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京用笔指了指旁边椅子,“先坐一会儿,我马上写完了。”
“是!”
秦桧走到椅子前,却不敢坐下,依然垂手站立。
蔡京又写了片刻,这才放下笔,看了秦桧一眼,淡淡笑道:“知道本相为什么要找你来吗?”
“下官……不知!”
蔡京笑了笑,从桌前取过秦桧的履历,瞥了一眼问道:“你是政和四年进士及第?”
“是!下官是第一名状元。”
“堂堂的状元怎么会去密州当助教,这有点滑稽啊!你是不是得罪什么人了?”
秦桧有苦难言,他是因为出身贫寒,而妻子是他考中解元后迎娶,虽然是江宁大族,在京城的地位却不高,简而言之,他没有后台,所以才被打发去密州当助教。
秦桧半晌说不出一句话,蔡京倒没有为难他,又继续看他的履历,“不错,政和六年居然又考中了词学兼茂科,难怪张邦昌推荐你,确实比较有才学。”
蔡京把他的履历丢到一边,背靠椅子笑道:“张邦昌推荐你为太学学正,官职虽然不高,但非常重要,你觉得自己能胜任吗?”
秦桧的心怦怦跳了起来,他已经听说张邦昌准备推荐他为太学学正,关键就在蔡京是否同意,今天蔡京接见他,显然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他连忙表态道:“下官绝不会让相国失望!”
自从去年弓马大赛童贯成功将手伸进太学后,童贯时不时找各种理由去巡视太学,找优秀的太学生谈话,勉励他们习文学武,强健身体。
而今年春天更是将新入学的太学生拉去军营训练,到现在还没有结束,这简直就是明目张胆干涉太学,蔡京心中恼火万分,却又无可奈何,他一直想任命一个太学学正,抵消童贯对太学的影响,却始终找不到合适人选。
秦桧是他面试的第四人,前三个要么资历不足,要么能力欠缺,他都不满意,这个秦桧资历很不错,看起来也颇为精明,说不定真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蔡京又喝了口茶缓缓问道:“今年年初三百名太学新生被拉到军营训练,估计要到明年新年后才能返回太学,这里面有不少人应该心不在学业上,不知你怎么应对这件事?”
虽然蔡京说得很含糊,但秦桧已经从张邦昌那里了解到了具体情况,他知道蔡京在担心什么,这两天他也专门考虑过这件事,心中多少有了一旦应对之策,秦桧不慌不忙回答道:“下官觉得既然有士子无心学业,那也不必在太学读下去,去他该去的地方就是了。”
蔡京顿时有了兴趣,立刻追问道:“那你具体怎么做呢?”
“下官会针对他们进行一些专门的考试,不合格的士子,自然就请他去别处高就,不用留在太学。”
虽然秦桧的方案不是太让蔡京满意,有点笼统,比如他怎么知道谁暗中效忠了童贯,这种事情不会写在脸上,光靠考试可分辨不出来。
不过秦桧这种强硬的态度却让蔡京很欣赏,他点了点头,对秦桧道:“太学的整顿首先就应‘严’字当头,不合适的太学生应该坚决淘汰,比如像那种沉溺骑射,号称天下骑射第一的太学生,他应该去武学,而不应留在太学,这样吧!我给你三个月时间,暂任太学学正之位,如果太学的整顿让我满意,那我就正式委任你为太学学正,同时兼任国子监博士,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秦桧激动万分,跪下痛哭流涕道:“相国知遇之恩,秦桧将铭记于心!”
……
李延庆已经在家乡呆了一个半月,父亲李大器在李延庆回乡的第二天便将几大箱书雇船送回了老宅,使李延庆在家中能全力以赴的备考科举。
事实上,经过整整一年多的潜心苦读,他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他从前世带来的高效学习方法使他这一年进步极大,相比解试时又更上了一个台阶,他信心百倍,等待着科举的到来。
清晨,在屋后的树林内,李延庆正默默背诵着他整理的三百多首南宋以后的诗词,他无心将这些诗占为己有,但为了应对科举,他必须有所准备。
写诗是他最大的弱项,他写的诗虽然也比较工整,但无论文采和立意都过于普通,要想在科举中脱颖而出,还是远远不够,无奈之下,他只能再借鉴前人的作品。
“小官人!”远处忠叔在叫他了。
李延庆快步走出树林,只见忠叔站在后门处向他招手,李延庆见时辰已不早,便收了书快步走上前去。
“忠叔,什么事?”
