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穿着华丽,但长得尖嘴猴腮的某男挺了挺胸,哈哈大笑,从衣袖里掏出一把铜钱放在韩旭的破碗里,说道:“说得好,赏你。”完了,附过身来又小声道:“不过昨晚非青青小娘,而是花魁莺莺呢。”说罢,大笑而去。
韩旭涅了涅铜钱,暗咐:“傻B,就你那挫样,也就一分钟的事吧。”但钱是好东西啊,将钱收好,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
墙角边偷看的刘三,揉了揉眼睛,对着老秀才,疑惑道:“这是您老教他的?”
老秀才闷哼一声,怒道:“老夫才没这么无耻呢,这样的话都说得出口。”
刘三一声叹息,拍了拍老秀才的肩膀,说道:“老哥,所以说,您老还只能混个温饱。想不到旭哥儿,无师自通,还真他妈的是个当乞丐的材料。脸皮够厚,够无耻,简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您老趴在沙滩上。”
醉仙居,汴梁城最大的酒楼。
韩旭上前,拦住一位挺着个大肚子,已经长成球形的老板,惊奇道:“哟……这位掌柜的,器宇轩昂,鼻头丰隆,高挺而修长,大富大贵,一看就是财运亨通之相啊……”一通马屁,从古到今,从头到脚拍了一边。
大胖掌柜开心得脸部的肉,都挤到了一起,得扒开面皮才能找到里面的眼睛。
一番哈哈大笑之后,却停不下来了,直笑得气喘吁吁,双手扶膝。好不容易直起腰来,止住笑声,大声道:“小子,老子知道你在拍马屁,但老子喜欢听,听得高兴。从今个起,每日中午这个时候来这醉仙居门前,只要拍得老子高兴,老子就有赏。”说罢,肥嘟嘟的猪蹄竟然掏出一锭银子,差不多有二两,拍在韩旭的碗里。
韩旭又是点头,又是哈腰,恭送胖掌柜进入酒楼。乐呵呵的哼着小曲,一边抛着银子,一边接住,向远处走去。
刘三更加疑惑了,扭头问老秀才:“旭哥儿会看相?”
老秀才没好气的道:“老夫怎么知道?”
大相国寺,占地百余亩,已经算是整个汴梁城最大的寺庙。若不是后周明主柴荣驱赶僧人还俗种地,此时的寺庙规模更大,僧人更多。自唐以来,寺庙道观繁荣一时,历经乱世,略显颓废。
但这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善男信女,故而大相国寺的香火依旧旺盛。
若说青楼前的乞丐不算多,酒楼前的乞丐一般多,那大相国寺前的乞丐就是多之又多。这里简直就是乞丐们的乞讨广场。无论是善男信女们,还是大相国寺那些“慈悲为怀”的得道高僧们,都会不定时的开些施舍,办点放粥场所什么的。
韩旭端着破碗,转到了大相国寺,大相国寺门前已经丐满为患。只见一群乞丐围着一辆大马车前,伸出脏兮兮的手,等待着什么。
这时,一身材娇小的丫鬟从马车里钻了出来,长得那是玲珑可爱。如此可人的丫鬟,那可见马车里的小姐那就更加不用说了。为什么是小姐呢?废话,作为一个男人,谁希望出来的是个翩翩公子哥啊。
果不其然,小丫鬟扶着出来的,还真是位神仙姐姐,一袭黄色丝绸襦裙,明眸皓齿,约莫也就十六,七岁,莲步轻移,缓缓的从马车上下来。
乞丐们蜂拥着向前挤去,马车边的几个家丁壮汉立刻将马车保护了起来,大声呵斥着。小丫鬟提这个个竹篮,一一将里面的馒头发给伸手的乞丐们。
韩旭眼都看直了,陈小娘是典型的小家碧玉,而这黄衣女子却自是大家闺秀风范,另有一番风味。等回过神来的时候,却看到已经无法靠近马车了。
挤了挤,又是挤不进去。看样子,美女到哪都有号召力,无论是之前的陈小娘,还是面前的这位黄衣女子。不用说,又得用计。
手指沾点口水,往两眼之下抹了抹,酝酿下情绪,往地上一跪,大哭起来。那哭声真是撕心裂肺,闻者伤心,听者落泪。边哭边嚷着:“行行好吧,观音小姐姐,给点吃的……”
这哭声实在是太突兀了,不想不注意都不行。只见乞丐们一个个目瞪口呆的,回头看向韩旭。黄衣女子带着小丫鬟向韩旭走来,家丁护卫们赶紧上前挤开一条通道。
两人行到面前,正要开口。只见韩旭一把抱住小丫鬟的腿,吓得小丫鬟丢掉了竹篮,大哭起来,急着想扯出来,可是却被韩旭抱得紧紧的。家丁上前,正欲起脚教训韩旭,却被黄衣女子阻止。
天籁般的声音,说道:“小弟弟,快放了我这丫鬟,你吓到她了。”
