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都点头,表示赞同。
郝徐氏见状,忙说:“分也好分。兰成彩叶,你们这就拉回一口袋麦子、一口袋玉米去,再拿几个小口袋来,把小杂粮分了。小杂粮少,也好往回弄。
“兰顺淑娟,你们俩把剩下的两口袋先抬到你们的西里间屋里。走时你们带着一半儿走。
“再把这口袋小杂粮抬到堂屋里,一会儿好分。
“馅儿和面我和淑娟都拾掇好了,弄完了粮食咱就包饺子。”
于是,大家都分头行动起来。
直到这时,郝徐氏才顾上给守着小杂粮看的田青青说话:
“青青,你和大妗子一块儿来的?”
田青青:“没有哇。我进门的时候,正好大妗子也要进门。我们是在门口碰到一块儿的。”
正在往小双轮车上抬口袋的篮彩叶见说,也忙说:“我们是在门口碰到的,青青还给你们送面粉来着。我给她说你姥姥有神粮了。她还不相信。”
郝徐氏:“你今天就是来给姥姥送面粉来的?”
田青青摇摇头说:“面粉是捎来的。昨天我爸爸把晓旭哥哥的自行车骑走了,今天我是来接他回去的。姥姥,你家的这粮食(指了指小杂粮)比俺家里还多。”
郝徐氏:“那你家没什么说给我,我给你盛出两碗来,走时带着走。”说完又对老伴儿郝福剑说:“给孩子两碗吧,吃了孩子一冬天的面粉了。”
郝福剑:“多给孩子几碗,也让她妈妈跟着高兴高兴。”
郝徐氏又问田青青:“青青,你说你家里没什么吧,姥姥这就给你盛。”
田青青心中暗想:给就要,哪怕过后再悄悄给他们。这样一来,一是给家里新添了粮食品种,自己还不用撒谎说明原因;再一个就是还能掩盖昨天晚上的事实:因为没有才稀罕,不可能给别人而不给自己的家人不是!
于是,田青青指了指发着红亮光的红小豆,说:“俺家里没这个。这个叫什么名字啊?”
“是红小豆吧?!”戴淑娟有些疑惑地说。
这个时候生产队不种这种作物,大多数人们都不知道它的名字。戴淑娟是在单位食堂里吃饭的时候见过,听人们说叫红小豆,但那是煮熟了的,与这个又大相径庭,所以说的很不肯定。
“是红小豆。”郝福剑肯定地说:“听说这个比绿豆还好吃,但产量低,队里不种。”
叫什么名字不重要,只要人们知道自己不知道它的名字就足够了。这让田青青十分高兴。
鸡蛋也是二一添作五分的:篮彩叶一半儿,郝徐氏和戴淑娟两家分一半儿。理由是篮彩叶这边孩子多,又是她收着的。
大家也一致认为:能以收到“神粮“,并与”神家“对话的人,也是有福之人。甭管她过去怎样,“神家”都原谅了她,一家子还再计较这些干什么呢!
田青青见一家人相敬相让地把粮食和鸡蛋分了,心里很高兴。趁着大家包饺子的功夫,骑着自行车找温晓旭去了。
☆、第270章 杨家庄来人了
“怎么样?玩儿够了没有?玩够了咱就走。”田青青一见温晓旭,便半开玩笑地说。
哪知,温晓旭比田青青还急:“走,青青,咱这就走。”
“怎么,旭旭,你不吃了饺子再走啊?”一听说外孙要走,晓旭姥姥不解地说:“刚才还玩儿的好好,怎么说走就走?”
温晓旭“嘿嘿”笑着,跨上田青青的自行车后椅架,说什么也不下来了。
田青青也感到意外。虽然她也不习惯在亲戚家吃饭,但还不像温晓旭这样见风是风见雨是雨的。
见他意志坚决,也只好随他。骑车带着他到姥姥家说了一声,拿了姥姥给的红小豆,和温晓旭一起回去了。
“你不是说在这里玩儿两天哩嘛,怎么只住了一晚上,就要回去?”
走在路上,田青青问温晓旭。
“这里一点儿也不好玩儿。我说找你去,表哥就丢丢我,说我离不开小媳妇儿。吓得我也不敢去了。在家里多好,想什么时候去你家里就什么时候去。”
温晓旭过了年十岁了,已经知道“媳妇”是怎么回事。但由于在田青青面前说顺了嘴,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从来不避讳。
田青青暗笑:原来是为了这个。同时心里暖煦煦的,嘴上却说:“再往后在人面前不许提我,人们会笑话你的。”
温晓旭大人似的叹了口气:“咳,长大了真不好。我姥姥说,你五岁的时候还在我姥姥家里住着过呢?咱俩一个小被窝通脚睡。青青,你还记得吗?”
