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敢的勇气,还有打歼灭战的思想。
于是在训练场上,写着大大的标语,监军们开始大声的呼喊着。
而在吃饭时,伙夫也是一边打着饭,一边说着抗金之类的话语。
………………
而此刻,赵朴正在处理一些特殊的人群——从金军中解救出来的义军首领。
河东陷落,仅有太原城苦苦坚守,可是也坚持不了多久。金军的军纪很差,到处是烧杀抢掠,大量掠夺人口,所到之处,房屋被烧毁,田地被践踏,家乡成了地狱,河东之地惨不忍睹。
金军的暴行,彻底的激怒了大宋的百姓,于是在河东这片土地上,出现了大量的义军。而金军也只是占据一些大的城市,重点要害部位,一些小的城镇,州县力量极为薄弱,或是几乎不存在,这给了义军生存的空间。
此外,河东之地,山岭密集,一些山岭易守难攻,金军少量部队根本无可奈何,而大量部队又不划算,使义军更为活跃。
这些义军的成分极为复杂,有的是被金军毁坏了村庄,只能是携带着老弱妇孺汇聚在一起,抱成一个拳头,防御金军攻击,他们是以自保为主,根本不足以威胁金军;一些时宋军大溃败之后,散落的军人,可以说是逃兵,按照大宋律逃兵是要砍头的,无奈之下,只能是后方袭扰金军,攻击金军弱小的城镇;还有些是土匪,也是打着义军的口号,可是他们不抗金,反而是祸害百姓。
这些义军,几乎都是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有时彼此之间还相互攻击,相互吞并,内讧不断。
至于真实的战斗力,有多少,很是值得怀疑。
这些义军,每一支都是号称雄兵五万,雄兵十万,有的甚至是吹牛雄兵三十万,似乎说的数字太少了,丢人一般。
实际上,这些义军数量的确是很多,可是多是拖家带口,老弱病残为主。
比如在定襄的一只义军,号称十万大军,真实的军队数量也的确有十万之多,可是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或是孩童,妇女等,占据了七层,也就是仅仅有不足三万的男子,这些多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有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战斗力很差。又要花费较大精力保护妇女老人,孩童,真正能够参战的不足万人。而这万人中,多数都是缺刀少弓,刀剑不足千,多是生锈老坏;弓箭手不足五百,至于射箭水平有多高,值得怀疑。
平时袭扰一些金军还可以,若是遇到金军精锐袭击,片刻间就土崩瓦解。
战力低下也就罢了。
最为主要的是这些义军的首领素质太低下了。能够当上义军首领,当然不会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也不会是书生,更多是一些泼皮无赖,土匪、杀人犯、豪族等。这些人平常时刻就好逞强斗狠,是社会不稳定因素。
若是在太平年代,有着大宋律的制约,可能还比较老实。可是随着乱世的来临,大量县官州官,或是逃命,或是被杀死,或是降金,,大宋地方的权利出现了真空,这些人趁机而起,占据一方,打出了抗金的旗号,收揽人马。
因为金军的残暴,他们不得不奋起反抗,可是随着暂居高位,成为几万,甚至是十几万人马的首领,心思也会浮躁,甚至是质变。如果说刚开始抗金,目的是让穷苦的百姓有饭吃,到了后来,这个目的已经退后了,主要目标,恐怕想到的是自己了,想到自己掌握权力了。
这些义军首领,偶尔颁布一些政令,比如说不准骚扰百姓等等,可是却没有全面系统的抗金政策吗。更有甚者,一旦取得了权力,身居高位,拼命追求享受,对当初的誓言,忘记的干干净净,什么抗击金军保家卫国,都是浮云。
而是沉迷在享受中,不断的享受,不停的享受,不断的提高享受的标准,要弥补过去所受的苦,否则这一辈子就太不划算了。
义军,说难听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为了政群内讧不断。依靠武力来决定谁是首领,凭借着武力说话,弱肉强食的观点,根深蒂固了,致使权力都不稳定。
这些义军很是活跃,他们的战术是典型的粗糙状态的游击战,外加运动战。
此时这些义军极为活跃,给金军造成了很大麻烦,可也仅仅是麻烦而已,一旦金军腾出手来,这些义军的命运是极为悲剧的。
这些义军能够存在,这是因为二十多陕西军强制了金军大部分主力,金军没有闲暇。一旦二十万陕西军被金军扫灭,那时金军腾出手来,这些义军必然将会被各自击破,最后投降的投降,战死的战死,南下转移的转移。
而他觉得该对这些义军,做点什么,即便是当炮灰,也应该是有价值的炮灰。
…………
而此刻,五个义军将领,有些战战兢兢的看着这位年轻的王爷。
仪王,赵朴!
