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庆尚军向平安军投降之后,朝鲜实际上已经被平安军统一了,虽然个别地方还有一些流匪和豪强没有清除,但这些人根本成不了什么大气候。随着日后朝鲜国内的安定,那些人最终只有灭亡一途。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平安军已经成为朝鲜的合法政权,自然可以取代原来的李氏朝鲜向大明这个宗主要进贡,不过李安做为平安军的大首领,却依然没敢称王,因为朝鲜的国王一向都是大明册封的,否则根本没有合法地位,所以按照常理来说,他应该向大明上交一封请求大明封自己为朝鲜国王的国书。
大明朝廷已经已经知道朝鲜发生内乱。并且原来的朝鲜国王被杀死,原来的李氏朝鲜已经灭亡的消息,所以大明朝廷上下都已经做好了册封朝鲜新国王的准备,甚至他们还决定支援朝鲜一批粮食,毕竟朝鲜是自己的属国。国内又刚刚发生内乱,自然需要自己这个宗主国出面安抚一番,这样也好让朝鲜的百姓记住大明的仁德。
然而让所有大明官员都没有想到的是,那个统一朝鲜的平安军大首领上交的第一份国书,竟然不是请求册封的国书,而是请求大明同意朝鲜内附的国书,这下使得整个大明朝廷都为之震动。甚至连李东阳、杨廷和等内阁大臣们也都为之震惊,毕竟朝鲜相比大明虽然是个小国,但一向都号称海东强国,这样一个国家在战乱统一之后,竟然会选择向大明内附,实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李公。你觉不觉得朝鲜这次选择内附的举动十分古怪?”在接到朝鲜国书的朝会之后,杨廷和一边走一边向身边的李东阳问道。
“哦?有何古怪?”须发皆白的李东阳扭头看了一眼比自己小十几岁的杨廷和,满脸笑容的开口问道,对于杨廷和,他一向都是十分看重。甚至一直认为杨廷和在政治上的才能超过自己,所以他对杨廷和也是竭力培养,所有人都知道,李东阳已经将杨廷和当成自己的接班人。
“李公,之前的朝鲜国王李隆残暴不仁,导致国内叛军四起,最后更是死于叛军之手,这点怪不得别人,可是现在那个起于微末的平安军好不容易才统一了整个朝鲜,按照常理来说,一个能在短短一年内就把战乱四起的朝鲜统一的人,肯定是胸怀大志,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后人着想,他也应该选择在朝鲜称王,毕竟这样一来,他的家族后辈就是朝鲜世代的国王,如此巨大的诱惑,对方竟然视而不见,反而向我大明上书请求内附,实在有些不合情理!”
杨廷和说到这里时,长吸了口气接着又道:“另外这个平安军的崛起也处处透着古怪,按照朝廷得到的消息,他本来是朝鲜四路实力最强的叛军之一,与其它三路叛军实力不相上下,但比之李隆的国王军却还差着一筹,可是就在今年春天,这个平安军却是势如破竹的灭掉了李隆,进而吞并其它三路叛军,短短数月就平安了朝鲜的叛乱,快的简直让人不敢相信,现在这个平安军又反常的要求内附,所谓反常即为妖,所以我怀疑这个平安军应该有问题,甚至这个内附说不定是个阴谋!”
“哈哈哈~,介夫啊,你能够发现平安军的这些反常,已经实属不易,不过你却还是太粗心了,若是仔细查看一下那些来自朝鲜的战报,也许就会发现那些反常之事的真相。”李东阳大笑着道,他今年已经六十六岁了,精力已经大不如从前,现在已经将政务上的事都交给杨廷和他们处理,而杨廷和的表现也让他很满意,现在杨廷和唯一欠缺的就是对一些细节方面的把握,若是他能做到这一点,那他也能安心的退下来了。
“朝鲜的战报?请李公指点!”杨廷和显然光顾着考虑李安良送来的那份请求内附的国书了,对于朝鲜那边传来的战报的确有些疏忽。
这是个指点杨廷和的好机会,李东阳自然不会放过,于是只见他边走边用缓慢的语调开口道:“介夫,朝鲜那边传来的战报中介绍,平安在与前国王李隆的决战中,动用了大量的火器,后来朝鲜的首都汉城也是被火器攻陷,据说平安军中拥有上百门火炮,虽然我估计其中可能会有些夸大,但相信平安军中的火器数量肯定不在少数,如此多的火器,为何会突然出现在朝鲜一个叛军之中?”
