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见一人头戴旒冕,身着冕服,背对朝阳,缓步登阶——先露头,次露脸,再露肩,最后现出真身……
建炎天子!
南宋,变天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四章 南迁北徙
(大盟的慷慨,总是那么令人兴奋;兄弟们的票票,也颇给力。)
~~~~~~~~~~~~~~~~~~~~~~~~~~~~~~~~
赵构复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为三位先皇举国丧,上庙号及谥号,以向天下人宣告自己的合法性。
太上赵佶的庙号为徽宗,取至《尔雅。释诂》,元德充美曰徽。身为人子,为老子文过饰非,自是题中应有之意,倒也无可指责。但那长如裹脚布的谥号,就比较令人恶心了“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真不知道这样一堆充满赞美的词汇;南宋的礼官们是如何想出来的。
渊圣赵桓的庙号为钦宗,恭敬庄严之意,谥号却短了不少,称“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嗯,总不能长过老子。
或许是赵构对这位蹲着茅坑不拉屎,弄得他一直没能合法称帝的长兄颇有怨恨,遂在其庙号上动起了心眼:“钦”,拆开了就是“欠金”二字。结合赵桓登基以及被俘后的综合表现看,其所作所为,都是有利于金人的征服和统治。作为大宋皇帝,不论在位或不在位,所考虑的、所发布的对外政策,都是自掘坟墓的昏招。最终导致被强邻所灭,如果不是智商太低,就是上辈子欠金人大大的人情了。
兴元帝的庙号为恭宗,逊顺事上之意,谥号字数更短“至道敬肃孝皇帝”。宋以孝治天下,所有帝王。无一例外,都要在谥号里加一个孝字。至于孝不孝,只有天知道!
办完这桩大事后,紧接着,就是对此次兵变的官方解释:
“今有郦逆名琼,侍宠而骄,心怀不轨,丧心病狂,欲效苗、刘逆举。倒行逆施,执刃迫帝;帝不从贼。戟指怒斥;郦逆羞恼。失手误弑……幸懒康王率天兵突临,戡乱平叛,挽大宋危亡于即倒……”后面是一长串溢美之词,倒也不必细说。
按照诏书上的说辞。郦琼想学三年前的苗傅、刘正彦。挟持恭宗。把持朝政。结果被恭宗义正严词拒绝,并严厉怒斥。郦琼恼羞成怒,失手弑君……然后。英明神武、洞悉敌奸的康王杀回来了,戡乱平叛,生擒郦琼——官方解释嘛,你懂的。
诏书说是诏告天下,其实主要是明告百官;百官信,士子就心照不宣地信;士子信,百姓就不得不信。
总之,官家是这么说了,百官、士子也都“信”了,至于老百姓……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恭宗殡天,未诞太子,皇太弟康王接位,顺理成章,合情合律,更合祖制。更不用说,这位康王原本就是上一任建炎帝,恭宗还是接了他的位呢……
新帝即位,改元绍兴,竟与历史,如出一辙。
依常例,登基改元,大赦天下。
基本上,赦令一下,流、徙、贬谪,包括各种非死刑之罪,都可以得到赦免——但决不包括大逆之罪。
郦琼所犯之罪,就是“弑君”的大逆之罪,非但不能赦免,而且还要尽快行刑,以彰显皇室尊严,不容侵犯。
五月十七,郦琼被押往临安闹市,磔之,弃市。
有士人观郦琼受刑一幕,在笔记中录述“……郦逆不发一言,刑手刃起刃落,血肉俱下,筋骨分剥……血流如溪,哀号残惨,至午而酉,入夜方绝……”
郦琼在另一时空的历史上,是南宋最大规模军事集团叛逃的始作俑者,无论对宋室,还是对汉民,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更背弃了当初投笔从戎的壮志雄心。落得这般下场,也算是罪有应得。
而郦氏一门,本应株连,但适逢大赦天下,多有释之。且官家慈悲为怀,或重罪轻罚,或轻罪不予追究,郦氏一族,终得以保全。
郦氏一族,感铭五内,焚香以祷,感念君恩。却不知这其中肮脏的政治交易。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铁律从未改变。一般天子方登基,总要隐忍一段时间,慢慢培养自己的亲信,待羽翼丰满,再逐步将朝中异己份子一一清除,这几乎成了定律了。
