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第4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科兹洛夫在政治方面还是太嫩了点。
  梅赫利斯当然不会向斯大林同志报告科兹洛夫的表现……虽然梅赫利斯会因为自身利益的原因尽力向斯大林请求增援,但这些表现、这些计划以及这些努力,转眼间就变成梅赫利斯的了。


正文卷 第五百八十二章 KV坦克
  多谢兄弟们留言鼓励,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叛逆了,昨晚做了他一晚的思想工作,自己身为教师却管不好自己的孩子,真是有点讽刺!
  *************
  但就算有梅赫利斯出面协调,苏军能从为刻赤港提供的增援也十分有限。
  空军方面,苏军也面临与德军相同的问题……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了哈尔科夫。再加上克里木方面军之前在空中力量的损失,使苏军只能勉强在塔曼半岛聚集起三百七十架战机。
  这个数字虽然十分庞大,但其实苏军能到位的大多都性能弱后的伊5战机……这款战机是老式双翼机,最高时速只有442公里,苏军曾经用它在诺门罕战役中对日军的老式战机构成优势,后来支援过中国,但因为日军已经装备先进的“零”式,于是该机在中国遭遇惨败。
  苏军因为这款双翼机的上翼结构是海鸥型设计,所以将其称为“海鸥”战机。
  它当然不是德军BF09战机和F90战机的对手,所以虽然数量众多,但其实制空权还是掌握在德军手里。
  只不过这款“海鸥”式战机在史上的高加索战役中又重新火了一把……原因是高加索地区地形复杂山峰凌立,高速飞行的战机往往无法或者也可以说来不及躲避山峰,反而是“海鸥”这种低速战机在高加索地区如鱼得水频繁出动轰炸、封锁德军及德军的补给线发挥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当然,如果德军沿着黑海绕过高加索就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了。
  其次是海军。
  黑海舰队在之前的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时已频繁出动为塞瓦斯托波尔提供火力支援,甚至三番几次的承受德军战机的轰炸,此时许多军舰都需要维护,能增援克里木方面军的只有三艘军舰以及两艘运输船,这显然不足以为被困在德军另一头的三个集团军提供充足的补给和火力支援。
  事实他们很多时候都无法放心的给那三个集团军提供补给,因为那是杯水车薪会遭到苏军士兵的哄抢,而且一旦靠岸苏军就会蜂涌而上希望能搭乘运输船离开。
  再次就是坦克。
  苏军在高加索地区倒是有上百辆坦克,但问题不在坦克而在运输……在此之前苏军就努力为塞瓦斯托波尔运送补给物资,而德军就用空军封锁,在封锁与反封锁中苏军就损失了相当一部份的运输船,短时间根本无法按照科兹洛夫的要求给刻赤半岛运送一个坦克旅过去,最终只运达了两个坦克营五十辆坦克。
  其中3辆KV2型坦克,8辆T34坦克,辆BT7快速坦克,23辆T2轻型坦克。
  科兹洛夫收到这些坦克后马上就结合第4集 团军的防御将其布署在防线上。 
  这可以说是科兹洛夫的失败。
  因为坦克这玩意主要就是有机动性,而科兹洛夫就简简单单的把坦克当作炮台使用将其布署在防线上,这对德军根本就无法构成多大的威胁。
  正确的作法应该是像隆美尔在非洲的做法一样,将坦克布署在二线哪里被敌人突破就从哪里把敌人打回去。
  不过这似乎也不能怪科兹洛夫,他是步兵学院出身,不仅是他,苏联的高级军官普遍不会灵活的指挥坦克作战。
  两天后,德军终于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赶到了刻赤港。。。
  曼施泰因举着望远镜朝刻赤方向观察了一番,然后皱起了眉头。
  “敌人显然在这两天做了些准备!”曼施泰因回过头来对秦川和斯莱因上校说:“他们占据了有利地形,而且我好像还看到了KV坦克!”