李东阳并没有直接告诉杨廷和自己猜想的答案,而是用一种启发式的办法让他自己思考,毕竟杨廷和日后要主理整个大明的政务,所以现在李东阳能教一点就是一点。
杨廷和果然不愧是下一届内阁首辅的得力人选,只见他听到平安军竟然诡异的出现大量的火器时,立刻震惊的停下脚步,然后喃喃自语道:“朝鲜国小民弱,根本负担不起制造火器的费用,就算国内有一些火器,恐怕数量也不会太多,而且火器乃是国之利器,制造方法一向对外保密,朝鲜制造的火器威力恐怕也大为减弱,甚至连用于实战都有些困难,由此可知,那些平安军中出现的火器必然不是朝鲜制造的!”
看到杨廷和已经想到事情的关键,李东阳立刻大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介夫,你说的不错,那些火器的确不是朝鲜能够制造出来的,而遍观朝鲜周围各国,唯一有能力制造那些火器的,就只有我们大明了。”
“嘶~,难道说……难道说这件事是陛下在背后操纵?”杨廷和这时才倒吸了口凉气,然后有些不可思议的开口问道。
“嘿嘿,是不是陛下在背后操纵我也不清楚,但是我却知道,这件事一定和那位年轻的四海总督有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果然是好手段啊!”李东阳冷笑了两声道,之前他对周重还是很有好感的,但是这段时间以来,他却觉得正德对周重太过骄纵,而且周重手中的权力也太大了,对此周重好像也没有丝毫的觉悟,依然在海外我行我素,这让李东阳对周重的印象急转直下,直到朝鲜这件事发生后,更是让李东阳对周重有些不满。
“周重?又是他!”杨廷和听到李东阳的提醒,也终于醒悟过来自语道,“难怪他之前忽然擅自将四海总督会暂时从双屿港迁到了威海卫,估计就是为了就近的控制朝鲜的变局,而且遍观整个大明,也只有他这个四海总督才有权铸造火炮,而且也只有他可以一次性的动用那么多的火器却不必向朝廷上报。”
杨廷和之前对周重的印象就不太好,总觉得这个年轻人是因为正德的宠信,再加上运气好得到了番薯和玉米这两种逆天的作物,所以才得到现在的高位,实际他的才能却与现在的地位不匹配,而且他也觉得周重手中的权力实在太大了,已经让朝廷有些无法制约的感觉,现在更是擅自插手朝鲜的内政,实在是胆大之极。
第三百九十二章朝鲜内附
李东阳和杨廷和虽然猜到朝鲜的事情与周重脱不了干系,但是他们却不敢把这件事传出去,毕竟周重不是普通人,而是大明的总督,若是让人知道他擅自插手朝鲜的内政,甚至这件事很可能还得到了皇帝陛下的同意,那到时也会让朝廷的颜面受损,所以他们虽然明知道朝鲜内附的事情有问题,却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不过朝鲜内附这么大的事情,朝廷自然不能草率从事,特别是对于朝鲜第一次上交的请求内附国书,这是绝对不能同意的,毕竟连皇帝禅让都要让三次,一个国家并入大明这样的事虽然比不上皇位的传承,但至少也要让上两次才行,所以朝鲜请求内附的国书被退回去了,不过紧接着朝鲜的第二封国书就又送了上来,并且还是由李安良亲自送过来的。
豹房的正殿之中,正德正在召见千里迢迢从朝鲜赶到北京的李安良,另外李东阳和杨廷和、刘忠、梁储等内阁大臣也都来了,毕竟他们对于李安良这个打下了整个朝鲜,并且还主动向大明请求内附的人十分感兴趣。
李安良上到大殿,对着正德行过大礼之后,只见正德这才笑呵呵的道:“李安良,你不必多礼,朕听说你因为不满之前朝鲜国王的统治,这才一怒兴兵,最终这才打败了其它的几路叛军,统一了整个朝鲜,不过你为何要将朝鲜内附到我大明?”
正德其实对朝鲜内附的原因最清楚不过,毕竟这件事周重早就和他交待的一清二楚,甚至那些派到朝鲜的大明官员。也都是他吩咐锦衣卫去找来的。不过在今天这种场合。他却只能装糊涂,毕竟要是让李东阳这些内阁大臣知道,恐怕自己这个皇帝也会吃不消。
“启禀陛下,草民其实并不是朝鲜人,而是辽东的汉人,当初因为一些变故这才逃到朝鲜,然后在朝鲜居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