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拔还是不拔?
  不拔他就在那里恶心你。
  若是拔,棱堡抗火炮击打能力远比普通城池要高,最终还是得围城。
  可几十人、几百人驻守的棱堡怎么围?派出多少人围?
  派的人少了围不住,派的人多了粮食消耗是个很大的问题。
  若是攻城方派出上万人围一个几百人防守的棱堡,围上个半年粮草要消耗多少?
  而棱堡内的守军,完全可以储备几百人一年乃至更久的口粮。
  怎么看,都是攻城方吃亏。
  若是棱堡群,则更为恐怖,可以有效阻止骑兵推进。要想把这些钉子全部拔除,恐怕得倾尽举国之力。
  当然,棱堡的强大是建立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
  只有搭配犀利的火枪,棱堡才可以把优势发挥到最大。
  这也是朱慈烺这么急着设立火器司,打造优质火铳的原因。
  棱堡可以提供交叉火力,如果再搭配犀利的火铳,无疑可以起到机枪交叉扫射的作用。
  棱堡、火铳,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若是把火铳换成了弓弩,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当然,棱堡不可能是绝对无敌的。
  它的诞生是因为旧式火炮的出现,它的消失是因为开花弹的广泛使用。
  朱慈烺现在自己都研制不出开花弹,满清自然也不可能制出。
  所以,棱堡在这个时代就是无敌的。
  最关键的是修筑棱堡所需要的费用实在是太低了。
  一座几十人、几百人驻守的棱堡花费不到一座县城的十分之一,以大明朝廷现在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在山东北部修筑一片棱堡群,彻底把满清军队阻隔在外。
  满清不把这些棱堡尽数拔除,便是想劫掠棱堡群后方的村庄、镇子都不可能!
  ……
  ……


第六十八章 密旨
  棱堡的主体结构较为复杂,朱慈烺前世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他最赞赏的便是沃邦式棱堡。沃邦式棱堡主要结构包括实心棱堡、空心棱堡、胸墙、中堤、凹面堡、三角堡、隐蔽路、屯兵所、斜堤。这种棱堡呈星形放射状,在表面会覆盖一层厚厚的土层,以避免敌方火炮跳弹产生的二次伤害。
  实心棱堡是一个土堆高台,堡上配以胸墙。在胸墙之后往往会配备火炮,作为棱堡主要火力输出。所谓中堤指的是棱堡中间的部分,与大明的城墙类似。
  凹面堡的修筑是为了防止敌方火炮对中堤直击轰击,三角堡亦之。两者皆会比主堡低,以不影响主堡上的火炮射击,形成交叉火力。
  隐蔽路和屯兵所的作用是掩体,斜堤是最外围的防御工事,较大的倾斜角度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交叉火力的威力。
  总体来说,棱堡与大明现有城池的构造完全不同。如果没有一张详细的图纸参照,工匠们很难建造出符合朱慈烺要求的棱堡。
  好在朱慈烺曾经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棱堡的结构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海中,要想画出一张主体结构图并不困难。
  朱慈烺并不想有任何的耽搁,当即提笔勾勒起棱堡的轮廓。
  不得不承认,朱慈烺的空间结构感并不算好,画出的棱堡结构图也不算太美观,但好在把主体结构都交待清楚了。
  朱慈烺已经决定,在山东北部先修筑一批外围棱堡群,这批棱堡不用修筑的太大,每个能容纳两三百人足矣。它们的作用就是拖住满清南下的脚步,为朱慈烺训练新兵赢得时间。
  这当然会花费一大笔钱,但比起修筑坚城要便宜的多,运维费用更是低了不少,而且花的值得。
  “来人,召兵部尚书路振飞、工部尚书高弘图觐见!”
