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什么?杨宁馨低头看了看,小小的红色塑料壳子,像一本小小的笔记本,又像……结婚证。
怎么就想到这上头去了?她转了转眼睛,看了下身边的邱成才,他已经调整好了姿势,一只手握着小红本本放在胸前,眼睛却在盯着她看。
杨宁馨的脸一热,她和邱成才捧着这个站在天an门城楼前边,可真是傻样儿。
“这是什么啊?”她拿着小红本本问工作人员:“干嘛拿这个?”
“红宝书啊,到天an门城楼拿红宝书不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吗?”工作人员兴致勃勃向他们介绍:“毛zhu席说过,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你们手里拿着红宝书,传承主席的思想,做我国的栋梁!”
听到这些话,杨宁馨觉得有些别扭,也并不是不认同这些话,可总觉得改革开放好些年了,还捧着红宝书照相,那种感觉怪怪的。
“小姑娘你站到这里,朝右边一点点。”
姓章的教杨宁馨站位,又让她把胳膊抬起来:“对对对,就是这样,要显得精神饱满充满朝气。”
杨宁馨没辙了,照就照吧,反正也只是一张合影,别扫了邱成才的兴致,以后有了数码相机,有了手机,想怎么照就怎么照。
摄影师给两人设计的站位姿势是这样的,背靠背,每人拿一本红宝书,胳膊肘朝前,一只手朝后边甩,要是穿上军装,那可真是英姿飒爽。
“咔嚓”一声,照片定格。
“要不要到上边写一行字?”工作人员拿着纸和笔请他们留言:“我觉得你们俩这照片肯定很不错,到照片上写一句留言吧,做个纪念,以后也知道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为什么事情拍的。”
小伙儿帅气,小姑娘漂亮,看看照片出来是啥效果,要是不错,还可以跟他们商量一下,多冲洗一张留在店里做样片,给照相馆打打广告。
“小六,写什么比较好?”
杨宁馨翻了个白眼:“写什么呀,有什么值得写的吗?”
邱成才想了想,拿起笔写了五个字:飞扬的青春。
“哎呀呀,真不错!”那工作人员笑嘻嘻的表扬他:“真不愧是大学生哪!你们过四五天就来接相片吧,我们照相馆每天照的相多,冲洗出来的速度很快的。”
过了四天,邱成才按捺不住,拿了那张取相片的条子兴冲冲的来到了红枫照相馆。
这一次的照片效果真的很好,看上去两个人真的站在□□广场,每人一本红宝书,向伟大的领袖致敬。
“小伙子,能不能拿一张给我们照相馆做样片啊?”前台的接待笑眯眯的跟邱成才商量:“你们这照片效果太好了,我们想拿了放到墙上展示。”
“这个……”邱成才有几分犹豫:“我回去跟小六商量一下。”
“嗐,还要商量什么啊,你对象难道不听你的话?”
邱成才的脸瞬间就红了,心里甜蜜蜜的一片。
“不行,我当然要和她去商量啊,等我回去问问她,要是她愿意,我们再把底片送过来吧。”邱成才有些得意,看起来他和小六很搭啊。
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看了看他,抿嘴笑了:“不错啊,挺尊重你对象的。”
☆、第 130 章
第三百三十二章
“什么?拿我们的做样片去展示?”
杨宁馨低头看了看那张合影; 心里尴尬得要命,这种姿势这种造型,竟然还能拿出去作为样片?
“有什么好处没有?”
“好处?”邱成才挠了挠脑袋:“她没有说,就问我们能不能让他们照相馆多洗一张照片出来做样片。”
“那就算了,咱们何必替他们去打广告?”杨宁馨果断拒绝了; 这是在白白的做好人好事啊; 自己的肖像权总得要有保障吧,比如说……金钱啥的; 再不济,免费让他们再拍几张照片也可以啊。
邱成才点了点头:“好; 那我就不管这事了。”
小六说的都对; 她不想让别人把他们的照片挂出去; 那就不挂。
邱成才捧着那张照片,心里头美滋滋的,这张照片照得真好; 照得特别的清楚,不像原来那一张照片; 黑乎乎的两团猫在那里。
他要把这张照片放到他最重要的笔记本里夹着; 天天随身携带,想看到她的时候就翻出照片来看一眼,好像她就在身边。
实验室里的任务日复一日; 非常单调,有她的照片陪伴,日子肯定会变得有趣起来。
或许是心有灵犀; 杨宁馨也是把照片夹在笔记本里,乳黄色的塑料壳里压着那张照片,若隐若现。
“宁馨,你这里头是什么?”
