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百四十一章 姿态
在艾森豪威尔和巴顿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巴顿就小声对艾森豪威尔说道:“瞧,英国人就是想赖在地中海,不惜一切代价!”
艾森豪威尔笑了笑,回答道:“他会妥协的,因为他不得不妥协!”
办公室内,丘吉尔给蒙哥马利递上了一根雪茄,然后问道:“我们只有这么做了吗,我是说准备在法国北部登陆?”
“恐怕是的,首相阁下!”蒙哥马利回答。。。
“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继续在这里跟德国人打下去?”丘吉尔问。
“你不明白,首相阁下!”蒙哥马利解释道:“你不明白坑道工事的精妙之处。我们开始也对这种工事不屑一顾,以为它不过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土木工事,但它不是。它是构筑在高地上的,我们无法像对付地下工事那样进行爆破,而且它还巧妙的与地面工事相结合,扼守住每一段通过高地的公路,使我们的部队寸步难行……”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就在这里!”丘吉尔隐晦的说道:“然后偶尔发动几次大规模进攻!”
蒙哥马利听明白了丘吉尔的意思,也就是在地中海做做样子,为丘吉尔在政治上找到一些借口,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恐怕不行,首相阁下!”蒙哥马利叹了一口气:“知道我们这次在战场上有多大的伤亡吗?我们伤亡了两万多人被俘一万多人,其中大多数是英军,而且我们还失去许多战机和军舰……如果,继续这么打下去的话,我认为我们最终的损失,可能会比在法国北部登陆还要大!”
丘吉尔不由点了点头,他理解蒙哥马利这话的意思,或许英国的确可以继续厚着脸皮在地中海拖下去,但拖下去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英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其代价甚至会超过获得的潜在利益。
“好吧!”丘吉尔回答:“我会就这件事与美国方面商讨的!”
另一边,隆美尔在让参谋了解了法国北部防御的情况后,就皱着眉头说道:“我们还没有准备好,防御仅仅只完成了十分之一,兵力也大量被调往东线和北非,如果盟军在法国北部登陆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秦川知道,尤其此时还是德军在进攻莫斯科的时候。
“可是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诺依曼说:“向元首报告?”
隆美尔无力的摇了摇头,回答道:“我已经向元首报告过了,但他相信军事情报局的判断!”
军事情报局,也就是卡纳里斯带领的情报单位。
卡纳里斯虽然在初期立了不少功,比如建立了整个情报网络,比如建立了勃兰登堡分队。
但是到中后期它的情报可以说是越来越不准确了,现代的军史学家认为这是卡纳里斯心态开始偏向盟军的原因所以有意做出错误的判断。
然而秦川却不这么认为。
原因是卡纳里斯背叛希特勒的动机是为了德国,至少他是这么说的,他希望刺杀希特勒然后与盟军谈判或是尽早投降,这样德国就不至于遭受一场浩劫。
这个动机,与他在军事情报上做出的错误判断根本就是矛盾的,军事上的情报误判分毫不会降低、减轻德国的苦难,因为死伤的都是德国士兵不会动摇希特勒的统治,尤其德国如果在军事上打了败仗,卡纳里斯就更没有与盟军谈判的筹码了。
所以,更有可能的是卡纳里斯在中后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一次又一次在情报判断上犯错,这些错误使其被希特勒冷落而且很可能地位不保……这也是他决心刺杀希特勒的原因之一。
此时希特勒还十分信任卡纳里斯,即便是在上次“马丁密件”的事之后。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非洲军团一众将军能力之外的事了。
隆美尔把目光望向秦川,问了声:“你能说服元首吗,上尉?”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秦川,诺依曼眼里毫无隐晦的透出羡慕和狂热的目光。
秦川想了想,就回答:“将军,你知道的,想要说服元首很困难。除非我们能拿出什么证据,就像上次一样。可是……这不可能会有证据的!”
