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铎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惧。
“王爷,早做决断吧。”
叶臣在一旁恭声劝阻道。
“撤……撤军!”
多铎十分艰难的从嘴中挤出这两个字。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低沉的海螺号声再次响起,猛攻城头的清军为之一愣。
一短两长,这是要退兵吗?
他们没有听错吧?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号角声变得越来越急促,他们终于确信不是自己听错了,而是真的要退兵了!
八旗兵的心态各不相同。有的长松了一口气,有的隐隐有着不甘,有的则是窃喜。
八旗兵的执行力还是很强的。除了充作先锋的觉罗巴哈纳统领的正蓝旗,其余各旗受到的损伤都不算太严重。
他们迅速撤离向中军靠近。
那里有帅旗在,往那里靠准没有错。
可是让他们感到惊讶的事情发生了。
帅旗……动了!
帅旗竟然动了!
而且这移动的速度还并不慢!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豫亲王跑了?
八旗子弟们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他们敬仰无比英明神武的豫亲王怎么会逃跑呢?
但本能还是告诉他们要尽可能的往帅旗的方向靠。
于是乎奇怪的一幕发生了,多铎的中军在跑,跟在后面的是八旗精锐,而在最后的是高杰统率的明军。
八旗军竟然被明军追着跑!
其实这是因为战场上信息沟通不畅造成的。
多铎看到明军冲击中军本阵第一反应肯定是跑,因为仅仅靠千八百人他不可能拦得住明军的冲锋。
而之后八旗兵的反应也没有错。因为他们听到了海螺号声,听到了退兵的命令。
如果硬要指出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无法做到战场上的及时沟通。
多铎不可能停下来等八旗兵归位,必须先行一步。
这样就给人一种慌乱溃败的感觉。
事实上八旗主力并没有太过折损。
高杰也感到很惊讶。
他领奉皇命增援德州,本是做好了血战一场的准备,谁曾想多铎竟然像只兔子一样的跑了。
高杰命人追击了一阵便不再追了。
一来八旗军都是骑兵,且坐骑都是上等的蒙古马,单比脚力爆发力明军坐骑不是对手。
二来八旗军损失不大,等他们重整旗鼓正面对决高杰所部占不到什么便宜。
还不如趁着八旗军溃败的机会把红衣大炮、投石机等攻城器械全部缴获。
要知道清军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重新赶制出投石机的。至于红衣大炮更是稀缺货,除非孔有德增援德州,否则多铎只能对着城墙干瞪眼。
……
……
多铎跑了良久终于感觉到了安全。
他停下来竖起帅旗重整旗鼓,清点兵员。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清军的减员情况并不严重,至少还有八九成的兵力。
只是可惜那些被抛下的大炮、投石机了。
不过攻城器械再重要也不如人重要。
尤其是满八旗精锐,每一个都是十分珍贵的。
只要人在希望就在,多铎认为自己的决定没有太大的问题。
只是这支明军是怎么突然冒出来的?
清军虽然后来没有再围城,可也在严密监视着四面城墙的动向,并没有发现明军杀出啊。
而且明军是从中军本阵西边冲出来的,而西边……应该是临清的方向啊。
难道说这支明军是从临清赶来的明军?
多铎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也是越想越怕。
如果说临清的明军赶来增援岂不是说勒克德浑打了败仗。
除了这种可能多铎实在想不出其他理由。
联想起德州城头那尊铜像,多铎深吸了一口气。
难道勒克德浑真的被铸成了铜像?
主将被擒,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败仗了,而是惨败啊!
这真是一头猪啊!
多铎感到痛心疾首。
那些绿营军也就罢了,可汉八旗、蒙八旗可是清军的精锐。
就这么折损了大半,对清军实力的影响是巨大的。
虽说还有天佑军,满八旗,但清军对明军至少在数量上已经没了绝对的优势。
该何去何从?
原本多铎是想休整一番再重新杀回去攻打德州的。但现在看来该是得从长计议了。
“派人去叫孔有德、耿仲明,叫他们速速率部来见本王!”
