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毙流寇大酋一人,流寇全军恸哭,以黄绸布裹其尸而去什么的,万一真的碰上那谁谁谁的有个头疼脑热呢?当然想要这样掩败为功,就必须得到地方官员的协助。不过这倒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毕竟把功劳吹得大一点,对于张利民也没什么坏处。
黄得功和张利民一起将刘良佐的遗体收拾好了,给刘良佐的儿子送了过去,然后又安慰了他儿子一番,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是日暮时分了。
“张大人,此间之战事,如何善后,末将还有些事情,要和大人商议一下。”出了门,黄得功并没有立刻打道回府,而是这样对张利民道。
“正要就此事和黄黄帅商议一下。”张利民也道。
两人便一起到了张利民的衙门里,经过一番友好的协商,双方在很多重大问题上取得了广泛的共识,达成了普遍的一致。最后,张利民很满意的将黄得功送到衙门门口,临分别的时候,张利民突然道:“这被击毙的匪首,却需要有一个响亮的匪号才是。黄帅可知道那几个匪首的匪号?”
“其中一个好像是叫‘草上飞’还有一个叫‘赛太岁’吧。”黄得功道。
“不好不好。”张利民摇着头道,“黄帅,这第一个匪号,一看就是个偷东西的飞贼什么的,哪里有大盗的气势。至于后面的那个,倒像是个街头小混混。”
“那要不就叫‘钻天猴’、‘两头蛇’什么的?”黄得功皱着眉头道。
“这个越发的不好了。”张利民继续摇头道。
“要不这匪号什么的,还是麻烦张大人想两个吧。”黄得功见自己提到的几个都被否决了,便这样说道。
“嗯。”张利民也没有谦让,他想了想道:“下官想到了两个匪号,不知道黄帅觉得如何?一个就叫‘霸天虎’,另一个就叫‘威震天’……黄帅你觉得如何?”
黄得功觉得,在这种小问题上,犯不着和张利民争论,既然张知县有替流寇头子起匪号的习惯,那就让他来取好了。于是黄得功拱手笑道:“张大人大才,这匪号的确听起来威风了不少。”
“这匪号威风了,才好向朝廷邀功不是。”张利民很是得意,“不过匪类就是匪类,取起匪号来也一味地好勇斗狠,却不想,取了这样的匪号如何活得长久。”
“张大人,这些匪类,不管给自己取个什么匪号,都没有善终的道理。总有一天会被朝廷明正典刑的。”黄得功也笑嘻嘻的回答道。
……
此后又过了三五天,城外也一直都没什么动静。原本桐城和中都凤阳是可以通过郑家的商会的信鸽联系的,然而信鸽并不会在两地之间来回的飞,它只会从一个陌生的地方飞回到习惯的鸟巢。桐城只是一个县城,郑家在那里并没有太大的生意,自然也不会在那里养信鸽,所以前些日子桐城向凤阳报告军情的信鸽其实都是跟随着军队带过来了的。让这些信鸽从桐城往凤阳送信倒是没问题,但要它们从凤阳再把军情送到桐城去,对不起,这事情信鸽实在是做不到。所以,桐城中的人也一直都不知道张献忠吃了败仗的消息。
不过即使如此,张利民和黄得功现在也能断定,张献忠应该不会再回来了。因为他们从城上缒出去的人已经证实了,至少几十里之内都没有一个流寇了。所以此时张利民终于同意拆掉堵住城墙的砖头,把城门打开了。
“不过保险起见,本官还是觉得,只用打开东门也就够了,至于其他的城门,日后再慢慢打开也不急。”虽然同意了打开城门,但是张利民依旧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至于为什么是打开东门,那大概是因为流寇当日撤退的时候,好像是往西北方向去的,所以张利民觉得,开东门似乎比较安全一点。至少,贼军要到东门去的话,西门北门那边城楼上的瞭望哨说不定还能提前发现敌军吧。
对于后一个理由,黄得功是一点都不认同的。他知道敌军如果真的要袭击东门,自然就会绕远一点走,不会进入西门北门的瞭望哨的视野。不过开城门本来也是他的意思,他自然不会傻乎乎的去支出张利民的看法不对。
只是当时堵城门的时候,自然是唯恐堵得不结实,整个的城门洞里,都被从民房里拆除出来的砖头石块堵得死死的,如今要拆开,却也不容易,整整拆了一整天,到了天快黑的时候,才总算是看到了最外面的那扇木门。等到明天一早,最多再有小半个时辰,东门就可以像往常一样打开了。
这几天都没发生什么事情,黄得功和张利民自然也不会再没日没夜的守在城楼上了。这时候,黄得功刚刚吃过了晚饭,不知怎么的突然又想起了被流寇抢走了的那匹马,忍不住又心疼了起来。
就在这时,突然有亲兵来报,说是东门那边发现了贼军。
“什么?”黄得功大吃一惊,正准备细问,就听得东门那边传来了一声炮响。
“这都打起来了?”黄得功赶忙吩咐下属,“快,快去备马!快把本帅的盔甲拿来!”
