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十三章、放肆了
? 颜彤是担心颜彦嫁过去和陆家不好相处,因而便想用颜彦的聪明来争取皇上的喜欢和支持,如此一来,陆家看在皇上的面上必不敢为难颜彦。
这不,李琮一听颜彦还懂战争,更为惊讶了,“哦,什么观点,说来听听。”
“回皇上,小孩子不懂在家乱说的,不是有意想议论朝政的。”马氏瞪了颜彤一眼,她是怕皇上多疑。
“无妨,自己家人关起门来随便说几句也不叫妄议朝政。说不定我们彦儿又能另辟蹊径,说出让我们耳目一新的观点来呢。”李琮说完颇为好奇地看着颜彦。
“回皇上,臣女也只是听叔叔忧心国事,偶尔插了一句嘴,当不得什么观点,是关于西夏和辽国联姻一事。”颜彦说完把那天的观点再次重复了一下。
谁知李琮听了这话突然一下站起来,“你,你说什么,有他们在,蒙古和金人才过不来?可你怎么断定辽国和西夏不是狼子野心呢?”
颜彦知道历史上是北宋联合金灭的辽,因而保不齐李琮也有这个意思和金联手灭辽,故而她也站起来正色说道“启禀皇上,辽国和我们大周断断续续的打了几十年,可都是小打小闹的,影响不了大局,还有西夏也如此,当年太祖皇帝收复后汉打到幽州,本来想再往前的,结果被契丹人拦住了脚步,太祖皇帝并没有和契丹纠缠,而是班师回朝,三年后南下去收复后唐,如果契丹有野心,这个时候他们应该会南下趁乱分一杯羹的,可契丹没有这么做,因而,臣女断定契丹并不是对大周有了野心才和西夏联姻的,而是因为蒙古和女真的崛起,这两个部落这几年兼并了很多小部落,隐隐成了北边新崛起的两大霸主,他们才是真正对辽国和西夏造成威胁的人,可目前对女真和蒙古来说,想灭辽灭西夏绝非一件易事,因而,臣女斗胆断定,他们极有可能会拉拢我们大周来灭辽灭西夏。”
“你的意思是留着辽国和西夏可以帮我们抗衡金人和蒙古人?”李稷问道。
“回太子殿下,是的,如果没有辽国和西夏这两道屏障,金人和蒙古人很快会挥师南下的,他们真正觊觎的是我们大周的大好河山。”
“一派胡言,那些蛮夷之人还没有开化,怎么敢作此痴心妄想?”皇后怒斥道。
“回皇后,五胡乱华又该做何解?”颜彦反问道。
“你。。。”皇后被问住了,正要以势压人,被李琮抬手拦住了。
“谁跟你说的金人会联合我们去灭辽?”李琮问。
“没有谁说,臣女自己分析出来的,叔叔每日下朝后都会对弟弟们说说朝政,以此督促他们上进,臣女听多了偶有所悟,还请皇上恕罪,臣女委实放肆了。”颜彦跪下去认错。
不过该说的话都说出来了,她也不后悔。
“你这孩子,胆子可真大,朝政上的事情你也敢说。好了,起来吧,都怪我,刚夸你说话爽快,没想到你可可又从这来了。”太后见儿子脸色不好,以为是颜彦气到了他,便帮着转圜一下。
“这番话你还对谁说过?”李琮问。
颜彦摇头,“就那次叔叔说起西夏和辽国联姻一事,臣女见叔叔发愁,忍不住劝了两句,今天是第二次。”
“孩子,起来吧,真不愧是鹏程的女儿,虎父无犬女啊,可惜,你若是个男儿身多好。”李琮亲自扶起了颜彦。
太后和李稷见此均松了口气,同时松口气的还有马氏,这半天她可一直捏着把汗,生怕颜彦说错了什么连带着他们也要跟着吃挂落。
“父皇,今日听了彦儿妹妹一番话,倒是颠覆了我对女子的一个认知,以后谁要再说女子头发长见识短我是第一个不答应的,虽说关于西夏和辽国这番话还有待于商榷,但彦儿妹妹关于经商的这番理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李稷笑道。
“既如此,臣女斗胆请太后赐一副墨宝,有太后的庇护,臣女的铺子肯定越开越红火,如此一来,也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吃饱饭,这其中也就有太后一份功德呢。”颜彦转向了太后,这才是今天的重头戏。
“好好好,既这么说,我就给你面子,就是这铺子叫什么名字才好呢?”太后思索起来。
忽一眼,太后瞥见皇后脸上仍有不豫之色,便道“儿媳啊,不如这名字你来取,这字我来写,这功德算我们两个的?”
