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朝廷真把郑芝龙逼急了,他完全可以把金银细软搬上船,举族降清。
  但郑芝龙又没有明目张胆的造反,这说明他对满清也是谨慎看好的。
  他不确信满清一定能够夺得天下,故而选择了脚踏两只船,这样不管将来谁一统天下郑芝龙都会坐享荣华富贵。
  可惜他遇到了朱慈烺。
  朱慈烺不是一个性格软弱的人,绝不能接受这种骑墙的行为。
  郑芝龙的这种行为和直接发动叛乱没有太大的区别,本质上都是对皇权的践踏。
  只是如何应对确实是个难题。
  直接发兵去打肯定不行,郑芝龙完全有能力率领水师北上投清。
  最好的办法便是编出一张大网,把郑芝龙罩在其中。然后慢慢收紧,这样等到郑芝龙发觉想要挣脱也已经来不及了。
  只是织网的手法一定要细腻,若是被郑芝龙察觉就不美了。
  这件事朱慈烺不打算让太多的人知晓,但也必须得有一个商议的人。思量再三,朱慈烺决定召见路振飞。
  作为兵部尚书在这件事上路振飞责无旁贷。
  却说正在兵部衙门办公的路振飞奉旨匆匆入宫。
  其来到乾清宫暖阁行礼之后,朱慈烺便给他赐座。
  “朕急召本兵来实是有一件要事。”
  朱慈烺开门见山的说道:“郑芝龙与东虏暗通款曲,已生反心。”
  路振飞却是骇了一跳。
  “陛下,这……这消息可属实?”
  “内厂军情司和登莱巡抚都确认了,应该不会有假。”
  朱慈烺苦笑一声道:“想不到朕如此优待于他,却是养了一条白眼狼。本兵说说吧,为今之计,朕该如何是好?”
  路振飞沉默了片刻后道:“陛下,臣以为可以先发一道圣旨命郑芝龙入京述职,探一探他的底。他来与不来对朝廷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百二十一章 明军入滇
  路振飞的建议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理论上来讲,武官每隔几年都会入京述职,这是他们最基本的义务。
  只不过到了崇祯朝中后期,武将逐渐藩镇化。像后期的祖大寿、左良玉完全就无视朝廷的调令,可谓是听封不听调。
  对此崇祯皇帝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选择听之任之。
  如今虽然没了左良玉,可郑芝龙依然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军阀。
  福建俨然成为了郑芝龙的自留地,朝廷要想对福建施加影响是很难的。
  但朝廷毕竟占据了大义。
  如果朱慈烺降下一道圣旨命郑芝龙入京述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郑芝龙将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果他奉旨入京,朝廷完全可以借机软禁、控制他,再一步步拆解郑家在福建的势力。
  如果他不来,那么就证明郑芝龙真的心中有鬼,心虚不已。
  当然,如果是后者郑芝龙也不会立即叛明,最多就是后期祖大寿的模式,完全把福建经营成一个第三方之地。
  朱慈烺思忖再三后还是觉得降下圣旨试探一番郑芝龙很有必要。
  他沉声道:“朕会降下圣旨命郑芝龙入京述职,朕倒想看看这个郑芝龙究竟会如何抉择。”
  ……
  ……
  在经过一番权衡后,秦良玉最终下令横渡金沙江。
  由于没有足够的船只供大军渡江,秦良玉下令士兵们搭建浮桥。
  他们打造简易的竹筏首尾相连,形成了一条蜿蜒的长龙。
  三万大军渡江不是动动嘴皮就行的。
  秦良玉将大军分为三部分,前锋营先行渡江,等到了对岸后站稳脚跟,再让中军渡江。
  与此同时,殿后的军队一直处于警戒的状态,防止突然杀出敌军对大军造成重创。
  半渡而击一直是项狠辣的战术,进攻的一方往往能够占到很多便宜。
  故而从一开始秦良玉便把警戒工作放到了第一位。幸运的是,明军在整个渡江过程中并没有遭到什么袭击。
  来到了金沙江对岸,明军便进入了云南境内。
  按照大明的行政划分,此处是为寻甸府。
  作为云南府的北大门,寻甸府的地理位置还是很重要的。
  沙定洲在夺取昆明后,在昆明周围布下重兵,其中寻甸府便驻扎着一只两万人的军队。
  这只军队由他的心腹将领木泰统领,整体盘踞在凤梧所附近。故而当秦良玉统率的明军进入寻甸府边境时并没有遭到大规模的抵抗。
