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迦太)-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商办为主,官府只要检查质量是否合格就足够了。

也不怕官商勾结,每次交易都记录再按,一旦出了猫腻,株连上下三级。

而为了防止垄断,毕竟一旦商人垄断了国家的军工业,对国家造成的灾难是巨大的。赵朴将一些武器,分割为十几块,分别负责负责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模块,最后组合在一起。在一些关键领域,重要事情上,官府作坊才包办。

军火生意,是何等的巨大利润,哪怕是分割到一小块,利润也是大到惊人地步。借助兵器生产,已经将江南商人牢牢绑架在战车上,这些商人不在反对战争,因为战争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润。

而一旦前线发生战争,那整个江南民用作坊和官府作坊,将会全速开动起来,形成巨大的发动机,推动着战车前进。

而实际上,此时大宋与金国的战争一直在继续,为了争夺淮北,争夺河南南部,争夺陕西等,多次爆发了剧烈的拼杀。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资消耗,粮食被吃掉,各种攻城守城器械,成堆成堆的内拉走,接连不断。

此时宋金之间,绝对生死的大会战,不会出现了,可是零星的几百人,几千人的战斗,数之不尽。

宋金在相持中交锋,在交锋中又保持着冷静的克制。

金国想要灭宋,已经力不从心了,只能是以攻代守;宋朝想要北伐,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以攻代守。

此时的宋金之战,不仅没有拖垮宋朝,反而是让江南的经济加快了恢复,出现了畸形繁荣。

赵朴心中暗道:果然战争也有利于经济发展。

历史上,被战争拖垮的,只有秦赵长平之战,相持了三年之久,两国有近百万大军对峙,粮食吃得几乎没有了,最后赵国有胜转衰,秦国则是元气大伤。还有汉朝北伐匈奴时,也耗尽了国库,元气大伤。

他们之所以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秦国、汉朝,都是农耕文明的初级阶段,商业不发达,战争回血慢,打下去国力吃不消。

可是宋朝却是不同,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已经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堪比十七世纪的英法。不!应当是远远超过了那个时代的英法。相比与农耕文明缓慢的回血速度,商品经济回血速度更快。

只要前线不出现,几十万大军北歼灭的惨败,战争就可以继续支撑下去。

宋朝贫富差距极大,致使大量富人出现,失去土地的平民大量存在,这让宋朝农民起义一波接一波,好似海浪一般,只是很难撼动宋朝统治,更多是添麻烦。而随着战争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减少了农民起义的次数。

农民起义?很大程度上是吃不饱,只要是吃饱饭,谁愿意造反?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宋朝的政策是将流民大量招募入军队,有一口饭吃,就不会造反。的确是减缓了农民起义,减少了宋朝崩塌的危险,代价就是军队战斗力低下,军队数量庞大。而赵朴也是将流民,招募入军队。

只是更多的是实行军户制度!

相比起,其他其他苛刻的土地租税之外,军户地税很低,甚至是免费,而对于军官侵占军户土地,惩罚也极为严格。

在淮北地区,襄阳地区,关中地区,普遍实行军户制度,招募流民加入军户。

相比较而言,明朝的军户制度,是世袭制,而此时的军户更多是契约制度,十年为一轮。

而为了更好的提升军队战斗力,实行军户差别制,分为两类,一类是分田少,只种地,只接受简单训练,是属于辅兵;一类则是分田多,接受严格训练,属于战兵,战兵与辅兵的划分,将整个军队,割裂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临时军,临时当兵;一个是职业军,专门以当兵为主;

以土地为代价,减少一部分财政支出。

以土地为代价,获取一些无地百姓的支持,从而减少流民数量,正所谓流民少了,农民起义次数也少了。

至于土地,赵朴一点也不在乎。

在这个时代,世人都是视土地为根本,视土地为本业,将土地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各种改革也是以土地为主,各种纠纷也是以土地为主,各个王朝覆灭也是以土地为主。可赵朴看来,这完全没有意义。

