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帝女-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众人只好俯身称辞。
    李福晋与年福晋并行出了景仁宫,后头的宋氏、武氏和安氏已经急急追了上来,宋氏张口道:“两位福晋请留步!”
    三人一齐见了礼,都是一副面带企盼的模样。
    年福晋一时没弄懂,便问:“可是有什么事儿吗?”
    三人中最年轻的安氏笑容满面地道:“两位福晋都有了好去处,可否收留妹妹们?”
    安氏这话,可以说是坦诚无比了。
    年福晋笑着道:“原来是为了这个。”——三人都是侍妾格格,而且膝下无儿无女,也都不敢期望能封嫔列妃之荣了,只求能跟个好点的主位,能跟着沾点光,受些庇护。而眼下最好的去处,无疑是两位侧福晋宫中了。
    李福晋却笑呵呵道:“安妹妹只要愿意,我和年妹妹都是欢迎的。只是宋妹妹和武妹妹只怕就是大可不必了。”
    宋氏、武氏齐齐愣住了,二人互相对视一眼,有些摸不着头脑。
    李福晋笑着道:“皇上在藩邸之事就很是厚爱两位妹妹,你们二人和旁的侍妾不同。且不说资历年久,武妹妹好歹曾经有孕过,宋妹妹更是生养过两位公主。皇上心里都记着呢。”
    李福晋虽然没有明说,可表达的意思已经够明显的了,直直是告诉二人,你们两个十有*是要居主位的!!
    果然,宋氏、武氏面色十分激动,几乎都要按捺不住了。
    年福晋想了想,也点头道:“嫔位有六,皇上想必还不至于吝啬。”——本朝自先帝朝早期就定下了内廷嫔妃之制,皇后之下,设正一品皇贵妃一人、正二品贵妃两人、正三品妃四人、正四品嫔六人,都是有人数限制的,而正五品的贵人、正六品的常在和正七品的答应却是没有限定,皇帝想封多少就可以封多少。——原本藩邸的侍妾格格虽然不少,但资历上却是无人能与宋氏、武氏相较。
    但是能封嫔,意味着能够做主位娘娘,算得上是宫里正经的主子了。所以宋氏、武氏都非常激动。从前她们都不过只是藩邸侍妾,算不得正经主子,在嫡福晋面前都是要自称“奴才”的,如今竟能混个嫔主,如能能不欣喜若狂呢?
    宋氏、武氏二人急忙万福,千恩万谢。
    安氏一脸艳羡之色,不过她也晓得自己比不得宋氏、武氏的资历,更是无妊无娠的,拼死也就是一个贵人罢了。——别看贵人和嫔只差一级,那可是天差地别啊!嫔可以自称“嫔妾”,贵人却只能自称“婢妾”——一个“婢”字,表示还没彻底脱离奴婢身份。而且,她只是包衣出身,还不知道能不能当上个贵人呢,若是运气不好,说不准还是更低的常在、答应呢。
    安氏低低叹了一口气,只能怨自己肚子太不争气了。
    宜萱将安氏的神情暗暗看在眼里,便轻声道:“安格格可是打算去永和宫请安?”
    安氏听了,半晌没品出宜萱话是什么意思。她原本是永和宫德妃娘娘身边的一等宫女,后来被赏赐到雍王府,德妃娘娘的确是她的旧主,照例她的确是该去磕头请安的。于是,安氏便点了点头。
    宜萱便道:“既然如此,可否烦劳安格格将嫡福晋方才在景仁宫当着众人的面所说的那句话,告知德妃娘娘。”
    “哪句话?”安氏更迷惑了。
    宋氏忙提醒安氏道:“想必公主所指就是——因为孝懿皇后住过景仁宫,所以觉得亲切,那句话。”L
    ps:第一更

  ☆、一百五十、后妃们(下)

安氏略一思忖,便扬起笑容道:“这话要是让德娘娘知道了……怕是更加不满嫡福晋了——而嫡福晋现下正劝着德娘娘早日搬去慈宁宫呢。”——可毕竟皇上还没有尊奉德娘娘为太后,德娘娘自然不甘愿这么不够体面的就挪宫去了。
    宜萱笑着道:“是啊,嫡福晋办不成的事儿,若是让安格格办成了,那可是一大功劳呀。”
    安氏听了,顿时眼睛一亮,她急忙道:“多谢公主好意!妾身明白了!”——她的出身不好、资历不足,想要位份高点,功劳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宜萱与额娘李福晋对视一眼,彼此都露出看好戏的神情。
    至于安氏去永和宫,如何发挥自己嘴皮子本事,宜萱很可惜自己没能亲耳去听一听。此刻她已经回到了净园中,舒舒服服地躺在自己柔软的拔步床上,薄荷正跪坐在床头,给他捶背呢!