“如此更好了,臣女多谢皇后娘娘成。”颜彦只得又跪了下去。
“我?”皇后显然没想到太后会问她,她当然明白太后是想说合说合她和颜彦,她可以不给颜彦面子,但不能不给太后面子,于是,她还真思索起来。
也就一分钟不到,皇后真想出来一个名字,叫第一糕,说这糕点是太后寿诞那天出品的,也是得到太后和所有皇家人员认可的,他们说第一,那就是第一了。
“谢皇后娘娘赐名,有您金口玉言赐名,再加上太后老人家千金难买的墨宝,传了出去,肯定是一段佳话。”颜彦再次跪下去磕头谢恩。
“嘿,合着没我什么事?”李琮笑了。
“回皇上,臣女说过,将来想买一座荒山用来养鸡,不如就请皇上给臣女题一块匾额,叫第一庄,以后臣女就奔这个目标努力,建一所大同的庄子,收留些无家可归的鳏寡孤独,也算是功德一件。”颜彦趁机提出了自己的第二个要求。
有了这两个牌匾,她就不怕有人去捣乱,也不怕有人觊觎她的东西了,更重要的是,她有了大干一场的理由。
“大同的庄子?”李琮再次被颜彦的话惊到了。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这时的他隐隐有点后悔了,早知如此,还不如把她留在宫里,不嫁人,就在宫里做一个女官,说不定还真能帮上他一二呢。
同样有点后悔的是李稷,他倒是有心想把颜彦留在自己身边,奈何身边的障碍太多,而他也不想委屈了她。
。
………………………………
第八十四章、推出来
? 颜彦倒是没想这么多,这一趟进宫,她收获颇丰,不但有两块牌匾,还有皇后送的两包顶级血燕和一堆衣料,外加太后送的几样官窑白瓷摆件,不过最令她感动的是,太子居然送了她一顶凤冠,说是以兄长的名义。
凤冠和白瓷摆件颜彦自己收起来了,血燕和衣料颜彦分了一半给马氏和颜彧颜彤。
不知为什么,这么大的喜事,就连颜芃听说后也差点抱着颜彦蹦起来,可颜彦从马氏和颜彧脸上却看出了一抹忧色。
由此,颜彦心里隐隐有了一个答案,多半退亲这件事还真是马氏颜彧和陆家合谋搞出来的,如今见颜彦名气越来越响,连皇上和太子都对她另眼相待了,因此,马氏担心陆家会后悔来这么一出。
当然了,这只是颜彦的猜想。
她不是没想过去找丫鬟婆子打探那天的事情,可那几个婆子撵的撵卖的卖,颜彦上哪里找人去?
再则,虽说这是颜府,但不是颜彦的家,马氏才是这个家的女主人,因此颜彦不想惊动马氏,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下,她不想闹得满城风雨,毕竟原主对这个家还是很有感情的,不冲马氏,冲颜芃,冲颜彤和颜彰颜彬。
为此,颜彦很快放下了这种猜测。
谁知次日下午,颜彦正在上房和马氏核对嫁妆单子时,颜芃又带回来一个好消息,说是上午的朝会皇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称赞了她。
起因是这天的朝会说起了西夏和辽国联姻一事,会上有人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大周也可以和金人或蒙古人联姻,如此一来,辽国和西夏被夹在中间肯定也是寝食难安,说不定大周还可以借此机会和金人联手把辽国灭了呢。
这个观点可可就是陆端提出来的,同时附和的有护国公吴起和镇北侯宋烨,外加门下省的左相徐良兴,其他还有位分低一些的官员。
但这个观点遭到了中书省右相王实修和尚书省左相温文山的一致反对。
这两人的观点和颜彦差不多,也是不建议和金人联手,倒不是他们提前知晓了历史,而是国库空虚,实在不足以支撑这场战事,这是其一;其二,战争一起,受重用的必然又是这些勋贵世家,他们文人好容易有的一点地位又该动摇了;其三,这场战事不论输赢,对大周都没什么好处,因为赢了,则意味着辽国被灭了,可谁能保住辽国被灭后金人不会挥师南下呢?而若是打输了,则更是坏事,典型的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