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得益于他在大明生活了整整二十年。
二十年的时间足以让他说出一口流利的汉话。二十年的时间足以让他仰慕大明文化。
是以当大明天子聘请他为皇明军校的教授时他毫不犹豫的接受了。
通过佛朗西斯科的讲解,讲武堂内的众人都对泰西式棱堡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都想知道这种棱堡的实战效果如何。
佛朗西斯科结束授课之后,顾炎武便兴致勃勃的对张煌言道:“玄著,你想不想去山东前线看看?”
“啊?”张煌言吃了一惊,疑声道:“这真的可以吗?”
他们现在毕竟还是皇明军校的学生,贸然前往山东怕是不合规矩。
“当然是要先向陛下奏请了。”
顾炎武看出张煌言的顾虑,坦然道:“所谓学以致用,听了泰西棱堡这么多描述,总归该去亲眼瞧瞧。怎么样,玄著想不想和我联名上疏。”
皇明军校的学生虽然不算是朝廷官员,但也基本可以看成储备官员了。类似于在翰林院读书的庶吉士,只待散馆就可以立即授官。
故而天子授予皇明军校所有学生一个特权,那就是可以陈写奏疏直达天听。
当然,也不能一人一个想法。要是那样,天子光看皇明军校诸生的奏疏就得累死。
像这种请求休沐以去山东观摩棱堡的奏疏,大可以联名上之。
张煌言有些犹豫道:“我当然是想,不过我有些放心不下人中兄。他最近意志消沉,常常借酒消愁,我怕一离开便没人照顾他了。”
顾炎武还以为张煌言在担心什么,得知他是担心陈子龙没人照顾差点笑出声。
这两人同进同出,该不会是有断袖之癖龙阳之好吧。
抛开这一层,那就是真真切切的兄弟情谊了。
其实顾炎武可以理解陈子龙的失态。毕竟陈子龙比他和张煌言都大,本以为进入皇明军校是鱼跃龙门的一步,谁曾想却是一直在南京窝着蹉跎时光。
万一三年后才能授官,陈子龙岂不是又少了三年大展宏图的时间?
但这种事情是急不来的。毕竟皇明军校不似国子监,他们是第一批学生,此前并无先例。
何时能够授官,还得皇帝陛下说了算。
“这个好办。玄著若是担心人中兄,便叫他一并联名,咱们一起去山东!”
“这……倒是个好办法。”
张煌言眼前一亮,当即便要返回号舍告知陈子龙这个消息。
虽然山东之行能否成行最终还要看皇帝陛下的意思,但至少他们应该做出努力。
张煌言走的急切没顾得上看路,与迎面来人撞了个满怀,痛呼一声跌倒在地。
他捂着胸口站起身来,见对方是南安伯郑芝龙的长子郑成功,连忙拱手赔礼道:“明俨,愚兄失礼了。”
他与郑成功并不算熟,总共只说过三次话。但既然大家是同窗便该以礼相待。
“玄著兄太客气了。”
郑成功连忙拱手还礼。
虽然他父亲贵为朝廷特封的南安伯,他却不想以势压人。
“玄著兄走的这么急,可是有什么紧要事?”
郑成功淡淡一笑,态度极有亲和力。
“额……”
张煌言本不想与郑成功就这件事多作讨论,可对方既然问起了也只能如实相告。
“是这样的,宁人兄想要去山东看看正在修建的泰西棱堡是什么样的,打算上疏给天子。我打算去劝人中兄联名上疏。”
“联名上疏?”
郑成功眉毛一挑哈哈笑道:“好事,这是好事啊。如此好事怎能少的了我,这份奏疏上郑某可否署名?”
“当然可以。”
张煌言没想到郑成功也对泰西棱堡感兴趣,心中十分欢喜。
“那我便先去找宁人兄了,玄著兄快快去与人中兄说明情况。”
郑成功兴致冲冲的拔步离去,张煌言也朝甲字号舍赶去。
他一进屋就闻到一股浓重的酒味,不由的皱起眉来。
他再往里走了几步,见内室中陈子龙卧倒在地呼呼大睡连忙催步上前。
“人中兄,快醒醒。”
张煌言连拖带拽的把陈子龙弄了起来坐好,又给他沏了一壶醒酒茶。这一切办妥,张煌言又用凉水浸湿面巾毫不犹豫的敷在陈子龙脸上。
“嘶!”