“这里有一封急信,是京城送来的。”
忠叔将一封信递给李延庆,李延庆看了看,居然是太学寄来的,他打开信,里面居然有两张信纸,第一张信纸是太学印刷的年考成绩单,他的经文得分是上上,杂考得分是上下,这可以理解,毕竟有两道题他没有答出来,诗考得分是上中,最后的总得分是上中,按照太学的规定,他已经通过了年考。
李延庆稍稍松了口气,看来太学评分没有他想象的严格,他又打开第二张信纸,却让他一愣,居然是一张责令改过书,这是太学排名第三的处罚通知书,仅次于除名公告和勒令退学书。
李延庆又继续向下看,信中列出三件事要求他做出解释:去年五月和去年八月,他两次外出游学,为什么没有提供游学证明?这是第一件事,其次是他为什么去年没有参加年考,并且平时旷课极多,他怎么解释?
第三件事,就是他这次回乡虽然已向太学请了假,但在太学批准之前他就擅自离校,要求他必须就此向太学解释并检讨。
在信的最后,要求他立刻返回太学进行解释,否则太学将依照规则将直接开出勒令退学书,落款是“太学学正秦桧!”
李延庆眼睛蓦地瞪大了,秦桧居然当了太学学正。
第0258章 西夏消息
李延庆拿着信沉思了良久,在一个月前,秦桧还不是太学学正,秦桧应该是在自己离开后才被任命为太学学正,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秦桧便向自己下手了,背后显然是有人指使。
不用想李延庆也能猜到,这一定是蔡京的指使,自己是童贯在太学竖的一面旗帜,可在蔡京心中,自己就像他后背的一根芒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居然把去年的两件事拿出来做文章,足见秦桧用心良苦,李延庆也相信秦桧已掌握了证据,只要派人去调查一下,便可知道真假。
只是……秦桧完全可以用除名通告或者勒令退学书将自己开除出太学,他却用了一种稍微和缓的方式,让自己前去太学解释,秦桧显然也并不鲁莽,他不敢做得太明显,应该是害怕童贯。
“小官人,发生什么事了?”忠叔在一旁小声地问道。
李延庆从沉思中醒来,他立刻对忠叔道:“帮我收拾一下,我要立刻赶回京城。”
“小官人这就走吗?”
李延庆快步向屋里走去,忠叔跟了过来道:“小官人的书要我托运去京城吗?”
“怎么托运忠叔知道吗?”
“知道,我帮老爷托运过东西,运去汴京的新桥店,河水已经封冻,我托鹿山镇的骡马行运送,他们经常送货去京城。”
“那就麻烦忠叔了!”
李延庆很快便将书收拾起来,又给王贵写了一封信,这才上马返回京城。
此时已是十一月下旬,寒风凛冽,河水冻结,前几天下了一场小雪,使官道十分泥泞,行路艰难,两天后,李延庆抵达了黄河边。
黄河已经封冻,不需要船只摆渡,行人和商队直接走上黄河冰面,向对岸而去,原来的摆渡船夫改做冰橇生意,行人坐上冰橇,便可直接拉到对岸,两百文钱一个人,价格也不算贵。
“官人租一条皮裤吧!”
一名摊贩对李延庆笑道:“冰面上寒气太重,没有我这种老羊皮裤,身体顶不住的。”
摊贩一边说,一边打量李延庆,他心中奇怪,这个年轻人怎么只穿一件单衣,不冷吗?
李延庆跑步多年,早已寒暑不侵,冬天只用穿一件单衣便可,过河他当然也不用在意寒气袭身,不过自己的马倒要保护一下,他走上前问道:“有没有马的护具?”
“当然有,有全套的驴马护具,主要是保护肚子和四肢,都是用羊皮包裹,马稍微贵了一点,一百文钱一次,我送你们过去。”
李延庆注意到旁边已经有数十名行人和一支商队准备出发了,商队由大大小小百余头健驴组成,每头驴子驮着两大包货物,有一种难闻的气息,李延庆心中一动,这种货物的气味似乎就是牛脂那种特有的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