  ……
  ……
  武昌,按察司衙门。
  湖广按察司副使堵胤锡背负双手在花厅中不住踱步,显得心事重重。
  前日朝廷派来传旨的陈公公抵达武昌,包括湖广巡抚何腾蛟、湖广总兵左良玉在内一干文武官员都来到巡抚衙门,设好香案跪接圣旨。
  堵胤锡自然也在其中。
  陈公公当众宣读了圣旨,声音抑扬顿挫,彰显着浩浩天威。
  至于内容却是波澜不惊,无非是表彰何腾蛟、左良玉等人的忠心,还给左良玉晋了爵位,从宁南伯晋为宁南侯。
  巡抚何腾蛟和宁南候左良玉接旨之后设下接风宴为陈公公接风洗尘,除了何、左二人,其余一众文武官员在酒宴上对陈公公大肆吹捧,恨不得认了陈太监做干爹。
  堵胤锡对此虽然很失望,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如今大明官场的风气就是如此,他便是站出来反对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会引得同僚反感,从而受到排挤。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陈太监以酒醉为由率先离席,众人便也相继散去。
  堵胤锡也坐上了轿子返回自家宅邸休息。
  翌日一早,陈太监便以私人的名义去了何腾蛟、左良玉的宅邸。
  对此堵胤锡不觉得有丝毫的奇怪。宦官多贪财,这个陈太监自然也不会例外。
  按照官场上的惯例,上官所到之处,下属要准备一笔丰厚的程仪以作表式。
  陈太监是代天子传旨,自然是上官,何、左二人作为湖广文官、武将的代表,各自送上一份程仪自然也可以理解。
  但之后陈太监又去了武昌知府、湖广布政使等大员的私宅,看样子是狠狠的赚了一波。
  当时堵胤锡给陈太监作了一个评价:贪中恶鬼。
  看样子这位陈公公不向所有湖广官员都讨要一份程仪是不会罢休了。堵胤锡官场混了半辈子,没少见贪婪的人,但贪到陈太监这个份上绝对是独一份。
  如此贪婪的人自然不会忘记堵胤锡。
  实际上,堵胤锡此时虽然是湖广按察司副使,但因为正职一直空缺,他便是实际的按察司衙门堂官。加之堵胤锡又掌着武昌兵备道事,绝对可以排到湖广官场前五。这样的大鱼,陈公公自然不会放过。
  堵胤锡得知陈太监登门,便命管家准备了一份程仪,只盼着早点把这位瘟神送走。
  可谁知陈太监进到堵胤锡书房中并没有急着暗示程仪的事,而是叫堵胤锡屏退左右。
  堵胤锡虽然感到十分奇怪,但还是给陈太监面子照做了。
  陈太监环顾左右确定没人,这才压低声音命堵胤锡接旨。
  堵胤锡微微一愣,旋即明白天子有密旨给他,连忙跪倒在地接旨。
  陈太监从贴身小衣里抽出一份叠成手掌大小的纸张,展开来念。
  密旨的内容十分简短,只有一句话:左镇跋扈,卿可分而治之。
  便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堵胤锡激动不已。
  他之所以激动,不是因为天子看重他,特地下了密旨给他。而是天子有收服左镇的雄心!
  作为大明的忠臣,堵胤锡对左良玉的跋扈早就看不下去了。可惜何腾蛟和左良玉打得火热,二人一唱一和,外人根本没有插话的机会。
  加之左良玉手下二十余万大军,堵胤锡为大局计也不敢斥责左良玉引发不良的政治影响。
  在他看来朝廷也是忌惮左良玉的,这才会对他加官进爵以示恩宠。
  这也无可厚非,朝廷手中没兵,不和军阀合作又能如何?得过且过罢。
  但当他领到天子密旨的那一刻,他才明白当今圣上是个有着雄才大略的英主。
  天子看问题看的很透彻,分析的也是一针见血。
  左良玉跋扈,是因为其手下兵多将广。
  但这些兵将可不都是左良玉的嫡系,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投降收编的。
  因为军饷待遇不同,左良玉麾下各营矛盾不少,绝非铁板一块。
  而天子的策略便是分而治之!
  只要分化了左良玉的部众,他的实力便会变弱,朝廷便有了机会!
  此刻堵胤锡才明白陈公公为何要去一众湖广官员的宅邸“讨要程仪”。这是为了保护他堵胤锡,避免引起左良玉、何腾蛟对他的怀疑啊。若是陈公公直奔堵胤锡府邸,何腾蛟、左良玉这两只老狐狸肯定会有所察觉。
  天子要收左镇,又不想打草惊蛇,只得发一明一暗两道圣旨。
  ……
  ……


第六十九章 分而治之
  虽然皇帝陛下的圣旨内容十分简短,却是给了堵胤锡一个努力的大方向。
  分而治之!
  左良玉麾下共有三十六营:马进忠、马士秀、王允成、惠登相、吴学礼、张应祥、杨国栋、徐懋德、毛显文、张光璧、金声桓、常登、徐勇、张应元、徐育贤、卢光祖、卢鼎、李国英、徐恩盛、高进库、胡友声、徐元仁、常国安、杜应金、印启贵、于自成、段凤翔、秦天禄……
  其中实力最强的当属金声桓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