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秦川回答:“我们德国军人是讲信誉的部队,说到做到!”
于是有几个人马上就心动了。
但其中一个留着小胡子的法国士兵制止道:“不不,想想那些阿尔及利亚人!”
法国士兵这话立时让人恍然大悟……从一开始秦川就说过,法国士兵当兵是为了他们自己,所有人都记得秦川那句话:“阿尔及利亚人会把你们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丢进垃圾堆里!”。
是的,要对付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人太简单了,根本就不用德国人动手,对法国人恨之入骨的阿尔及利亚人会很乐意效劳。
事实也的确如此,那个被赶出军营的法国士兵很快就消失了,一起消失的还有那名法国士兵的家庭以及生意。
“你叫什么名字?”秦川问着那个小胡子。
“博杜安,教官!”
秦川点了点头,法籍营的营长人选已经有了。
“我希望你们知道一点!”秦川对法国士兵叫道:“不仅是退出,有一天你们被淘汰了,或者做了逃兵,下场也跟退出一样,明白吗?”
法国士兵们闻言不由脸色“唰”的一下就变得苍白。
第三百零八章 准备
另一边的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正忙得焦头烂额。
此时让他们忙活的倒不是对非洲军团的战争,而是来自非洲各国包括希腊要求独立的呼声和抵抗。
当然,蒙哥马利还会祭出之前的法宝:“只要你们帮助盟军打败德国,英国就会支持你们独立!”
但这一招说实话已经不太管用了。
首先是因为德国人抢先一步这么说了,不但说了德国人还切身实地的这么做了。
于是各国国家对英军喊话的反应就是:“德国人已经给了我们自由,英国人才是侵略者,我们为什么要打败给我们自己的国家取悦侵略者才能争取独立?”
“独立和自由从来都不需要英国人给予,也不应该有附加条件,我们本来就应该拥有对自己国家的决定权!”
……
这其中尤其是希腊和埃及的反应最为强烈。
希腊,英国人在那支持乔治二世这个独裁国王的面目已经暴露,所有希腊人都知道帮助英国人的结果会是什么,于是当然不会再相信英国人说的话。
埃及,英国实际上是在1922年承认埃及独立,但那只是表面承认,英国仍然保留对埃及的国防、外交等权力,埃及政府不过是英国的傀儡政权。
所以……英国人的口头承诺又能用什么用?这个“独立”不还是像以前一样的“独立”吗?
希腊和埃及的事例当然就会影响到利比亚,于是利比亚人也不愿意相信英国人的鬼话……这也是现代非洲一直都不待见欧美等国的原因,它们在非洲就没干什么好事,比如英国的殖民,法国的出尔反尔以及血腥屠杀等。
蒙哥马利将这些事丢给了德甘冈,并美名其曰……一名将军是不会被琐事缠身的。
从这方面来说,蒙哥马利根本就没看出此时德军更重要的战略完全不是与英军正面的战斗,恰恰就是那些被蒙哥马利认为不是很重要的“琐事”。
这些表面看起来的确是“琐事”,但时间一长而且没有正确应对,那么很快就会成为一个个泥潭。
如果蒙哥马利够明智的话,就该像德军在埃及和利比亚做的一样,耕种、鼓励生产并帮助百姓灌溉。
因为大多数百姓都不认什么国家、独立、自由这些大道理,他们只知道谁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德国人来了,给他们食物和稳定。
英国人来了,带给他们了除了战乱外就是各种混乱……英、美专注于追击并打败非洲军团,根本就不会考虑帮助百姓和维护治安的问题,甚至还有许多士兵乘着这时候从百姓手里抢手财物,这其中尤其是刚走上战场的美国大兵。
(此时的美国兵还算好,随着战争的深入而且美国在太平洋及欧洲两线开战,兵力不足就使美军甚至征召犯人参军抵刑,那时的美国大兵甚至连自己的补给及上战场的友军留在后方的私人物品都照抢不误。)
正所谓没对比就没有伤害,盟军这么一折腾几乎就是从另一面为德军做宣传,没过多久许多百姓就开始怀念起曾经占领过他们的德军来了。
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蒙哥马利仅仅只是把这些当作是收复失地的一点后遗症,就像他说的:“他们只是习惯了德国人抛出的馅饼而已,很快他们就会习惯英国的治理了,就像我们统治埃及一样!”
