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杰、秦拱明等将领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济南府见驾。朱慈烺在临时行宫中接见了他们说了一些勉励的话,并允诺山东大战只要取胜就会给予全军上下丰厚的奖赏。
一众将领纷纷跪倒在地山呼陛下英明,气氛十分热烈。
对朱慈烺来说御驾亲征是思忖再三做出的决定,他不是不明白此行的凶险。但既然迟早要面对,还不如早些对决的好。
此战关乎大明国运,必须取胜!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子巡边
朱慈烺对山东防线很有信心,一些明军将领却未必是这么想。
但天子御驾亲征后,山东便成了必守之地。毕竟天子行在就在济南府,他们总不能坐视东虏在齐鲁大地肆意烧杀劫掠吧?
朱慈烺要达到的就是这个效果。
只要有他这个皇帝坐镇,将士们就一定会效死力。
不过处理政务确实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朱慈烺刚刚十六岁还没有皇嗣,自然不可能让太子监国。
所有重要的奏疏都必须从南京送到济南,呈递给天子御览。
好在南京距离济南并不算太远,一来一回不至于延误太长的时间。
除了即将在山东爆发的大战,朱慈烺最关注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湖广,一个是四川。
令他稍感欣慰的是这两个地方暂时都没有爆发大战的趋势。
张献忠的话还能用坐山观虎斗来解释,阿济格真是理解不能。
难道这厮和多尔衮之间起了什么矛盾摩擦?
总而言之,这对驻守在山东的明军来说是一件好事。他们只需要应付眼下的大战,不需要为其他事情分心。
如果从整个山东的地理位置来看,青州府是绝对意义上的地理中心,但济南府却是政治中心。
朱慈烺选择在此地驻跸,也是考虑到距离北线诸城较近。必要的话,他可以随时移驾至临清、甚至是德州。
朱慈烺不是那种只会躲在后方看将士们搏杀拼命的脓包皇帝,而是一个敢于来到前线鼓舞士气的圣明天子。
在济南府驻跸了三日后,朱慈烺决定先去临清巡视一番。
此地乃是高杰驻防,里里外外有数万精兵把守。
作为大运河上重要的枢纽,临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是朱慈烺下旨命人切断临清以北运河漕运,使得江南的米粮无法运输至北直隶。
满清这么急着攻打山东,恐怕也是为了取得大运河的控制权从而运输粮食到北边。
高杰得知圣驾移至临清,提前做了悉心的布置。
除了将临清城中最好的宅子腾出来给天子充作临时行宫,他还命人加强了临清城的安防。
毕竟天子驻跸在此容不得一丝一毫的疏忽。万一有别有用心之人想要刺皇杀驾,他必须第一时间做出应对。
当然,朱慈烺亲领的神策军十五营也一并伴驾前往。
虽说高杰这一年来表现的忠心耿耿,但作为天子亲军,神策军也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将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到。
朱慈烺在行宫休息了一夜后,翌日一早便前往临清城头视察。
虽然知道临清城外围有一道棱堡、战壕防线,但朱慈烺还是本能的希望临清城坚不可摧。
相较于几年前,高杰命人对临清的城墙进行了加固、修补。
如今的临清城虽说不是固若金汤,却也是一座雄城。
朱慈烺来到城头俯瞰,只见茫茫原野顿时感慨道:“高卿,这一场仗必须要赢。你有几分信心?”
高杰连忙拱手答道:“陛下,如今军队士气高昂,将士们皆愿意为陛下效死命。东虏若敢来犯,必叫他们有来无回!”
“好!”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届时朕亲自在城头为高卿、为将士们擂鼓助威。”
高杰感动的热泪盈眶道:“陛下,臣何德何能得陛下如此器重……”
“都说东虏可怖,朕看是以讹传讹。若是君臣一心,何愁不能克敌制胜?高卿说是也不是。”
高杰连忙抱拳道:“陛下英明。”
他心中却是有些犯嘀咕。陛下对他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怀疑他生有二心?
联想起不久前李成栋劝他给自己留一条后路,高杰便觉得不寒而栗。
听说天子复设内厂后设立了军情司。
军情司的番子比之锦衣卫更为可怖,遍布两京十三省各地。恐怕高杰军中就有军情司的番子。
天子所说的每句话都不是随便说说的,一定藏有深意。
这该是在敲打他吧?
