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老师是个四十来岁的男人,他笑看了一眼杨宁馨:“哟,杨宁馨你这么有名气啊; 就连聂主任都知道你啊。”
高中部和初中部的老师之间隔着一条鸿沟,两边都不带讨论成绩,特别是每年期末统考,堂堂的县一中竟然被一个乡中学给盖过去,初中部的老师们哪里还能到处去宣扬,都只是默默的盖住,不想让别人知晓。
曹老师万万没想到杨宁馨竟然不是一中的嫡系弟子,和蔼的问她:“你初中部是哪一个班的?”
聂老师有些尴尬:“咳咳,她是大塘中学的学生,不是咱们学校初中部的。”
“啥?”曹老师推了推眼镜,又重新打量了一眼杨宁馨:“你初中没在一中念书?”
杨宁馨笑着点头:“没有啊,老师。”
曹老师对她的兴趣马上没有那么大了——县一中的老师总觉得自己的学生才是最好的,至于乡中学来的,不过是凑巧发挥得好罢了。
“你回教室去吧,不耽误你了,要好好学习啊!”聂主任看到曹老师似乎兴趣缺缺,有些挂不住,把杨宁馨打发了回去,轻轻咳了一声:“曹老师,这女娃儿可真是了不得,初中三年,每一次统考,她都是全县第一,除了语文以为,其余科目差不多都是满分。”
“真的?”曹老师坐正了身子,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主任,你没开玩笑吧,咱们一中的初中部,竟然出不了一个能压住她的?”
“我没和你开玩笑!”聂主任一脸严肃:“今天来找你,就是想和你说说这个杨宁馨,她还要半年才十一岁,懂我意思了吗?”
曹老师大吃一惊:“这么小?看她个子也不矮啊!”
“真的只有这么小年纪呢。”聂主任点了点头:“咱们可要好好培养她,让她去考中科大的少年班。”
“对!”曹老师激动得满脸通红,要是他能培养出一个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那就会名声大噪。
“好好关照着,咱们学校也就她还有点希望了。”
自从聂主任特地交代以后,曹老师就对杨宁馨格外关心,每次排座位,杨宁馨都是教室里最好的那个位置,交代班上的同学要多关照她:“杨宁馨年纪小,你们都要好好爱护她。”
找了杨宁馨到办公室,每次都是夸赞她,督促她学习:“杨宁馨,可千万要保持第一的成绩啊,名次不能落。”
杨宁馨没有让曹老师失望,每一次考试,她都是年级第一名。
曹老师乐得合不拢嘴,自己真是捡了个宝贝!
然而,杨宁馨的重心却不只是落在学习上,她还有一个关注的重点,那就是做买卖。
卖书、卖中草药、卖冰棍、卖凉茶,这些都是她最基本的生意,高一完毕的暑假,她本来想趁早去广东转一转,做点批发生意,可家里人都不赞同她出远门:“小六,你才多大的人,就想着去那么远的地方,不行,绝对不行!”
杨宁馨看了看自己的小手小脚,好吧,其实她也知道自己还小得不能单独出门闯荡,就是带上几个哥哥都不会让家里人放心。
她也设想过让狗蛋去城里开个小烧烤摊位,可现在还没到机会——大家的日子还都过得紧巴巴的,哪有啥闲钱去吃烧烤,至少还得到二十一世纪初才行,现在的生活水平还支撑不起小零食摊位的盛行。
“小六,真没必要那么拼,咱们有饭吃有衣穿就很好了。”王月芽安慰着杨宁馨:“没事的,咱们家的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比解放前连饭都吃不上好。”
“奶奶,咱们不能总是拿着苦日子比哇,咱们得展望未来!”杨宁馨有些气馁,家里的老人都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情,谁都没想过要挣很多的钱大富大贵。就挣钱这事情上头,杨宁馨觉得熊芬倒还是有进取心,只可惜她人笨,又要被束缚在生产队出工,所以没办法腾出空去做买卖。
王月芽哪里知道杨宁馨想了那么远呢,她乐呵呵的笑:“好好好,展望未来!”
“奶奶,我说的是真的!”杨宁馨看着王月芽一脸糊弄的笑就有些无语了:“奶奶,我跟您说,可能很快就要分田到户了哟!”
“分田到户?啥意思?”
