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家家主,那不就是林语桐的爷爷。锦荣秀眉微挑,看向了玉韶嬷嬷,她福身道,“此事老奴处理便好,公主不必烦心。”
在别院的这几日,江知府,沈通判还有大小官员的家眷都有来拜见过,除了沈夫人,锦荣还说了几句话之外,其他的都让玉韶嬷嬷看着办了。
这次也同样如是,锦荣微微颔首默许了。
也不知道玉韶嬷嬷是怎么打发林老爷的,锦荣很快就听说,林家小姐林语桐为祖母祈福,被送到道观修行去了。
林家还发卖了一批下人,听说都是林语桐的旧婢。
锦荣看着玉韶嬷嬷满意的神色,也就没说什么了,终归是林家的事。
京城来的旨意比俞永诚想象的要快,而且不是皇后懿旨,而是尚在缠绵病榻的章明帝亲下的圣旨。
召荣宁公主回宫。
没有任何的确认身份说法,直接承认了锦荣的身份,陛下与皇后的长女,皇室玉碟上的荣宁公主,俞永诚心中揣测,恐怕公主一事,当今也是知晓的吧。
回京一行,还顺带把宁希濂和沈世襄给捎带上了。明面上的理由是春闱将至,公主念其旧交,送他们一程。
但暗中其实是对这二人的保护,之前红罗教的事尚未结束。
不说他们本是朝廷叛逆,光是掳掠公主一项就罪不可恕,俞永诚和江知府,沈通判他们大力清剿红罗教余孽,宁希濂也在其中帮了不少忙。
也不知道是因为好友的伤还是其他什么的,宁希濂仿佛憋了一肚子气,全扑在红罗教的追查上了。因此上了红罗教必杀的名单也不奇怪。
而养好伤的沈世襄也意外得了俞永诚的青眼,觉得他武功不错,还想着收他为徒,却被沈世襄拒绝了,他说自己是要和宁希濂争状元的,于武学上没什么兴趣。
这话差点没气得沈通判揍他一顿,俞永诚,本朝最年轻的三品大将,还深得陛下皇后看重,如此大好靠山居然就被他这个浪荡儿子给推掉了。
俞永诚倒也不恼,一是他的确很欣赏沈世襄,二则,光是凭沈世襄为公主旧日好友一项,日后前途也不可限量,没见在别院的几日,公主还特地过问了沈世襄的伤势吗?
于是俞永诚反而对沈世襄道,若有武学上的困惑,大可来找他。
和奉命送公主回京同行,也就意味着宁希濂和沈世襄的路途舒适了不止一个档次。
沈世襄也不禁啧啧叹道皇家的奢华,这前呼后拥,仪仗扈从,车乘相衔,旌旗招展的架势,难怪光是收拾行李就费了好几天的工夫。而一直都两袖清风的宁希濂反倒淡定自若,宠辱不惊。
因着是公主好友,所以宁希濂二人的待遇几乎仅次于公主之下。
看着那么多前呼后拥的扈从,沈世襄估摸着,恐怕到京城,他们都见不着锦荣一面了。
然而没走几里路,就有公主的侍婢过来,“公主想见见二位公子。”
宁希濂和沈世襄两人驾马行至公主车舆,无人阻拦。
“公主。”那侍女走到车驾边行礼道。
只见雕花镶珠的车窗被掀起纱帘,露出一张熟悉明丽的脸庞。宁希濂和沈世襄微微一愣,自那事后,他们就未再见过锦荣了。
更没见过她着朱衣华服,缀璎珞朱钗,贵为公主的模样。
“怎么,不认得我了?”锦荣随口打趣道。
这也惊醒了两人,似乎一开口,她还是和从前并无不同。
“怎么会不认得,只是没想到你这一打扮,还真是好看,早知道,以前该送你胭脂水粉的,不然林语桐那个渝州第一美人早就是你的了。”
沈世襄总是那么潇洒,也不把什么公主身份放在心上,在他心中,锦荣依旧是他那个家里开面馆却做的面很难吃的好友阿荣。
“京城不比渝州,你这样的嘴,小心被烂桃花缠上。”
“本公子向来不惧桃花。”沈世襄笑嘻嘻道,“倒是希濂,这不懂风情的木头,不知道要吓跑多少好姑娘。”
被打趣的宁希濂面色一红,有些羞赧,故意扯开话题道,“宋大娘和宋大叔没来吗?”
