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穿农家种好田-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饭田晴晴做了一锅杂粮香米粥。有大米、小米、高粱米、玉米碴子、荞麦、燕麦、黄豆、花生豆、核桃仁、马莲小枣和枸杞,都快赶上八宝粥了。滑润甜软,一掀锅清香飘满屋。
    由于田冬梅第一次来家吃饭,田晴晴特意多加了几个菜:除了炒白菜和炒豆腐这两样冬天里的主打菜以外,还炒了一盘鸡蛋西红柿、一盘肉片炒青椒,一盘肉丝炒豆角,一盘凉拌黄瓜,一盘鱼香肉丝,一盘红烧茄子。
    这些东西冬天里虽然罕见,由于田晴晴经常“买”回来,家里人已是见怪不怪。家里也经常预备着,今天田晴晴做的得心应手。
    田达林见菜炒得多,又到东院儿里把父亲田金河叫过来,打开了一瓶葡萄酒,连同郝兰欣、田冬梅一块儿喝。
    四个大人九个孩子,围坐在两张并起来的吃饭桌上,吃的不亦乐乎。
    田晴晴右边是过新遂,对面是过来顺。把兄妹俩的吃相看了个满眼。
    怎么说呢?用狼吞虎咽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兄妹俩就像八天没吃饭一样,一个人拿着一个大馒头,咬一口馒头,吃一口菜,喝一口粥。那眼睛始终就没离开过菜盘子。一个人吃了两个大馒头,喝了两大碗粥后,撂下筷子,又一人拿起一个馒头干啃起来。
    兄妹俩吃的田晴晴直害怕。心想:自进门嘴就没闲着,晚饭又吃这么多,别再撑着喽?!
    她晚上就是只喝一碗粥。田幼秋吃得多,也是一碗粥一个馒头。今晚菜多,只吃了半个。
    果然,吃完饭不大一会儿,过来顺和过新遂就嚷肚子疼。田晴晴自是知道是吃撑了,不好意思说让他们出去遛遛,下下食儿就好了。便说:“咱找圆圆姐姐和晶晶他们玩儿去呀?”
    下午大人们都见过面,又是一般远儿的亲戚,田冬梅便怂恿说:“去吧,跟着晴晴他们一块儿去,熟悉熟悉,以后好走动。”
    于是,由田晴晴、田幼秋领着,一行四人,先到了老院儿里看了看,又从老院儿去了田达树家,玩儿了一小会儿,又顺着胡同往南走,绕道大街上,再顺着西边的胡同,来到田达森家里。
    一圈走下来,兄妹俩回来后都屙了一气,肚子才好受了一些。
    也难怪,他们在家里吃糠咽菜的,把肠子都吃细了,一下子吃了这么多好东西,一时消化不了,不难受才怪呢!
    第二天,田晴晴花两毛五分钱买了十粒宝塔糖,让过家兄妹每人吃了两颗。田苗苗和薛家小姐妹没见过这东西,眼馋,也给了她们每人一颗吃着玩儿。
    因为这个家里所吃的多是空间里的食物,就是队上分的和在集上买的,也都用空间氺洗。空间氺有消毒杀菌作用,有蛔虫卵在洗涤的过程中也给杀死了,根本用不着驱虫。
    吃宝塔糖后要吃素食才有效果。田晴晴特意给他们做了一天素饭菜。
    第二天,过来顺果然屙出一大堆蛔虫来。田冬梅看了,震惊地说:“一个小肚子里有这么多虫子,吃多少好东西也都让它们给抢喽。怪不得不长个儿不长肉。”
    住在这里也就吃在了这里。一家四口,猛吃了两天后,饭量才慢慢减下来。
    出于礼节,何玉稳叫过娘儿四个吃了一顿中午饭。王红梅见两个妯娌都管饭了,也叫过去吃了一顿。田卢氏作为母亲和姥姥,四个人又是投奔她来的,也管了一顿中午饭。
    吃了一圈儿,兄妹们品出滋味儿来啦。说:“谁家的饭食也没三妗子家的好吃。”再谁叫也不去了,连老院儿里都不过去吃了。

  ☆、第338章 田达木结婚之婚宴

说着念着,腊月十六日到了。
    和大多数人家一样,田达木是用自行车把新娘子李焕娣驮来的。因为胡同窄,又有围观的人们,在胡同口就下了自行车。什么新媳妇进门脚不踩地,在这个时期都成了奢谈。
    李焕娣穿着一身新的红衣红裤,梳着红头绳。没有蒙红盖头,油亮的大辫子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进门的仪式也很简单,只是在门口放了一挂小鞭儿。什么迈火盆、踩年糕、撒花什么的,在当时已被当成四旧砍掉了,富裕的家庭还在偷偷地进行着,田达木条件不行,能省则省,也就一律全免。