他甚至还把非洲军团的战略性退却描述成盟军的辉煌胜利……毕竟英军的确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收复了亚历山大、托布鲁克等,甚至还深入利比亚,就像第一次战役中英军追击意大利军队那样追着德军跑。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德军与英军并没有多少次实质的接触……更多的时候是英军在后头一边小心的用探雷器扫雷一边前进,而德军却在前头有条不紊的撤退。
这里之所以用“没有多少次”,是因为两军有过几次接触,但这些接触都是德军在隆美尔的指挥下杀了个回马枪,英军被狼狈的打了回去。
当然,蒙哥马利是不会这样向丘吉尔汇报的,他对丘吉尔说的是:“在我军英勇而猛烈的进攻中,德国军队节节败退,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了!”
蒙哥马利的捷报马上就在英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丘吉尔得意洋洋的对曾经要弹赅他的议员们说道:“先生们,一个英明的战略家,是不会着眼于一时的失利的,我一直坚信胜利最终会属于我们!”
这些对于蒙哥马利来说都是琐事,此时他的精力都集中在突尼斯海峡上。
因为蒙哥马利很清楚,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就必须突破突尼斯海峡或是摧毁德国在地中海的舰队。否则,就算自己最终打到的黎波里,面对阿尔及利亚也是无从下手。
蒙哥马利其实早就做好准备了。
有了马耳他岛和克里特岛,准备工作就轻松了许多……蒙哥马利命令一百多架战机通过克里特岛转场飞往马耳他岛,在克里特岛机场又准备了一百多架战机随时准备增援马耳他岛。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担心在马耳他岛停放太多的战机,万一被德、意军偷袭的话就会遭到惨重的损失。
另一方面,蒙哥马利又将随后运送到的补给比如燃油、航空炸弹乃至军舰所需要的补给都运往马耳他岛。
显然,蒙哥马利是将马耳他岛做为进攻突尼斯海峡的补给基地了。
英、美在这方面拥有优势,他们永远不缺补给,同时也不缺运送补给的船,于是不过两周的时间就做好了准备。
蒙哥马利一直没有动手的原因,就是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一带雨季来临,连续十余天的倾盆大雨不适合飞机作战。
蒙哥马利知道……法国军舰的弱点是防空,其优势恰恰在军舰的防护和对舰对地火力。
所以,如果战机无法作战的话,蒙哥马利是不会轻易让海军去冒险的。
第三百零九章 情报工作
蒙哥马利焦急万分,因为他知道,时间越往后推移,德国海军对法国军舰的了解和熟悉就越充分,到时英军想要击败德国阿尔及尔舰队就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或者说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好在气像部门不久就发来了好消息:“由于受撒哈拉沙漠干热季风的影响,突尼斯一带三天后可能会出现两天晴朗的天气!”
蒙哥马利一听这个消息就兴奋的对艾森豪威尔说道:“艾克(艾森豪威尔小名),我们的机会来了!”
“是的!”艾森豪威尔说:“两天的时间,如果我们在马耳它岛做好准备的话,已足够我们打到直布罗陀海峡了!”
于是,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二话不说,就开始做最后的准备。
英国人作战虽然传统,但向来都是十分重视战前的情报工作以及对敌人的欺骗工作的。
这一回,为了掩饰他们把地中海舰队调往马耳它岛,他们首先是克里特岛制造了一场大规模的起义……要做到这点很容易,只需要让希腊政府军假扮游击队朝英军驻守的机场和港口发起进攻也就可以了。
于是,由于英军在克里特岛的兵力不足,英军就紧急派地中海舰队前往增援,地中海舰队甚至还真的朝游击队方向发起了炮击,摆出一副用舰队来镇压起义的架式。
同时,为了港口安全,英军全面封锁克里特岛港口,甚至连搬运补给都是调来英军陆军动手。
这么做是为了全面封锁消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