锦荣摇了摇头,“他们还要留在渝州,不和我回京城,等小易大了,再过来吧。”
玉韶嬷嬷和张素当然不会和她回京城,以他们的忠诚,也不愿意妨碍陛下皇后与公主一叙公主之情。
倒是小易,锦荣想起临行时他巴巴的眼神有些心软。
日后有机会再见他们吧。
锦荣撇开心思,又问起了宁希濂关于红罗教的事。宁希濂一一详细说了,以他严谨细致的性子,也无一略过。
锦荣和沈世襄听得起劲,实在是路途遥远,太过枯燥无味,等宁希濂说完了清剿红罗教的过程,他们两个又兴致勃勃追问起了宁希濂过往遇到的案子。
在队伍前面驾马而行的俞永诚回头一望,见舆驾内的公主与二人相谈甚欢,不禁微微一笑。
却不知道,他们谈的是剖尸验骨的事,公主身边的侍女都快吓得瑟瑟发抖了。
第145章 沧海遗珠篇
回京的路上没有出现什么所谓的阻截行刺,无论是俞将军,还是宁希濂,沈世襄都松了口气。倒是让锦荣觉得无趣了些。
她还以为她一回来就是眼中钉肉中刺,多的是人想要她的命呢。
也许锦荣应该感谢一下皇后和太子的手段,让她一路平安顺遂地回到了京城。
离京城只有半里远时,宁希濂二人就和锦荣分别了,说是要自己去找客栈住,不麻烦锦荣和俞将军了。
锦荣笑道,“等我的公主府建好了,再请你们过来做客。”
宁希濂心中微暖,想到对方如今虽贵为公主,但在这偌大京城之中,却少有认识的人,连过去相依的‘亲人’也未能同来。
他温柔笑道,“一定会的。”
“就是就是,说不定我还能尝到御厨的手艺呢。”沈世襄嬉笑道。
仪仗车乘缓缓驶入京城,并两旁开道,旌旗招展。未有任何停留,直向皇宫。
最后,停在了永章宫前。
锦荣从舆驾上一下来,就有名笑容和气年纪较老的内侍迎上来,“老奴崔恩见过公主,公主金安。”
拜见之后,崔恩便笑道,“陛下知道公主今日回京,一大早便起来了,在元明殿等着见公主。”
锦荣微感讶异,她原以为回到皇宫第一个见到的会是皇后,毕竟除了剧情中她对自己的思念,便是回京城一路的人手都是她细心安排的。
不过见见这位描写甚少的先帝也好,也不知道他对自己这个在民间生活多年的女儿是什么态度。
“自陛下得知公主被寻回,还差点遇险,就日日念着公主。”
说着崔恩语气还带了些唏嘘,现在朝内朝外谁都知道,陛下是拖着病体数日子了,连朝政都交由太子处理,过往尚在襁褓的大公主‘失踪’一事,他也知道些许隐秘,陛下这些年也不容易啊,他这位伴君多年的老奴也为之心疼。
锦荣随崔恩进了元明殿,而俞将军则在殿外候着。
见到靠在榻上的这个身体真正的父亲,也是当今的章景帝第一眼时,锦荣就知道他已时日无多了,甚至比外人猜度的还要少。
明明不过五十,却苍老不已面容,在他身上,能看到的似乎只剩下疲倦和沧桑,“是荣宁吗?”他轻声唤道。
眼里透着并不作假的温情。
相比起来,锦荣似乎要冷淡的许多。她缓缓走了过去,坐在宫人搬来的凳子上,对着她的父皇,轻轻嗯了一声。
章景帝似乎没有学会皇帝的唯我独尊,亦或者是如今他已经忘记了。
他温和地笑了笑,“我忘了,你母后给你取了一个名字,锦荣。”和这个他们夫妻曾寄寓了太多美好祝愿的名字相比,荣宁显得太过仓促了。
皇后应该很不满吧,在她眼中,什么样好的封号都不足以弥补她对这个流落民间多年的女儿的补偿。
他又何曾不亏欠这个女儿。
“你出生时,朕为帝堪堪一年,根基不稳……”章景帝似乎又忆起了过往,或者说是在对当年的事向女儿解释。
锦荣心中微叹,虽说又要再听一遍她已经知道了十多年的事,但看着眼前老人的真心,还是不打断了。
在章景帝的叙述中,更偏多于对自己是个无能君主的愧疚。
说完,章景帝还咳了几口血,却是毫不在意,又笑着问起了锦荣在民间的事。
锦荣想了想,开面店日常没什么好说的,干脆就拿宁希濂和沈世襄顶包了。
“红罗教在各地猖獗作犯,是有人暗中支持啊……”章景帝若有所思道,“是父皇无能,让你受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