王月芽坐直了身子:“你听谁说的?”
“我们政治老师说的呀!他说去年安徽一个叫小岗村的地方,有个生产队偷偷的弄了个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包干方法,这模式得到了上头的肯定,我们政治老师说啊,说不准以后咱们农村就是这样了呢,不再是生产队一起出工,是各家各户自己干自己的活儿,田地都分到各户去了。”
“有这样的好事?分田到户?”王月芽喃喃出声:“不可能吧?”
“奶奶,咱们就等着看吧,或者真的有这么一天呢。”
“行,咱们一起等!”王月芽的脸色露出了向往之色。
杨宁馨的话没有多久就真的实现了。
在她念高二的这年寒假,大塘公社召开了各大队以及下属生产队的大会。
杨宁馨不知道会议上说了些什么,她只知道杨林江回来的时候,走路跌跌撞撞,似乎没有力气,可再仔细一看,又好像是在朝前奔跑,不过踩在坑坑洼洼里边,有些走路不稳当。
广播里响起了杨林江嘶哑的声音:“今天在生产队保管室开会,各家派两个人过来,会议重要,不得缺席!”
杨国平因为腿有残疾,不能前去,杨家就派了王月芽和杨水生做代表,其余的人则在家里等着,一心想知道这重要的会议到底是说些什么。
会议开了很长时间,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王月芽和杨水生才回到家。
“娘,到底咋一回事哩?”
一家人都围拢了过去,熊芬心里头着急,王月芽都还没落座,就赶着上去询问。
“好事、好事、大好的事情!”王月芽一脸的兴奋,眼睛里神采奕奕,看上去完全不像一个年过花甲的老者。
“大好的事情?”杨家人都眼巴巴的望着她:“啥事情哩?”
“分田到户啦!”
王月芽简单的一句话,成功的让屋子里的人忽然爆发出一声欢呼。
“真的?”熊芬拽着杨水生的胳膊乱晃:“真的能分田地啦?”
“什么叫分田地?又不是一辈子都给你的!”杨水生把胳膊从熊芬的钳制里抽了出来:“是国家分给咱们种的,人不在了还得收回去,又不能子子孙孙传下去。”
“分给咱们种也行呀,毕竟有自己的田地了。”熊芬眉开眼笑:“能分多少?”
“这个说不清,每个生产队还得量一下地,再看看队里有多少号人,按着人头分的哪。”杨树生摆了摆手:“还早着哩,这些事情弄好估摸得两三个月。”
“我看应该用不了两个月,春耕之前就要弄好。”杨土生乐呵呵的笑:“春耕前不弄好,咋知道哪块地是谁家的?大家干活都不上心了。”
王月芽拢了拢花白的头发,点了点头:“我瞅着也就是一个来月就能弄好,一个生产队能有多少田地?几个人一组量下去,不过两三天就给弄完了,最要紧的是该怎么分,得有个法子出来,免得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吃亏了,少不得要过来吵闹。”
一丘田里肥力都有不同,更别说是一个生产队,哪块田靠近水源,哪块田又肥力足,谁家心里头没小九九,不惦记着?丈量田地是小事,分配才是大事哩。
湖泉村分田到户倒是弄得比较快,队里没有太多挑刺的头儿,杨林江分配上头也做得比较公正,先把队里的田地丈量好以后,按照队里的人头平分,每个人差不多有八分地,然后根据田地远近肥瘠进行搭配,户头里人数一样的,就用抓阄的法子来拈田地,这法子弄下来,生产队的人都没意见。
咋还会有意见呢?能够有自己的田地就已经很满意了,更何况队长并没有藏私,他自己都是抓阄抓回去的地——老天爷的意思,还能说三道四不成?
第一百八十六章
分田到户以后,农村的气象一新。
这项政策真是深得人心,队里的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到各户,每年只用缴纳少量的稻谷抵扣农业税,剩下来的部分归各家自己所有,如果粮食吃不完,还会有国家收购,卖粮食也是一笔收入来源。
最要紧的是,生产队不再集体出工,因为是给自家种地,大家积极性很高,平常需要用一天才能做完的活儿,现在半天就弄好了,耙田犁地,都不用催,做得利利索索。
干农活的时间缩短了,一些勤劳的乡下人就卷起铺盖进城找事情做,这时候改革开放伊始,到处都开始新建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