这种时候不能再分兵了。继续分兵下去多铎觉得清军会被各个击破。
“奴才遵命!”
叶臣应了一声,快步离去安排骑手前去乐陵、海丰了。
现在看来分兵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只是这是多尔衮的布置,大家都深信不疑。
不过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现在多铎必须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办了。
……
……
孔有德正打的兴起,却接到了多铎的调令,稀里糊涂的退兵往德州进发。
耿仲明的情况也差不多,在接到调令后第一时间退兵往德州赶。
二人虽然都是汉人藩王,但十分清楚他们不过就是两个高级奴才,主子有令他们怎敢不从?
二人率部与多铎汇合后,多铎又整编了逃散的蒙八旗,这才算是恢复了元气,心里有了底。
饶是如此他也没有立即下令猛攻德州。
在没有摸清明军的虚实前多铎不会再贸然进攻,天知道会不会又突然从哪里杀出一支骑兵。
这也给了明军喘息之机。
他们抓紧时间加固城门,填补城墙缺口,将大量石块顺着马道搬到城头。
他们判断这是一场拉锯战,短时间内很难分出胜负。
可过了没多久,让明军士兵感到惊讶无比的事情发生了。
鞑子竟然退兵了!
这次是真真切切的退兵,而不是什么计谋。
清军拔营往北退去。
没有人说的清鞑子是怎么想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场仗他们打赢了,山东守住了!
明军士兵们无不喜极而泣,有的相互抱在一起嚎啕大哭起来。
原来鞑子也不过如此,只要他们上下一心,鞑子也没有什么可乘之机。
当然这其中也有圣上御驾亲征鼓舞士气的原因。
若不是圣天子亲临山东,明军也难如此精诚团结。
朱慈烺自然是感到欣慰的。
在奏报中看到对战争的描述和亲身经历完全是两种感觉。
能够亲眼见证明军的大胜,使朱慈烺觉得十分幸福。
大明还是有希望的啊!
……
……
多铎突然决定退兵撤回北直隶当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他得到消息阿济格并没有攻打湖广。
没有阿济格在湖广牵制明军的精力,仅凭多铎这十万人是难以啃下山东的。
清军攻打山东其实就是三板斧。三板斧过后没有占据优势便很难了。明军可以调动湖广、南直隶的军队增援山东,源源不断生力军的涌入可以彻底改变战场的局势。
当然多铎退兵还有一层考量那就是粮草不多了。勒克德浑所部粮草悉数被烧就不用说了,多铎麾下军队对粮草的消耗也是极大的。
再这么耗下去恐怕士兵们就得饿肚子了。
虽说退兵很可能引发多尔衮盛怒,但多铎不在乎。
他和多尔衮的考量不一样。
多尔衮志在天下,多铎却是觉得哪怕回辽东老家也没啥不好。
即便最终被迫退出山海关,还京沈阳这日子不也是照样过吗?
如此看来拿不拿下山东便不那么重要了。
何况情况也没有坏到那个地步。
大清还是拥有陕西、山西、河南、北直隶等关内诸省。
虽说粮食是个问题,但紧吧紧吧也是能凑合过的嘛。实在不行还可以到草原打劫蒙古各部,以及去敲朝鲜一笔竹杠。
总之车到山前必有路,多铎就不相信拿不下山东这日子就没发过了。
……
……
“阿嚏!”
吴二胡子狠狠打了个喷嚏。
这鬼天气真是叫人捉摸不透,前一刻还晴空万里,后一刻就电闪雷鸣。
绕过舟山群岛后吴二胡子所乘坐的海船遭到了不小的风暴,疾风骤雨下海船差点都倾覆。相较之下染了风寒也就不算啥了。
吴二胡子走到甲板上朝远处望了望,除了汪洋还是汪洋,连陆地的影子都看不到。
照这样下去至少还得有个七八日才能到福建。
作为一个海盗,吴二胡子对郑芝龙自然是很敬畏的。
这个海盗头子的经历可谓传奇,每每在别人以为他要丢掉性命时总能神奇的化险为夷。
之后郑芝龙更是神奇的洗白,接受朝廷招安成为一名大明将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