自率军北伐大获成功以来,高杰确实有所膨胀。
天子是在告诉他其一切举动都被天子看在眼中,叫他恪守为人臣子的本份呐。
高杰心道还好他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真是高深莫测,深不可测!
……
……
“贝勒爷,前面就是清河了。还请贝勒爷下令大军在清河稍作休整,补齐粮秣。”
石廷柱一手控着马缰,一手指着远处的一座城池朗声说道。
大军渡过泸水后,控制范围内最后一座大城便是清河了。
他建议在此补齐粮秣,毕竟再往前走就是明军控制范围了。
明军一定会奉行坚壁清野的策略,不给清军打粮的机会,那么,清军必须得带够至少一个月的口粮。
勒克德浑统领的这支大军其实是支杂牌军。
其中既有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也有大部绿营军。
这种多方混合起来的军队往往会存在号令不一的情况。
尤其是勒克德浑本身并没有太多领兵经验,缺乏威望,若是一路顺风顺水还好。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非常棘手。
这也是石廷柱建议勒克德浑在清河稍作休整的另一个原因。
孔有德、耿仲明等两个汉人藩王统领的天佑军攻取目标是乐陵、海丰,由于随军带着红衣大炮的缘故,行军速度会拖得很慢。
而多铎统领的满洲八旗精锐却全部都是骑兵,又没有太多辎重携带,行军速度只会比勒克德浑的这支杂牌军快。
石廷柱的意思是等多铎率领的精锐对德州发动攻势,勒克德浑再不紧不慢的率部攻打临清。
这样明军内部的驻防兵力肯定会向德州倾斜,勒克德浑打起临清来也会更为轻松一些。
在石廷柱看来清军拿下山东不过是早晚的事情。可利益分配就完全不好说了。
勒克德浑要想在山东战场分上一杯羹就必须耍一些小心眼,不能太实在了。
勒克德浑如何不明白石廷柱的意思,他微微颔首道:“那好便传令下去大军在清河稍作休整,待补齐粮草再向临清行军!”
第二百七十章 多铎欲取德州
多铎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上,趾高气扬的行在队列最前。
在他左右两侧分别是叶臣和觉罗巴哈纳。
二人刻意控制速度,使得胯下坐骑落后多铎半个马身,不至于冲撞冒犯了主子爷的虎威。
虽说他二人分别是满洲镶红旗、满洲正蓝旗固山额真,在清军将领中处于绝对的高位,但和爱新觉罗家的子孙,堂堂豫亲王比起来不过就是个级别稍高的奴才,丝毫不值一提。
这次摄政王要清军兵分三路攻取山东,多铎统领的都是满洲八旗精锐,攻打的也是最难打的德州。
上一次觉罗巴哈纳和石廷柱在德州惨败,消息传回北京后引起一片哗然。
多尔衮一时震怒,甚至想要处死觉罗巴哈纳、石廷柱,还是代善求情,他们才免于一死将功赎罪。
饶是如此,觉罗巴哈纳也觉得战战兢兢。毕竟他折损了太多正蓝旗甲兵,虽然后来补充了一些生女真进来,实力还是没有得到完全恢复。
最尴尬的是,觉罗巴哈纳统领的是满洲正蓝旗。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正蓝旗被打下了豪格的印记。哪怕豪格现在已经不是正蓝旗旗主,只是一个被圈禁在北京高宅大院的闲散亲王,这一点也不会随之改变。
换句话说,觉罗巴哈纳会被多尔衮认为是豪格的人,从而予以排斥。
这次大举伐明,恐怕他这支正蓝旗的军队也会冲在最前用来消耗。
对多尔衮来说,借刀杀人是一招妙棋。如果一定要有人牺牲,那牺牲豪格的人自然最好。
觉罗巴哈纳却是苦不堪言。
从一开始他就没想牵扯到主子们的争斗中去。
别管是豪格还是多尔衮,不都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吗?
在觉罗巴哈纳看来只要大清的皇帝姓爱新觉罗就够了,至于这位主子属于哪个旗的,根本不重要。
要知道,如今的八旗已经不像建立之初那样泾渭分明了。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