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第4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者就是将犯有罪行或是逃跑乃至有怯懦表现和思想的士兵组建成一支部队(注:方面军组建1到个惩戒营,每营800人,集团军组建5到10个惩戒连,每个连150到200人),然后把他们部署到最危险的区域…事实上有时不仅仅只是最危险的区域,这些地方更多的是一些没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也就是纯粹将这些士兵部署在那送死或是执行一系列的自杀式任务。
  用斯大林的话说,就是“让他们用鲜血洗刷对祖国犯下的罪行”。
  现代网络有种言论,就是斯大林没有枪毙多少逃兵……这话的确是,这些逃兵只是被送到“惩戒营”里然后被赶上战场而已。
  后者,也就是“阻截队”,按斯大林的命令就是“在发生恐慌和擅自后撤时就地处决恐慌制造者和懦夫!”
  有人简单的认为“阻截队”就是在部队冲锋时在后头架起机枪射杀逃兵,其实“阻截队”的权力要比这种部队的权力大得多使用的装备也好得多,朱可夫就曾经在集团军的阻截队里装备上了坦克,同时“阻截队”甚至可以逮捕最高统帅部的某些将军。


第六百三十三章 茶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紧锣密鼓的做准备的时候,巴库的秦川就迎来了一个好消息……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就像之前所说,外高加索这片地区因为有高加索山脉在北面挡着西伯利亚寒流,又有黑海吹来的温暖的海风,所以气温十分温暖,这就使外高加索地区十分适合作物生长,这其中尤其是茶叶……苏联91%的茶叶都来自外高加索。
  当秦川看到山上种植着一片片绿油油的茶树后,当然不会放过自己久违的爱好,从山上采摘一头盔的茶尖叶,又借了饮事班的一口锅就翻炒了起来。
  茶香很快就吸引了周围一众官兵好奇的围了上来。
  “少校,这些树叶竟然是食物?”维尔纳看着锅里炒着的茶叶,咽了下口水说道:“而且味道似乎相当不错!”
  “我认为至少会比黑面包强!”面包师抬头看了看离营地不远的茶山,一脸疑惑:“可为什么……苏联人种了那么多这种树,却要吃黑面包?”
  秦川一边翻炒着一边回答道:“因为这不是食物,它是茶!”
  “茶?”士兵们满脸的疑惑。
  “就像……”秦川解释道:“类似咖啡的一种饮料!”
  这么一说士兵们就明白了。
  秦川虽然爱喝茶却没有炒茶的技术,据说茶叶的加工需要揉、卷、发酵、烘干等操作,不过这似乎不是大问题,战场上当然不会有那么高的要求,随便炒上一会儿就出锅了,秦川迫不及待的抓上一撮放在杯子里,然后再倒上些刚煮沸的开水……霎时一股浓郁的茶香就回荡在鼻喉之间。
  秦川要的就是这种味道,来自家乡的味道,这能让他回忆起现代家里的那个小花园,他总是坐在那一边品茶一边看着报纸,这是他忙碌的一天里最清闲的片刻。
  士兵们也有样学样,各自泡了一杯茶,然后带着狐疑的表情像喝农药一样小心翼翼的品尝着,但很快他们的态度就变了。
  “似乎不错!”面包师一边贪婪的感受着茶香一边点头道:“有股特别的香味,少校说得对,的确有类似咖啡提神的作用!”
  维尔纳喝了一口也点头道:“虽然没有咖啡的浓香,但我认为它至少比人造咖啡要好得多!”
  前线很少有配给咖啡,就算偶尔能得到些咖啡也是人造咖啡。
  与别人不同的是,阿尔佛雷多对它大加赞赏:“我认为它要比咖啡好多了,我很意外,苏联人居然会喝这东西,我以为他们只会喝伏特加!”
  “它不是苏联的!”秦川回答:“它是中国的!”