隆美尔略带失望的点了点头。
秦川说的没错,上次“马丁密件”的破绽看得明明白白,这一回有关盟军的战略传移不过是个猜测而已,而任何猜测都是可以轻易的用另一种可能和理由轻易推翻的。
想了想,秦川就说道:“不过我认为我们可以试试另一种方式……”
“什么方式?”隆美尔问。
“我认为英国人还是希望继续呆在北非而不是去法国开辟第二战场!”
“当然!”隆美尔说:“我们之前说过这个,他们别无选择!”
“他们的确别无选择!”秦川说:“如果情况没有改变的话,他们只能这么做!”
“你的意思是……”
“英国人需要一个留在这里借口,将军!”秦川说:“而我们可以给他一个借口!”
“怎么做?”格拉芙少将疑惑的问:“难道有意把西西里岛让出来?”
“不!”秦川起身指着地图上的马耳它岛,说道:“马耳它岛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了,一直以来,我们在北非的进攻都受到马耳它岛的制约,之前我们在北非的进攻就是因为马耳它岛封锁了我们的运输线于是屡次受挫,现在马耳它岛又成为进攻西西里岛的前进基地以及盟军反锁突尼斯海峡的空军基地。”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上尉!”隆美尔说:“你的意思是我们进攻马耳它岛吗?”
“是的!”秦川说:“进攻马耳它岛,做出反攻利比亚和埃及的姿态,让英国人有借口把军队留在这里!”
“可是我们没有制空权,同时也没有制海权!”隆美尔说:“除非我们的舰队能打败他们,否则我们怎么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进攻马耳它岛!”
“或许我们有可能!”秦川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回答。
第四百四十二章 飞机飞弹
下一秒,隆美尔就宣布散会了。
原因当然是为了保密……这不是说信不过那些将军,而是有些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安全。
这一点隆美尔一直都做得很好,这或许也是因为之前在北非的战斗中吸取的教训:北非战场上人多嘴杂,而且还有意大利军官,往往因为泄漏机密而出了问题。
“我不认为我们有能力进攻马耳它岛,上尉!”隆美尔一边给秦川递上一根一边说道:“你是不是疯了?如果在美国参战之前还勉强能做到,我们两个航空联队可以夺取制空权、可以逼退敌人的舰队,然后实施登陆,但是现在……”
隆美尔一摊手,说道:“我们甚至无法靠近马耳它岛!”
“首先我们只是做个姿态,将军!”秦川说。
“是的!”隆美尔说:“可我们至少要能威胁到敌人,否则敌人不会把我们当一回事,就算从利比亚方向进攻也比进攻马耳它岛要现实得多!
“可是进攻利比亚并不现实!”秦川说:“那会让我们遭受惨重的伤亡!”
今时已不同往日了,以前非洲军团的装甲部队还勉强能得到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但现在盟军战机和轰炸机却是多出几倍……装甲部队几乎是一开出加贝斯防线就会遭到盟军空中力量无情的轰炸。
“我知道!”隆美尔说:“所以我们才如此头疼,因为我们连挡住盟军的进攻都该庆幸,即便只是做做姿态,都有可能让我们面临意想不到的风险!”
隆美尔说的是对的,即便这并不符合隆美尔的性格,但这却是现实。
不过秦川说的并不需要冒这样的风险。
“将军!”秦川说:“你记得盟军是怎么把我们的战机逼出西西里岛的吗?”
“当然!”隆美尔回答:“他们有高空轰炸机……你是说我们也用轰炸机?不不,我们没有能飞那么高的轰炸机!”
隆美尔说得对,德国没有远程战略轰炸机……这主要是受《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同时研发远程战略轰炸机需要时间,而且成本相当高,这些都不是德国所能承受的。
意大利的确有远程战略轰炸机,也就是之前所说的比亚乔重型轰炸机,但一方面是数量不多、性能不佳,另一方面则是它的飞行高度只有八千多米,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实施轰炸简直就是找死。
“我的想法或许有点异想天开,将军!”秦川说:“我的意思是……我们或许需要一种无人飞行器,我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是,我希望它能像火箭筒一样。我是这么想的,既然火箭筒可以带着战斗部飞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