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治皇帝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觉得有几分道理。
自己对于太子的要求,其实就是寻常父亲对儿子的期望。
可细细想来,太子根本不是一个墨守成规之人,怎么能用这些来约束呢?
他不禁苦笑:“真人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这真人向来灵验,当初求雨,还立了大功劳。什么叫做有几分道理,陛下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虽说当初先帝在时,宠信奸道,因而有许多狐鼠之辈借此机会,在宫中钻营,因而滋生了事端,为害国家。可这位真人,向来深居简出,为咱们天下百姓,做了不少事,这是真正的世外高人,陛下岂有不信的道理?”
对于张皇后来说,那真人夸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婿,当然就是自己人了,为了证明这真人的可信度,张皇后自然而然坚信他是真正的高人,跟别的妖道不一样。
弘治皇帝不由失笑,道:“是,是,是,皇后说什么都有道理。”
他心头一热。
那真人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啊。
不过……方继藩这个家伙,有些懒。
御人之道,在于人尽其用。
他年纪也不小了,是该予以重任了。
至于太子……也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本事也是有的。
对他们二人,弘治皇帝总觉得他们贼兮兮的,现在思来,哪一个不是一心想为他分忧,又哪一个的作为,不是利国利民?
“此良子与佳婿也。”
……
“报,报……”
宫里的快报已传来。
方继藩和朱厚照二人打着边炉,一面焦灼的等待着消息。
一听到有人来报,朱厚照豁然而起:“如何啦,如何啦,有消息了?”
“太子殿下,齐国公……宫里刚刚送来了消息。娘娘……的身子,好了,精神得不得了呢。”
朱厚照眉毛一挑,突觉得眼前一亮,生龙活虎的摩着手:“好的很,好的很哪,老方,咱们是不是要发财啦?快告诉我。”
方继藩笑道:“殿下,咱们要发财啦。”
“再说一遍。”
“殿下,咱们要发财啦。”
朱厚照立即露出了三年没挨揍才有的欣慰笑容:“不枉了本宫的一片苦心,母后的身子好了,也是幸事,咱们开工,开工啦。”
方继藩笑嘻嘻的看着朱厚照:“不急,不急,要发财,还得传出点消息出去,得让人晓得,咱们的十全大补露是有奇效的,越是传的神乎其技,方彰显咱们的本事。”
朱厚照小鸡啄米的点头,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老方,来,你坐下。”
方继藩依言坐下。
朱厚照蹦蹦跳跳的站在方继藩的身后,小心翼翼的揉捏着他的肩:“传什么消息才好,你最有本事,最聪明了,你说说看。”
方继藩施施然的翘着腿,一副颇为享受的样子:“不如就说娘娘吃了十全大补露之后,龙精虎猛,精神焕发……嗯……我再想想……”
朱厚照皱了皱眉道:“哎呀,若只如此,似乎还欠缺一点什么,既是十全大补,要彰显本事,不如说母后吃了药之后,顿觉精力无穷,见宫前有大鼎,于是抱鼎而起,高悬于顶。”
方继藩的嘴贱不受控制的抽了抽:“……”
好吧,他真想给朱厚照翻个白眼。
好在朱厚照还有点眼色,见方继藩不吭声,便晓得方继藩对此肯定不满意了,于是恢复了唧唧哼哼的样子:“你说,你说罢,你来拿主意。”
方继藩终于知道,后世为啥会有手撕鬼子了,原来……这是有渊源的啊。
想到张皇后举大鼎的样子,这画面……方继藩不敢看。
方继藩道:“臣岂可非议皇后娘娘,娘娘是我的岳母,我将她当做自己的母亲看待啊,何况君君臣臣,若在此非议这些,我还堪为人子,堪为人臣吗?我看,交给王金元这狗东西去办就是了,编排这种子虚乌有的事,臣是不适合去做的。”
顿了一下,方继藩不厌其烦的又道:“太子殿下,你我二人都是敏于行而讷于言的人,这些事,就不必我们操心了,我们主抓生产。”