  秦川说的没错,苏联的茶叶是在一六三八年由蒙古传入俄国,开始种植茶叶则是在一九零一年。第一片茶园,就是在外高加索地区的索契……外高加索温暖的气候适合种植茶叶,然后很快就传遍了这片地区使其成为全苏联的茶叶基地。
  秦川决定,闲暇时一定要多弄些茶叶随身携带,有一天,如果还要像驻守霍尔姆一样在冰天雪地里作战,能喝上一杯热茶就会是件赏心悦目的事。
  接着秦川很快就发现自己落后了,因为德军士兵已经一个个摘下头盔迫不及待的跑向茶山,只不过他们似乎并不知道该如何采摘茶叶,将那些叶子一把把的往头盔里抓。
  除此之外,德军的伙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这部份倒是沾了保安部队的光……原因就不需要解释了,保安师进驻后就会完成对苏联百姓的统计,然后要求他们向德国“交税”。
  外高加索地区并不贫穷,事实上他们与苏联其它地方比起来可以算得上富裕……两边靠着海,一边是黑海一边是里海,中间靠着山,再加上气候宜人,于是打渔、种植、养殖等都可以谋生。
  在此之前,他们生产的粮食大多都要支援苏联前线,于是一平均就只能啃黑面包了。
  不过现在也没有多少区别,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们原本用于支援苏军的粮食变成支援德军了。
  这样一来部队很快就吃上了白面包、蔬菜以及外高加索地区盛产的柑桔,甚至有时还能吃上羊肉。如果不是里海及黑海里偶尔还会看到苏联潜艇活动的身影,这外高加索地区就像是个与战场隔绝的世外桃源。
  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这天傍晚曼施泰因就把斯莱因上校和秦川叫到了他的指挥部。
  而秦川和斯莱因上校已基本能猜到曼施泰因找他们是因为什么了。
  果然,当曼施泰因见到他们的时候,就起身走上前分别与斯莱因上校和秦川握了握手,然后递上一封电报说道:“上校、少校,我很抱歉,这是隆美尔将军的电报!”
  电报的内容当然不用说了,当然是要求第一步兵团归建。
  “我已经找不到把你们留在这的借口了!”曼施泰因说:“虽然我很想这么做,但是你们明白,我不能这么做,战场需要你们!”
  “是的,元帅阁下!”斯莱因上校挺身道:“我们理解,这是我们的宿命,不是吗?”
  “不!”曼施泰因回答:“这不是你们的宿命,你们建立了不世功勋,获得一点休息时间和享受是应该的,所以……是帝国亏欠了你们!”
  顿了下,曼施泰因又说道:“当然,在部队面前我是不会这么说的!”
  秦川明白曼施泰因这话的意思。
  在军官间私下的谈话里说这样的话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在部队面前如果也这样说……则有可能会影响士气,因为士兵们就会想:既然是帝国亏欠了我们,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理所当然的有些特权或是犯点事找回这种“亏欠”呢?
  所以,在士兵面前,任何时候都不会有国家亏欠他们的情况,虽然事实并非如此。
  接着曼施泰因就带着两人走到地图前,并在地图上指着一点说道:“第21装甲师在这,齐姆良斯卡亚,你们可以搭乘火车到那,不过要做好几天内就投入战斗的心理准备,因为那里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第六百三十四章 齐姆良斯卡亚
  齐姆良斯卡亚是一个距离斯大林格勒一百多公里的小城,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东临顿河,这使它可以沿着顿河构筑一道防线使其成为一个进攻或是防御的基地。
  当然,此时的德军已经往东突破了苏军在一带的顿河防线,所以齐姆良斯卡亚就成了二线集散地,工兵用最快的速度修复了在战争中通往齐姆良斯卡亚的公路和铁路,德军的物资和兵力源源不断的被送到这里然后再开往前线。
  两天后第一步兵团就搭乘火车赶到了齐姆良斯卡亚。
  一到这里就感觉画风变了……入目到处都是被炸得残破不堪的房屋,有的显然是被火烧过一片焦黑,地面坑坑洼洼的到处是弹坑,这里显然进行过一场你来我往的恶战,德军进攻炸一遍,苏军进攻又炸一遍,反反复复就成这个样子了。
  如果说还有什么地方是平整的话,那就属街道和公路了。
  但街道和公路的平整也仅仅只是相对而言,它们就像是乞丐身上满是补丁的衣服,这里一块那里一堆的缝补起来,有些地方干脆就用木板架在弹坑上勉强使用……显然,这些都是工兵为了省时间干的好事。
  不过这似乎不能怪他们,这一方面是因为弹坑太多了,另一方面则是随着战线往前推进,工兵更重要的任务是前线的工作而不是后方。
  第一步兵团被安排在齐姆良斯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