  秦川明白曼施泰因这句话的意思。
  这话包含的重要信息有两点:
  一个是“有利地形”,刻赤是个港口城市,它建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十余万百姓会在这聚居总是有它的原因的。
  所以,相比起在大雨中泥泞不堪有如沼泽的周围地区来说,刻赤港则拥有较为干硬的地面,这十分适合苏军运送补给。
  苏军的防线就在城市外围,他们构筑起战壕、拉起铁丝网布下地雷,再把坦克分散到战壕中以加强火力和掩护。
  秦川不认同苏军这种把坦克分散在战壕间的做法,事实上,苏军在城内拥有干硬的土地完全可以让坦克在内部机动作战,但苏军显然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
  然而,这些坦克和防御还是会给德军造成很大的麻烦:主要原因是周围一片泥泞,德军就算是行军都十分困难,更何况还是朝苏军防线进攻……可想而知,如果这样闷头就上的话,苏军进攻弗奥多西亚的一幕就会在刻赤重新上演,只不过这回死伤惨重的将会是德军。
  另一个信息,就是KV坦克。
  KV坦克可以说是苏军中的一个奇葩存在,德军陆地上基本没有任何武器装备能够击穿其正面装甲……正面装甲厚达0,同时又装备一门52口径的榴弹炮。
  因为它炮塔高耸像一个小厕所,同时又带着对俄军的不屑,德军将这种坦克称为“俄国厕所”。
  但这种坦克却一度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几辆KV就像个钢铁怪物一样完全不顾德军的火力冲进德军装甲部队里一阵乱压乱辗,压毁、辗毁四十几门火炮,并掩护其它坦克击毁了四十辆坦克。
  用德军士兵的回忆,就是:“这次迎击战中,我军的坦克中有三分之一是四号坦克,我们的坦克向开上前的怪物(KV坦克)进行三方向射击,根本没有用,炮弹就像是在敌人坦克身上挠痒,而我们的坦克却象骨牌一样被打倒!”
  所以,现在一看到苏军防线上的KV坦克,曼族泰因心里就咯噔了一下。
  当然,KV坦克也不能说是无敌的,它的缺陷就在于故障率太高,以至于大多数KV坦克都不是被敌人摧毁而是因为故障无法使用而被抛弃的。
  但是,德军总不能在防线前等着这些KV坦克出故障吧,尤其是德军根本等不起……闪电战的第一要求就是要快,继续这样等下去,苏军就会越来越强大而德军战斗力却会越来越弱。
  之后会是什么结果就不用多说了,那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正文卷 第五百八十三章 伏击
  因为时间不在德军这一边,所以即便曼施泰因对刻赤防线有些无可以奈何,但还是制定了一个进攻计划。
  首先展开的当然是空战。
  在这方面曼施泰因布置得很成功,他估计苏军如果在坦克方面得到增援的话,那么在空中力量上肯定也有加强。
  于是,曼施泰因就先出动轰炸机,五十架BF109和F190则躲在稍后一些的云层中埋伏。
  斯图卡轰炸机一上来重点就是冲着苏军的KV坦克一阵狂轰滥炸……这就是苏军将坦克摆在前线的失策之处,坦克那么大架一个玩意尤其是KV坦克还有一座高耸得吓人的炮塔,使它第一时间就会暴露在德军的视线之下。
  然后,曼施泰因就让通讯兵为飞机员指示这些坦克的位置……德军在协同方面做得很到位,或者也可以说是出于闪电战的需要,空、步之间的通讯和协同一直很紧密。
  KV坦克虽然正、侧面装甲都很厚,甚至对背面装甲德军也要用钨蕊穿甲弹在30米的距离上才能击穿……据说在列宁格勒战役的时候,有德军步兵冒着生命危险靠近KV坦克然后用两倍的炸药企图将其炸毁,结果它除了履带断了之外依旧安然无恙,吓得德军撒腿就跑。
  但就算这种KV坦克各面装甲怎么厚,顶部30MM的装甲厚度还是成为它的弱点,尤其斯图卡轰炸机是高速俯冲轰炸机,它在天空一个翻滚几乎是以九十度的大角度往下方俯冲……投下的炸弹即准确冲量又大得惊人,不说能轻松的击穿KV顶部装甲,就算不能击穿震都要把KV坦克里的苏军成员震死。
  于是豪无悬念的,几辆KV没能发挥一点作用就被炸成了一团火球,“斯图卡”轰炸机紧接着又朝其它能找得到的坦克、炮兵以及汽车下手。
  苏军当然不会任凭德军的轰炸机这样一辆又一辆的将其坦克摧毁,马上就叫来大批的“海鸥”战机前来支援。
  但这早就在曼施泰因的计划之中,远远望见苏军机群赶来时,德军轰炸机转身就脱离战场。
  如果科兹洛夫或是梅赫利斯是个聪明的指挥官的话,这时就该命令机群放弃追击改为轰炸、扫射德军然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