田青青一头黑线:五岁的时候姐还没穿越呢?
看来,姐姐生前真的很喜欢这个小正太!
一路上说说笑笑,两个人很快到了家。
温晓旭大概为了弥补这两天的分别,中午是在田青青家里吃的破五饺子。
吃过午饭,趁着温晓旭和田幼秋、田幼春一块儿玩儿的工夫,田青青来到郝兰欣身边。对她述说了大妗子篮彩叶收到“神粮”和鸡蛋的事。并把拿来的那两碗红小豆给了她。
郝兰欣闻听后高兴的了不得。说:“看来真的有神灵送粮食。薛家庄收到了以后,我们还互相猜疑。就连你奶奶都不相信是神家送的。这一回你大妗子也收到了。还给咱拿了两碗来。就不由人不信了。”
说着,手抚胸口长长地出了一口大气,欣慰地说:“这一回好了。你姥姥他们今年春天不用发愁粮食不够吃了。你也不用光接记着往那里送面粉了。”
望着母亲那既羡慕又陶醉的眼神,田青青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何不也给家里弄些“神粮”?
田青青:“妈妈,姥爷说不让往外说这事,一家子知道就行了。”
郝兰欣:“那是。这是很少有的蹊跷事,自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我小的时候,常听我奶奶,也就是你的老姥姥说,要是遇上蹊跷事,只能在自己心里装着,连家里的人都不让告诉。说是一说破了往后就不灵了。”
“哎呀。要是咱家里也能收到神粮就好了。”田青青招呼一声,躺倒在床上手舞脚踹起来。把一个顽皮的小女孩儿表演的惟妙惟肖。
郝兰欣用手指头轻轻点了一下她的额头,笑着说:“小财迷脑袋。这种事可遇不可求。我长这么大,也是头一回听见说。”
田青青停止踹动,坐起来用手比划着说:“妈妈。五口袋,装了一小双轮车。叫谁谁不眼红啊。”
郝兰欣:“咱家里又不是没粮食吃,你红这个眼干什么?”
田青青:“给了咱咱不会卖成钱呀,咱家里的钱又不多。”
郝兰欣爱喜的白了田青青一眼:“美得你!”
田青青笑的“哏哏”滴。
过了年天气依然很冷,田青青什么也不好做,只好每天和温晓旭、田幼秋、田圆圆他们玩儿成一块儿堆,尽情地享受着童稚的幸福和欢乐。
家里虽然没有进项。但过了年了,也没花钱的地方了,郝兰欣手里还存着六、七十块钱,觉得很满足,每天总是笑呵呵的。小日子过得很是滋润和舒畅。
然而,舒心的日子到了正月十二这天嘎然而止。郝兰欣夫妇又为钱发起愁来。
正月十二这天,杨家庄送杨老太太来的那个老潭子,又赶着小毛驴车来了。进门就喊:“老婶子,我来给你拜个晚年。”
闻声迎出来的有杨老太太和郝兰欣。田青青领着田苗苗站在堂屋里往外看。
一番客气之后,杨老太太把老潭子让进北屋堂屋里。虽然上了年纪。但毕竟孤寡,来了外姓男性,守着外人说话还方便不是。
田青青赶紧沏上一杯茶叶水,放到老潭子面前,然后和母亲、田苗苗一起,坐在一旁陪着说话。
看得出来,杨老太太又意外又高兴。
意外的是:自己与这个老潭子只是街坊,根本给自己拜不着年。
高兴的是:杨家庄总算还有一个人在年节的时候想到了自己。
杨老太太自从来到这里以后,老潭子是她见过的唯一一个杨家庄里的人。去年七月十五回娘家,就是老潭子接送的。虽然是街坊,也是杨家庄里的人,也能听到杨家庄家里的消息不是。
一坐下来,杨老太太就迫不及待地问这问那。当问到那个她又恨又挂牵的已经声明断绝母子关系的赵金虎时,老潭子沉默了一会儿,对郝兰欣说:“大妹子,我想借一步对老婶子说个事。”
郝兰欣立马领悟,说:“杨伯母屋里也挺暖和,要不你们到那屋里。这里经常来人。”
老潭子频频点头,跟着杨老太太去了东边的大房间。
田青青觉得奇怪:一个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