨循吉等人全都败下阵来,搞得苏州读书人灰头土脸、面上无光,令人印象极其深刻。
所以愣过之后,唐广德便回忆起来了,拍了拍额头叫道:“原来是方方方公子!先请上楼!”
这望江楼设置很有特点,普通人在底层,有钱有势的在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