不过,赵构这位新天子却不一样,他是复辟,不是新皇登基,在朝中,他早有强大的实力。他有这个底气,将朝中的异势力一举清除。
首先开刀的,毫无疑问,自是左相吕颐浩无疑。严格说起来,吕颐浩早前还是赵构提拔上来的丞相,算是建炎派系中重量级人物。只可惜,正因他是左相,百官之首,在赵构失踪后,下一任天子的选择重担,就压在他身上,容不得他回避,这也就造成了他的悲剧下场。
五月十九,郦琼伏诛次日,朝中下旨,除吕颐浩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贬为庶民,限时离京。又过得半月,在吕颐浩举家南迁途中(吕颐浩祖籍山东沧州,此时已是天枢势力范畴,没法归梓了),又有宫中缇骑追上,宣读圣旨,却是将其流放琼州(今海南海口)。
吕颐浩仰天悲叹,家人号啕悲鸣,一代权相,就此没落。
拿掉了大头,接下来就是右相朱胜非。恰在此时,朱胜非之母去世(朱母的确死于1132年),这位右相当机立断,立即上疏自请去职守孝。赵构也只是想搬开这些绊脚石而已,倒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一见对方如此上道,自然也是顺水推舟,罢其右相之职。
再往下,就是赵儆、赵供这俩货了。对这等无甚才干,根基浅薄的骑墙之辈,处理起来,更是简单。去职、削爵,不过一道手谕的事。若非二人俱为宗亲,少不得要流徙三千里。与吕颐浩一样,去那鸟不拉屎——不,很多鸟拉屎的地方。
赵构重新上台,施雷霆手段,风卷残风般清扫了一大批人,唯独只有一人,不能动,也不敢动——判宗正寺正卿、齐安郡王赵士褒。
此老位高辈尊,是赵宋皇族的一根标杆,目前在整个南宋。在辈份上能压得住他的。只有一个隆佑太后。但正如赵构奈何不得隆佑太后(赵栩上位,隆佑太后是首倡者)一样,他同样不能动赵士褒——王爵不能动,因为那是太上所封;判宗正寺正卿也不能动。因为无人可取代。除非老肃王回来。倒还可有一竞之力。不过。人家老肃王此刻早已随佳婿回长安,与女儿团圆了,只怕再不会过江。跑到南宋这艘“破船”来凑这热闹。
有贬的,自然就有升的。首先是坚定支持派的赵鼎出任左相,张浚进知枢密院事;从龙首功的张俊,以功进领镇洮、崇信、奉宁军三镇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成为继刘光世之后,第二个建节的南宋将领;杨沂中授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兼领侍卫马、步军司,统管三衙亲卫军;杨密也升任御前右军副都统制。
可以说,押对宝、站对队的一干文武大臣,个个捞得盆满钵满。对于刘光世当日暗助之举,赵构也是心领神会,虽未加封,却少不得有一番赏赐。
诸般封赏皆毕,唯独右相之位一直空悬。正当朝臣议论纷纷,猜测此位谁属时。五月底,韦太妃、邢妃、秦桧一行,扶太上龙殡梓棺过江,满朝文武出迎百里。这时百官才恍然大悟,这段时日朝局动荡不安,弄得人心惶惶,怎么竟将此人给忘了。
不出所料,秦桧回归当日,当即被拜为右相,比历史上足足提前两年。这样一个人,又会给南宋王朝带来什么呢?
秦桧带回来的,就是一份天枢与南宋重申盟约。这可是赵构日夜盼望的“礼物”,也是他此次冒险北上的最大祈盼。如今竟得以达成,当真喜不自胜,连声喜赞“朕又得一佳士也”。
当然,天枢礼物不是白给的,更甭提送还你父母妻女……这得是多大的恩惠?你不得意思意思一下?那么,天枢所要的“意思”是什么呢?
成都府!
成都府自治,这是华王的条件。
据秦桧所言,临归之前,他得华王召见,明言已下诏令秦凤军副统帅刘锡,动员大军逼向成都府。成都府,你同意也要自治,不同意也要自治。
事已至此,夫复奈何?成都府是南宋的重要后勤基地,南宋在成都府有大把的粮秣军资,却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像样的军队,如何挡得住号称昔日大宋最强的西军——秦凤军。
赵构咬咬牙,用成都府换得父母妻儿,还有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加上一份和平盟约——值!
随着赵构朱笔御批轻轻一勾,南宋费力劳神在四川筹集的堆积如山的军资,连同巴山蜀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