    在宫里守孝的这段日子,可把人给累死累活的。宜萱信手捏了一块酥脆的菊花佛手酥,幸福地咀嚼着,唉,果然还是自己的小地盘住着更舒服些啊!
    转眼就是雍正元年了,正月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远在青海的十四爷终于快马加鞭赶回来了,新君雍正陛下也终于正式下旨尊奉生母德太妃为太后,命原配嫡福晋乌拉那拉氏亲自登临永和宫,请她迁居慈宁宫,颐养天年。
    如此,原本是件和和乐乐的好事儿,可惜老太太气性上来了,她不肯挪宫了,更生生把亲自去请她搬入慈宁宫的未来皇后娘娘给撵出了永和宫。狠狠扫了未来六宫之主的颜面。
    此事固然叫嫡福晋难堪,更叫新君愁眉不展。事后,雍正陛下只得亲自去请太后挪宫,可惜老太太照旧不给面子。
    打从前的时候,四爷大人就对这个生母没什么耐心,如今做这番举动,只是不想让世人指摘罢了!可没想。他都是皇帝了。生母竟然还是如此不给他面子!之前她将乌拉那拉氏扫地出门也就罢了,好歹还没正式下旨册封皇后呢!
    所以一国之君的四爷大人也卯上了劲儿,甚至连每日的请安都不去请了!素来。皇帝要向太后晨昏定省,这是雷打不动的惯例!年前的时候,尊奉皇太后的圣旨还没有下,也就罢了。可如今。永和宫那位可已经是实打实的圣母皇太后了!照理,没有过硬的理由。皇帝是不能不去请安的。
    不过幸好,如今雍正元年,百废待兴,朝堂上也是十分忙碌。这点也算是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而安氏瞄准了这个机会。趁着皇太后娘娘气儿已经消了大半,便趁机出面,千恳万求。一把鼻涕一抹泪的,总算请动了老太太挪去慈宁宫。
    这位新出炉的太后都搬出东西六宫了。其他先帝的遗孀自然也不敢赖着不走了,有儿子而且年过五十的,都去了儿子王府荣养,其余的就只能委屈点,塞在寿安宫、寿康宫还有咸若馆这些寡、妇院了。
    而雍正陛下,也随即下旨加封先帝遗孀,原本先帝众妃之首的佟贵妃贵妃加封为皇贵太妃,先帝定嫔加封为定太妃——这位太妃如今居住在儿子履郡王允裪王府上,而先帝荣妃、宜妃、惠妃都是只尊为太妃,没有晋封的。还有一位晋为太妃的是,先帝十七皇子、如今的多罗果郡王生母陈氏,为勤太妃。不过因勤太妃还不满五十岁,所以暂时只能在寿康宫住着。和勤太妃命数差不多好运的还有一位密太妃——她是先帝十五皇子、十六皇子和十八皇子(夭折)的生母,也是暂住在寿康宫。
    而那位尚未长大的二十一叔允禧,她的生母也终于有了封,虽然只是皇考贵人,可总比庶妃强百倍。
    雍正元年正月十九,册封中宫的圣旨姗姗来迟。
    雍正皇帝谕礼部:朕奉皇太后懿旨:风化之基,必资内辅人伦之本,首重坤仪。此天地之定位,帝王之常经也。嫡妃那拉氏,懿范性成,徽音素著,应立为皇后,以宣壶教。皇后应行典礼,尔部详察具奏。
    这是一道命礼部操办皇后册封礼的诏书,虽然为正式行册封礼,但从今日起嫡福晋便是大清的皇后、主子娘娘了。
    听到这样的旨意,终于满心欢喜、也终于安下一颗心来的皇后娘娘,却没能高兴太久,因为紧接着第二道圣谕下达礼部。
    谕礼部:侧妃李氏、侧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圳克尽敬慎,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襄内政。宜册为贵妃,着拟封号,以备嘉礼。
    两道谕旨是同一日下达的,同时加封两位贵妃,可是本朝前所未有之事。本朝虽然贵妃之位有二,但却从来都是至多只封一位贵妃,如今却是一下子两位贵妃并立,难免叫人隐隐觉得已经有些动摇中宫之位了。
    宜萱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惊喜的,可又觉得一个贵妃之位给了额娘,也是理所应当的。额娘如今膝下两子一女,是所出最多的嫔妃,又资历年久,甚至还在中宫之上,若她封不得贵妃,还有谁当得此位呢?
    如今的历史早已被宜萱的翅膀一扇,偏移了很多。原本的侧福晋李氏,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