  偶尔遇到的一些侦骑都被曾英解决掉了。
  秦良玉进驻寻甸府后并没有急于攻打凤梧所,而是命令大军就地扎营,赶造攻城器械。
  秦良玉十分清楚西南的要塞堡垒易守难攻,若靠堆人数强攻十分吃亏。要想拿下这些堡垒,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投石机、火炮攻取。
  由于要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这只明军是没有携带什么重炮的,唯一的十几门小炮对于堡垒的威胁也不算大,故而打造投石机便成了秦良玉唯一的选择。
  投石机的结构并不复杂,临时砍伐树木组建便是。
  至于石块更是可以就地选取,云南缺什么也不会缺石头。
  等到明军把所需的投石机全部赶制完毕,秦良玉才下令拔营向凤梧所挺进。
  云南多山地地形,崎岖的山路很容易让士兵们迷失。
  不过这只明军却没有遭遇到这种麻烦。
  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四川当地的土司兵,十分适应这种地形。
  倒是曾英统率的部分军队和神策军有些吃不消。
  不过他们不甘于落在这些土兵的身后,便是有困难也咬牙跟上了。
  在去往凤梧所的路上,明军路过了许多哨寨,便顺势将其拔除。
  从俘虏的口中他们得知寻甸府的部分兵力都被沙定洲临时抽调走了。
  秦良玉闻言大喜。
  若是如此,明军此番拿下凤梧所的可能性便又增加了几成。
  她勒令这些俘虏在前面带路,同时命全军上下保持警惕,谨防叛军的偷袭。
  可喜的是,一路上明军走的顺风顺水,预料中的偷袭并没有发生。
  直到明军推进到凤梧所前都没有遭遇到什么大规模的抵抗。
  凤梧所是一座建在半山腰上的石堡。
  要想攻取它只能采取正面仰攻,并没有太多太好的办法。
  秦良玉命令熟悉山地作战的土司兵作为先锋向凤梧所挺进,神策军和川东明军则在后策应。
  到了这个阶段,石堡里驻守的叛军当然明白了明军的意图。
  虽然他们不明白明军是怎么神出鬼没的来到凤梧所下的,但打就是了。
  他们将堡垒中的滚木、礌石纷纷砸下。
  这些物事沿着石道滚落,对突上的四川土兵造成了相当大的伤害。
  一些伤亡不可避免的开始出现,秦良玉虽然心如刀绞却不得不忍着。
  山地作战不像平原可以迂回,往往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选择。
  敌军的堡垒大多建在地势险要的位置,肯定是易守难攻的。
  攻城方要想拿下这些堡垒便得付出较大的代价。
  想当初万历天子平定播州之乱,十万明军围攻海龙囤,付出惨痛代价才最终拿下,并不能说明杨应龙的叛军多么犀利,只能说海龙囤的位置实在太好了。
  云南的这些堡垒和贵州的大体结构差不多,要想攻取别无捷径可走,只能咬着牙硬上。
  秦良玉固然心疼子侄们的性命,但这种时候是不会心软的。
  她是为了大明,为了朝廷。这些子侄士兵的牺牲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
  如今天下大乱,东虏虎视眈眈,这种时候西南绝对不能再乱了。
  如果朝廷不能火速剿灭沙定洲叛乱,在西南的威望势必会大减,今后肯定会有更多的土司发动叛乱。
  故而即便是牺牲再多,这次也必须大破叛军,活捉沙定洲将其解送南京明正典刑。
  秦良玉如今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对大明的忠诚没有丝毫的改变,心中的那一团火依然熊熊燃烧着,未曾熄灭。
  她也希望能够通过此次平剿叛军给后辈们作出表率,告诉他们作为一名大明将领什么是应该做的。


第三百二十二章 勇夺凤梧所
  凤梧所地势险要很难攻打,但明军士兵们个个悍不畏死。
  每有一个人倒下去,必定有同伴及时补位填补他留下的空缺。
  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把这座堡垒夺下来。
  他们尽量避开从石道上滚落的滚木,如同壁虎一样匍匐着向上爬去。
  越往上爬山势越陡峭,明军士兵们的速度越慢,他们还要承受来自石堡内如蝗的箭雨。
  不过没有一个人有怨言,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