“噢。”朱厚照悻悻然的点头,心道还是方继藩显得周到,这的确有道理啊,背后说这些,若是被父皇知道,还不知道怎么收拾自己和方继藩呢。
王金元那家伙就不一样了,若是事发,大不了大义灭奴,宰了就是。
“老方你真有办法啊……”朱厚照感慨道:“本宫细细想来,这或许就是你从来没挨过揍,而本宫从小被揍到大的原因,我若有你一半的这等能耐,也不至如此。”
方继藩不知道这话算不算讽刺,不过眼下也顾不上这个,他想起什么来,又耐心的继续道:“殿下,这些日子,咱们都在作坊里,到时一旦消息传出去,便必须供货了,这建立销售的渠道,进行生产,打好口碑,是眼下最紧要的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功亏于溃,咱们的生产得有计划,市面上的十全大补露,多不得,也少不得,既要维持价格,还需保证供货稳定才可。这事对殿下而言,也是一个锻炼,殿下素来多偏重于研究,也该知道如何生产了。”
第1532章 仙药
让朱厚照去负责生产,对于方继藩而言,乃是最紧要的一环。
天下已经变了。
这两京十三省,每一个府县都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是有的地方快一些,有的地方慢一些罢了。
生产方式,已开始由原有的自给自足,渐渐开始变成了作坊的生产方式。
大量的人开始集中起来,生产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小作坊变成了大作坊。
这将成为未来天下的常态。
大明绝大多数的赋税,都将从这里出来。
它们将成为支柱产业,也会成为支撑大明基业最大的保障。
当今皇上,年纪已经老迈,他对于这些事,只是一知半解。
可未来的天子,大明的储君,若是对于生产一窍不通。
又或者是,对于整个作坊的构架和组成丝毫没有概念。
这必定会是一个灾难性的问题。
研究和生产是不同的概念,研究只要协调人去不断的试错便是了,只要找准一个方向,不断的试错,就总能解决问题。
可生产涉及到的更为复杂,因为它需要纠集不同的人,将他们凝聚在一起,为一个目标而努力。
不只如此,这还需考虑收支的平衡,在有限的投资之下,创造出最大的利益。
这既要考虑如何安排每一个人的岗位,发掘出可信的管理人员,也需要学会如何控制成本。
在作坊里,每一个作坊主都是一个小皇帝,他的任何决策,都决定了作坊的兴亡。
显然,现在朱厚照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毕竟……能挣银子。
倘若是让朱厚照去做皇帝,他只怕也不愿意,而一旦有了利益,他反而摩拳擦掌起来。
朱厚照是个行动派,作坊棚子很快就预备好了。
所有的生产工具,也已提前准备好。
货仓里,原料已经按时送来。
而接下来,就是先寻一批人成为骨干,这些骨干,将协助朱厚照来负责整个作坊方方面面的事。
骨干之下,有分管库房的,有账房,有生产的工人,有负责装配,有进行运输,当然,还有负责与许多渠道商洽商。
这各色人等,一开始的时候,让朱厚照显得无所适从。
他先要进行试产,而后随时看报表,确定订单,而后再制定生产任务,且匠人和研究人员不同,研究人员在进入研究所之前,多进行过一定的学习和锻炼,可许多的匠人,事先是没有任何锻炼的,他们一切都在等待着指示,甚至随时可能掉链子。
这就需朱厚照确保作坊的运作,绝不能出现任何的问题。
而十全大补露的订单,就如方继藩所预期的那样,增加得很快。
起初……当人们知道了十全大补露的奇效之后,顿时全城轰动。
想想看,那是皇后娘娘啊,皇后娘娘都治不好的病,娘娘都滋补不来的身子,却只这一味药,居然凤体就好了。
因而,开始有人觉得不可信,可这宫里的消息是藏不住的,尤其是对于能消费的起十全大补露的人家而言,他们有许多方法得到准确的消息。
当消息终于确定了,一下子就如炸开了锅。
如此神奇的滋补之物,娘娘尚且如此,那么……自个儿何不……试一试?
起了这个念头,许多人就动了心思了。
于是四处打听十全大补露的消息。
一开始,一点音讯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