若是过去,根本没有人会知道这位王爷的名讳。毕竟大宋的王爷太多了,谁又记得仪王氏哪一号人物?
可是在抗金以来,这位王爷却是声名鹊起。
在太学生请愿,要惩办投降派,誓死抗金时,仪王赵朴出现了,更是说出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激励了悲观中的民众,坚定了官家抗金的决心。
在满朝皇子,王爷,畏惧不前,不敢前往金军为人质时,仪王赵朴领命而出。在金军中,不亢不卑,展现了大国的气度。就连是金国的元帅也是暗自惊讶,说他不是皇子,是假冒的,因为太优秀了,胆色太出众了。
可是这些距离他们太遥远了,就好比是天上的月亮美丽无比,可是注定只能是仰望,而远不及触手可及的馒头可爱。
而此刻,这位大名鼎鼎的王爷,就站在他的眼前。
而在不久之前,这位王爷更是击溃了金军的运粮队,取得大捷。
这种大捷,可不是吹嘘出来的,而是在他们眼前活生生的上演,被杀死的金军满地都是,缴获的战马成群结队,粮草堆积如上,这些都让他们在敬仰中,又有丝丝的畏惧。
这股金军运粮队,多次遭受义军攻击,结果是义军死伤惨重,溃败而逃。他们这些义军首领更是沦为了俘虏,可见金军战斗力之强大,可是如此强大的金军,竟然在一个时辰内灰飞烟灭,足见这位王爷用兵之神。
第74章最后一局很重要!
看着这些五个义军首领,赵朴心思极为复杂,开口道:“不知各位如何称呼?”
“不敢当,小人张青,太谷人氏!”
“小人,鲁智深,曾经在五台山当过和尚!”
“小人,杨志,是忻州秀容县人!”
“小人,杜宇,本是汴梁人,只是被打散了!”
“小人,王康,祖先是太原人氏!”
五个义军首领,分别介绍着。
赵朴不由一愣,轻笑了起来,鲁智深这不是《水浒》中的花和尚吗?只不过这位鲁智深可没有穿着袈裟,也没有电视剧中那样威武,只是一个平凡的农民,若是混在人群中,极容易被淹没。
杨志,也不是那个青面兽,只是身上有股精悍之感,一看就是杀过人,出手狠辣的角色。
五个义军首领,有些发愣,不知这个王爷为何发笑。
赵朴收敛了笑容,道:“各位,还是回各自的山头吧!这里有些盘缠,不多,希望各位不要嫌弃!”
开始打发五位义军首领离去。
“王爷,我们要加入宋军为国效力!”鲁智深率先开口道,“某家本是一个山野草民,平时过得不好也不差,勉强填报肚子,可是金贼来了,村子全被毁了,村里的妇女全被糟蹋死了,孩子老人也是死了,就剩下我们十几个后生!王爷,我要为国效力,杀死蛮夷!”
杨志也道:“殿下,我的要求不高,不求功名利禄,只求为王爷驾前的马前卒,为王爷斩杀金狗!”
王康干脆至极道:“王爷,我要跟你混,杀蛮夷!“
杜宇则是道:“跟别的宋军只是打败仗,只有跟着王爷才能大胜仗!”
张青道:“将军………”
赵朴一边看着,一边分析着,鲁智深是为了报仇而参军,杨志口中说着不在乎功名利禄,其实功名利禄之心最重;王康思想单纯,参军只是参军,没有太多的念头;杜宇则是为了大胜仗而参军。至于张青的想法,他也看不出。
“参军?”
赵朴笑了,“参军,意味着打仗。打仗不是开玩笑,而是死亡,除了死亡,什么也没有。一旦参加了战斗,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活到最后,就连我也不能保持活到最后!”
“比如这一次,我这一股宋军伏击金军时,出现了坚持,一部出现溃败,若不是王彦将军及时阻止,可能这一战我们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