粗心大意的钱文文忽然有一天非常细心,竟然看到了杨宁馨的笔记本里装着一张卡片。她伸手敲了敲那个笔记本:“是明信片?”
杨宁馨摇了摇头:“照片。”
“我要看看,给我看看!”钱文文激动了起来:“谁的照片?你怎么夹在这里,鬼鬼祟祟的,肯定有些不正常!”
杨宁馨大大方方的把照片拿了出来:“照片上的人你都认识。”
“都认识?不就是你和邱成才两个人吗?说得好像有不少人似的!”钱文文看了看照片,啧啧称赞:“哎呀呀,你们俩这表情可真是好,姿势也摆得好!”
“这算好?”杨宁馨真是服气了,果然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观。
“我真不是违心的在吹捧,你们这张照片真的照得不错!”钱文文拿着照片又看了两眼,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来:“你得把这照片收好一些,免得被有些人看见了,你还没入团呢,小心有人拿了这个做文章。”
钱文文是班上的团支书,对这些事情比较敏感,全班只有杨宁馨一个人没有加入共青团,她觉得把杨宁馨发展为共青团员是她的使命。
这个年代的大学没有明文规定不能谈恋爱,但是如果想要加入中国共产dang,那必然是不能谈恋爱的,至少明面上不能让人发现。
入党名额极其少,大家为了争夺这一个指标,免不得有各种争斗,暗地里的检举揭发不是没有,不少人甚至为了一个能去业余党校听党课的机会,向老师打小报告,曾看到某某和某某在校园里散步,两人之间的距离没有超过一尺。
大学里基本没有入团这码事,毕竟大家都这个年纪了,该入团的都入了,像杨宁馨这样的情况特别少,钱文文套用了入党的艰难,觉得杨宁馨最好是与邱成才保持距离,免得被别有用心的人举报。
当然,别有用心的人,指的就是宿舍里杜小娇和徐菁菁。
开学一个多月了,宿舍里的气氛表面上有所缓解,杜小娇和徐菁菁说话没那么尖锐,可能是现实教她们做人,无论是从学习上还是从生活上她们都没有优越感,唯一可以拿出来秀一秀的是本地人身份。
然而杨宁馨她们却对她们这个身份不屑一顾。
杜小娇和徐菁菁是上海人不假,可上海人又不能给她们带来什么好处,上海姑娘不会邀请她们去家里做客,甚至连上街帮她们带点东西都不可能,那上海人对她们来说,跟外地人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既然上海人不稀罕和她们做朋友,她们也没有想要努力巴结上海人的想法,宿舍里上海人和外地人各自为政,谁也不理睬谁,倒是过得风平浪静,这让夹在中间的卢娟丽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一次她负责国庆联欢晚会的节目报送工作,和班上的同学熟悉度猛增,而且在宿舍里可以公开与杨宁馨她们说话,还能借督促杨宁馨练习吉他的机会,表达了自己对杨宁馨的敬佩,并且向她拜了师。
虽然杜小娇和徐菁菁都不乐意她这样做,可她有充足的理由,也不用提心吊胆会被她们两人指责,卢娟丽觉得自己的生活明快了不少,平常走起路来脚下带风,和杨宁馨她们的交往也越来越多了。
“杨宁馨,你的信!”
宣传委员拿了好几封信朝杨宁馨走了过来:“你可真是朋友多啊,今天又有三封!”
杨宁馨有些头疼。
自从那次在联欢晚会上露了脸,国庆以后,不少写着内详的信就飞到了她的手里。
大部分都是经济学院高年级的男生写过来的,首先肯定她的吉他技术很不错,弹奏出来的曲子扣人心弦,深深的吸引了他们,接下来就是表达他们的爱慕之情,有如长江之谁滔滔不绝。
这种信件杨宁馨收得手软,不免有些感叹,大学里男女比例失调,男多女少,只要出现了一个目标,就有一群男生想要上前哄抢。
“杨宁馨,最近你的信有一点多啊。”宣传委员冲她挤了挤眼,一副“我全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