    上拜也是四旧,不过这个人们满上不满下,都在明目张胆地进行着。
    拜钱少的可怜。郝兰欣妯娌仨,是亲嫂子,每人拿了一块;田冬梅是姐姐,是拿拜钱的大户,拿了两块;田达木姥姥家还有一个大舅和一个二妗子,也来啦,大舅拿了两块,二妗子拿了一块六;田阴氏、田李氏、田魏氏妯娌仨是亲叔伯伯母、婶子,每人拿了一块。叔伯嫂如朱秀兰、李金平她们,每人拿了六毛。
    再远一支的人们不来吃饭,每家出两毛钱,凑份子买块布料,然后写上各家的名字,倒也收了几块。看来,田卢氏虽然反账,软的欺负硬的怕,田金河却是个外场人,在外面混的人缘也还可以。
    中午饭是在田达林家里做的。一个锅灶不够用,又在东厦子里垒了一个大锅头,用来做大锅菜和热馒头。
    为了进出方便,把老院儿西厢房后墙上那个后门也打开了。这样,两个院儿就成了分开的一个大院儿,来来往往十分方便。
    田卢氏娘家人来的不少。大小孩牙儿二十多口子。
    原来,田卢氏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现在虽然剩了一个哥哥和一个寡嫂。侄男甥女有十多个。都年过三十拉家带口。
    老闺女儿子结婚,拜钱和礼钱是要拿的。礼钱很少。一家一毛。拜钱也只有来的老人和表哥表嫂们拿。于是,各家的孩子都来了。生活困难,能多蹭一个人的饭算一个人,不吃白不吃,吃了省下自己的不是。
    田冬云没有来,让薛运来领着薛爱玲和薛爱美来的。两个人的拜钱都是田卢氏给垫的。
    本院里的人们都是在田达林这边。摆了六桌。新亲和田卢氏的娘家人都在老院儿里,摆了三桌。
    每张桌子上十个菜,大多数都是素的。光凉拌菜就占了一半儿。本来农村里日子过的就苦,这酒席虽然勉强算是席面,但大多数都这样,也就不显得寒酸了。
    在酒菜上田晴晴没有管:过去就是事。常言说吃饭穿衣看家当,底子本来就薄,搞得出格了反倒让人猜疑不是。
    自从田达林温锅以后,田家庄里改了风俗:女人也上桌子,虽然不喝酒,菜是要预备的。要不然,男人喝酒吃菜。女人就得遛墙根晒太阳,等着男人们喝完酒后再一块儿吃饭。
    去年温锅也是在冬天,也是在这个院也是这些桌。几乎也是这些人,不过,档次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这也成了酒桌子上人们说道的一个话题。
    不过,尽管油水少,人们吃的还是津津有味。
    因为人多,田晴晴他们兄妹谁也没上桌子。薛家小姐妹和过来顺、过新遂,也都吃了几口就离开了。过来顺说:“酒席上的菜还没有晴晴炒的菜好吃哩。”
    一伙子孩子都跑到新房看新媳妇。
    田晴晴对突然冒出来的田卢氏的娘家人感到意外。平常也没见走动,爸爸田达林一次也没说起来过,怎么一下子冒出这么一大车来。并且还都是奶奶田卢氏最亲近的人们。便多看了几眼。
    卢家的人坐了两张桌子。男的一桌。女的一桌。男的有田金河和田达树陪着。女的因为不喝酒,也就没人过来。偶尔田卢氏过来客气一番。让她们吃好喝好。
    卢家人的吃相田晴晴实在不敢恭维。男的那一桌因为有本家的人陪着,显得还斯文些;女的这一桌。简直是风扫残云一般。本来一个桌子上放着一大盘子糖果、花生和瓜子,让人们抓着吃的。这里的全被装进衣兜里去了。
    自己桌子上的装完了,又把男的那边的要过来,三下五去二,一会儿又见了盘子底。一个中年妇女对上菜的人说:“再给拿一盘儿糖果花生来,吃完了。”上菜的拿了来以后,又是一番哄抢。
    菜也是如此,上一个哄抢一个。本来没多少油花的菜,在她们嘴里就如同山珍海味儿,吃得那个香。
    尤其那个二舅奶奶,六十多岁的人了,眼睛还像小孩子一样,光盯着桌子上的菜盘子。由于牙口不好,见哪个菜适合自己,就端到自己面前,然后一筷子不撂一筷子地吃起来。
    吃到上饭的时候,那几个年轻妇女忽然变戏法似的,从随身带的兜子里拿出了饭盒、小盆儿之类的东西,开始分配起每个人要带回去的剩菜来。
    好的都抢着吃了,剩下的就是油水很少的凉拌菜了。还都抢着往自己的家什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