陈子龙一个机灵醒了过来,倒抽了一口凉气。
“玄著?你怎么在这儿?”
“佛朗西斯科先生已经讲完学了。我来是和人中兄商议一件事情。”
张煌言端起醒酒茶吹了吹,递给陈子龙。
陈子龙皱着眉头把醒酒茶灌下,静静的等着张煌言分说。
“今日佛朗西斯科先生讲的是泰西棱堡。我们都对它很感兴趣。宁人兄建议我们去山东德州看看,那里正在修建棱堡群。宁人兄打算联名上疏,人中兄想不想一起署名?”
“等等,你们打算去山东?”
陈子龙不知道他酒醉的这段时间发生了这么多事情,直是惊的目瞪口呆。
“对啊,人中兄你不是一直抱怨窝在这南京城中蹉跎时光吗?这么好的机会你要不要一起去?”
陈子龙癫狂大笑几声道:“去,我当然要去。不过这份奏疏却是得我来写,你们来署名!”
“额,这个应该不成问题,一会我去和宁人兄商议一下。”
张煌言当然知道陈子龙这么做是想出风头,但他没有丝毫怪罪的意思。
毕竟陈子龙最年长,就像他的老大哥一般。
出风头的机会对陈子龙这种快四十岁的人错过一次少一次,而他和顾炎武有的是机会。至于郑成功就更不必说了,他才二十,又有一个做南安伯的父亲,前途不限量。
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啊!天子看过我写的奏疏,一定会重用我的。
陈子龙如是想道。
……
……
第一百零三章 姜瓖降清
南京乾清宫中,朱慈烺饶有兴致的看着皇明军校四人联名上的奏疏。
陈子龙、顾炎武、郑成功、张煌言……
在原本历史中,单独拎出来其中一个都是如雷贯耳的大人物,如今尽数都在皇明军校接受学习,让朱慈烺颇有一种唐太宗‘天下英才尽入吾彀’的快感。
奏疏是陈子龙写的,顾炎武、郑成功、张煌言只是署名。
不得不说,陈子龙很有文采,理由也很充足,朱慈烺完全没有理由拒绝。
事实上,他也很愿意让这些军校生到前线去观摩一番,闭门造车可不是好选择。
有意思的是郑成功在原本历史中收复台湾时曾经攻打过荷兰人修建的棱堡——热兰遮城。
最终虽然打下来了,却是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若是在这个时空郑成功能够对棱堡进行更深入、更直观的了解,那么将来朱慈烺派他收取台湾时,会不会减少一些损失?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大明能够抗过满清的一波平推,不然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细算一算时间,多尔衮也该对山西用兵了吧?
……
……
“大帅,大事不好了!”
一名亲兵跌跌撞撞的跑到大同总兵府内,双手抱拳禀奏道。
姜瓖皱了皱眉道:“慌慌张张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启禀大帅,鞑子已经在大同城外十里安营扎寨,且派出使者要求见大帅。”
姜瓖着实吓了一跳。这鞑子来的好快啊!他原本以为还能拖上个把月,不曾想转眼间清军便兵临城下了。
姜瓖不敢怠慢,连忙命人把清军的使者放进城中。
来的共有三名使者,其中一人为正使,二人为副使。
姜瓖在总兵府接见了三人,那正使名为韩忠清,因为有大军撑腰态度极为傲慢强硬。
姜瓖直是怒不可遏,几度想要命亲兵把这厮拿下,但一想到大同城外十里便有清廷大军,还是硬生生把怒意憋了回去。
“贵使的意思姜某都听明白了,姜某并非有意怠慢贵朝,而是群敌环伺,应顾不暇啊。”
姜瓖扯谎的本事自是一绝,说起谎话来脸不红心不跳。
他把责任都推到了李自成身上,意思是我要应付顺军,能够撑下来很不容易了。
韩忠清冷哼一声道:“既然如此,还请姜总戎速速打开城门,迎英亲王殿下进城。”
原来此次统兵至大同的是多尔衮的亲兄长英亲王阿济格。
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如今多尔衮贵为满清的摄政王,自然不能亲自领兵作战。那么,他能够倚重的便是一母同胞的兄长阿济格和弟弟多铎了。
多铎需要领兵驻防京畿,以备不时之需,多尔衮能够调用的只有阿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