等黄得功急匆匆的赶到东门的时候,他看到张利民早就在那里了。如今张知县正满头大汗的在那里疯狂的击鼓,而东门上的那两门炮,也正在不断地向着城下射击。还有不少人也正在努力的将本来从城门洞里清理出来了的砖石又填回去。
“张大人。”黄得功向张利民拱了拱手,问道,“如今情况如何?”
一边问,黄得功也一边向着城下看去。只是这时候太阳已经落下去了,城外又起了一层薄雾,模模糊糊的,什么都看不清。
“刚才突然有贼军马队出现,直逼城下,我军开了几炮,才将他们逼退了。真是好险……”张利民停下鼓槌,喘着气回答道。
……
“营长,我们刚到城下,才喊了一句话,城上面就一炮打了下来。要不是他们手艺不好,说不定咱们的兄弟就要有折损。我们回来的时候,那城上还在一个劲的放炮呢。”赵飞虎对甘辉汇报道。
“嗯,你们辛苦了,先去休息一下吧。”听完了汇报,甘辉点了点头这样说道。然后他忍不住苦笑了一下,自己派轻骑兵过去,本来是想要和城中的明军联络的,如今看来,倒是吓着他们了。
第三百四十七章 教化(1)
突然出现的骑兵吓了黄得功和张利民一跳,结果,他们又是整整一晚上没睡。虽然这些骑兵并没有再出现,但整个城市还是再次进入了临战状态。直到第二天中午,模范军的队伍才来到了城市附近,并且表明了身份,并且证实了张献忠退去的消息之后,这种紧张的状态才松弛下来。而在这段短短的时间里,在张利民的监督下,花了一整天才拆开的城门洞,又一次被严严实实的堵上了。结果,直到第三天,桐城的城门才算是重新被打开了。
张献忠退得很快,他并没有在霍山一带多停留,很快就转向了北方,也许是打算去和李自成和罗汝才配合作战。这个消息的确认使得整个江南地区都松了一口气。而马士英刚刚当上庐凤总督,就能大败张献忠,立下大功,也让崇祯皇帝对他很感兴趣。据说崇祯皇帝还很认真的向周延儒询问,既然马士英如此有边才,能不能把他调到北方来防建胬。消息传来,吓得马士英差点晕了过去,赶紧又派人去给周延儒送了一大笔钱,拜托他帮忙。好在马士英的儿子如今跟着郑家做买卖,倒是赚了不少钱,要不然,单靠上任这么短的时间刮到的一点地皮,还真不够用的。不过其实崇祯皇帝也就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太认真,倒是周延儒,借机又发了一笔财。
江南的局势大致的稳定下来了,但是打着马士英的亲兵营的旗号的郑家军队却并没有撤销,而是继续以这个名义驻扎在凤阳。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向北通往京师和山东的商路的通畅,二来也便于趁机获得更多的移民。
当然,打着亲兵营旗号的郑家军虽然还在,但他的人员构成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的那些模范军部队被陆陆续续的调走了,而顶替他们的军队的指挥官也换了人,换成了施琅,而他所率领的队伍则主要是些新兵。
施琅是郑芝龙当年结拜的十八芝中的施大暄的儿子。施大暄是郑芝龙的结拜兄弟,原本和郑芝龙的关系更接近于是合伙人而不是上下级,但在和荷兰人的一战中,他的嫡系部队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于是他干脆将自己的嫡系都打散交给了郑芝龙,正儿八经的成了完全依附于郑芝龙的下属。
对于这样识趣的人,郑芝龙当然要加以优待,所以在失去了自己的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