一旦前线无主土地分完,可以去其他地区分土地,比如台湾、东北,还有东南亚。

在大航海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土地。

移民台湾,移民东北,足以给予足够的土地,就怕土地太多了,懒得耕种。

尤其是东北,那可是黑土地,洒下一粒种子,就可以长出庄稼。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都是肥沃自己,足以养育大量人口。

第339章移民东北

ps:今天就一更了

东北,黑土地,肥沃之地。

在后世,东北是一块宝地,是商品粮基地,是重工业基地。只是如今的大宋,东北只是一块蛮荒之地。

贫困、窘迫、荒凉,一无是处。

此时东北,都是没有耕种的生土,想要转化为便于耕种的熟土,这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需要及早开发,早出手早收获,迟出手迟收获。

历来,契丹族从东北崛起,日夜想着南下,想着侵袭中原地区;而女真也是想着日夜南下,进行侵略。而赵朴则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开发东北,移民东北。

相对于移民东南亚,海上探索美洲、大洋洲等地而言,移民东北难度小,收益也最大。还可以一边战斗,一边经营,在金军心眼上定下钉子,牵制金军兵力,甚至在关键时刻反击金军。

而在东北,地域太广阔了,女真人势力,也只是在辽河附近,以及松花江附近的几个大城。在很多地区,处于女真势力的真空范围,统治极为薄弱。

此外,东北除了女真族之外,还有多个少数民族,比如契丹人、渤海人、溪人等。这些种族,有的跟女真仇深似海,只是暂时屈服于女真而已,一旦女真势力虚弱,露出一丝疲态,就会撕咬而去,对女真进行毁灭般打击。

移民东北很重要,只要是找准了关键点,就回取得出人意料的好处。

首先,需要强大的海军,形成强大的海运能力,千里运输,为开发东北。提供良好的物资保障。这个如今,已经差不多做大了,在泉州,福州,杭州等地,形成多个强大的造船厂,只要他愿意,一艘艘强大的战舰,运输船,会快速的出炉。

其次。需要以海岛,或是海港为中心,形成辐射之力,平时间耕种练兵,战争时则是出击。一步步侵蚀东北。这个难度也不大。这个时代,根本没有意识到海权的重要性。也没有岛链一说。在海洋上,宋军尚且处于孩童状态,女真更是在婴儿状态。

以海岛为中心,构建坚固堡垒,抵抗住金军袭击,难度不大。

此时辽东附近一些岛屿。还有北边的海参崴,就是最好的选择。一旦形成规模,将会成为金军永恒的痛苦。

再次,也是最难得。莫过于领军将领。

在东北,依托海岛,形成牵制金军之势,虽然有海军相助,可更多是,孤悬于疆土之外、孤军奋战,时刻有覆灭的危险,赵朴也没有十拿九稳的打算。

前往东北建立基地,需要大无畏精神,敢于死中求活。还要有灵活的外交,不断的瓦解敌人,孤立对手,拉拢盟友。

前往东北的将领,必须要文武齐备,军事和政治上,都很强悍。

这一点上不好选,赵朴仔细的数了数宋军将领,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吴氏兄弟等,一个个给面孔闪过。只是合格的成员,一个也没有。

“我的班超何在?”赵朴悠悠叹息道。

细细数数这一年来成果,赵朴心中满是骄傲。

相比较于过去,赵朴的政治手腕更加成熟,手段更为老辣,对于臣子的掌控也更为高超。那些故意作对的臣子,故意拦路的臣子依旧不少,但是已经无法阻碍变法的继续。朝廷没有名正言顺的说着变法,但是整体上却是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各个丞相,各司其职,各自发挥着作用。

而他这个皇帝更多是监督者,一旦出现了过火之处,或是不当处,及时改正。

此时在于金军交战,不会是上次那样,狼狈不堪,有着足够的实力,将金军击退,甚至重创。

…………

“路漫漫其修远兮,路才刚刚开始,不能有一丝懈怠!”

赵朴收起心中一丝得意,暗自告诫着。

“陛下,你醒了!”

“醒了!”

“陛下,在想着什么?”

“想着北伐。我恨不得出手灭了金军顷刻就北伐,只是我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北伐不是玩笑,容不得一丝疏忽。一丝疏忽,可能使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我输不起。北伐只有一次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