韩旭听到“小弟弟”三个字,心中一阵恶寒。本想抱黄衣女子的大腿,没想到却抱了个小丫鬟。美女发话,当然要听啦,放开抱着小丫鬟的手,抽着鼻子哭诉道:“我不叫小弟弟,姐姐要叫话,就叫大弟弟。”
小丫鬟缩回脚后,立刻哭着跑到黄衣女子身边,紧紧抱着黄衣女子的胳膊。
黄衣女子掩嘴轻笑,安慰了一番小丫鬟。而后说道:“绿儿,去拿几个馒头给这位大弟弟。”说完,自己都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还真没听说过“大弟弟”这种叫法。
小丫鬟回头把竹篮捡了起来,这才发现里面没馒头了。黄衣女子尴尬起来,不知如何是好。
韩旭一见这情形,心里更开心了,但表面上却大哭道:“姐姐行行好吧,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黄河发大水,老家被淹了,我是一路饿着来到这里的啊……”
黄衣女子和小丫鬟显然没见过什么世面,但又同情心泛滥,只知道三天没吃东西一定很饿。可是现在又没有馒头了,不知所措起来。
韩旭感觉嗓子都快哭哑了,暗道,这主仆是白痴啊,没馒头了可以给点钱啊。我靠,实在受不了了,不由哭着提醒道:“好心的姐姐给几个铜板买点吃的吧。”
一听这话,黄衣女子恍然大悟,对着小丫鬟说道:“绿儿,快,拿点钱给他。”
小丫鬟掏出荷包,竟然摸出几个银元宝,拿出其中一锭轻轻扔到韩旭面前,她可不敢走过去放到韩旭手里。
韩旭捡起银子,这重量,不用看,就知道是五两一个,心里是乐开了花啊。正待道谢,不经意间,却瞥到小丫鬟手里还有好几个这样的元宝。于是呼,继续哭诉道:“家里八十岁的老母一病不起,无钱医治啊……”
第5章一日九次
只要有点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五两银子足够去看大夫了,而且,一斗米不过十多文钱,五两银子就有五千文啊。此时,家丁护院本欲上前提醒小姐,但想想大户人家,自有规矩。主人不发话,下人不该多嘴。而且貌似几十辆银子对小姐这家来说,也是小意思。
黄衣女子叹了口气,实在没见过这么可怜又孝顺的小弟弟,于是对小丫鬟说道:“绿儿,都给他吧。”
这小丫鬟一思量,疑惑道:“可是等下我们还要进去给佛祖香油钱呢。”
黄衣女子淡淡道:“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佛祖会明白的,再说下次,我们加倍给香油钱,把这次的补上就行了。”
“哦”,小丫鬟将荷包里的银子全都给了韩旭。
韩旭赶紧道谢:“多谢观音姐姐。”而心中,却乐开了花,一共四锭银子,五两一锭的,哈哈,那就是二十两啊,发财了。
黄衣女子呵呵一笑,也觉得自己做了天大的好事,于是问道:“大弟弟,你叫什么名字?”
韩旭正自高兴,开口就道:“一日九次。”
说罢,屁颠屁颠的走开了。
黄衣女子低头略一思考,笑道:“原来单名一个“旭”字啊,这小乞丐还真有点意思。”说罢,带着小丫鬟向大相国寺里面走去,突然开口问道:“绿儿,刚那个小乞丐说,黄河发大水了,你听说了吗?”
小丫鬟摇摇头。
黄衣女子嘟囔道:“哦,那今日回去要问问爹爹了。若是发大水,朝廷得要赈灾呀。这年头,天灾**的。等会,也要向佛祖多磕几个头,保佑大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围观的乞丐都满脸羡慕的看着韩旭的背影,自己是一个馒头,人家是二十两银子,都是乞丐,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此时,一老乞丐皱着眉头,喃喃道:“这小乞丐上次我好像见过啊,也是在这里,不过他上次说他是孤儿啊?今个怎么又有个八十岁的生病老娘呢……难道我老眼昏花了?”
刘三和老秀才互相对视着,两人无语了,就韩旭这表演天赋,鬼话连篇的功夫,不得不服啊。若说之前在青楼和酒楼的乞讨,还有点运气成分,那这次刘三是真的得心服口服了。
两人偷偷摸摸的跟在韩旭后面,穿街过巷。别的乞丐基本上半天不换地方,而韩旭倒是东一耙子,西一扫帚,一会这,一会那的。
朱红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