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门风华-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拨是周夫人带着周婉,也是来送乔迁礼的,两人待了没一会也离开了。

    第三拨和第四拨分别是陆召和陆杏,这两人和陆呦陆鸣是同一批出生的,陆召最大,比陆呦大三天,陆杏则比陆鸣小了几天,陆召嫁的是寒门士子,陆杏嫁的是高门庶子。

    还有一个是朱氏身边的王妈妈,是来送信的,说是陆含的产期快到了,朱氏让她明日上午陪着去送一趟催生礼。

    这个要求不过分,即便是庶出的,可颜彦也是孩子的舅娘,为此,这一趟颜彦推不掉。

    青禾说话的同时颜彦翻了翻这几张礼单,云家的礼算是比较重的,有一对铜镜、一对花瓶,还有一对花梨木的炕几,此外还有官窑出的餐具、茶具各一套。

    其次是周家,周家东西不多,但也能看出是花了心思的,两幅字画,一对玉雕葫芦,此外一箱子各色型号的狼毫和两盒上等徽墨。

    陆召和陆杏的贺礼就比较普通了,这个颜彦倒是不介意,毕竟夫家家底在那摆着,但颜彦在意的是,这两人在陆呦遭遇病痛和歧视的成长过程中,从未给过他半分关怀,因而,这样的人颜彦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只是这周夫人,颜彦倒是有些费思量,正月里对方也来吃年酒了,和颜彦走的并不近乎,这会母女两个亲自登门送这么一份厚礼究竟是为什么呢?

    想了一会没有答案,颜彦命青禾把这些礼单收拾起来,并把那些东西登记入库。

    随后,颜彦把奶娘找来了,问问她催生礼一般都送什么,事后,她亲自去库房挑了几样东西拟了两份礼单,她打算明日上午陪朱氏去一趟吴家后再去一趟孟家。

    忙完这些,天也快差不多黑了,一番洗漱后,估摸着陆呦该回家了,颜彦命青雨去告诉外面的婆子一声,陆呦的马车进门后速来告诉她。

    约摸一刻钟后,颜彦在上房的台阶前迎来了急匆匆跑回来的陆呦,还没轮到她开口问他这一天都做什么了,陆呦先冲过来抱住了她。

    好在颜彦身边只有青雨,而青雨一见这架势,识趣地转身去安排晚膳了。

    “夫君。。。”颜彦想推开他。

    “宝宝,我想你,这一天太长了。”陆呦把头埋在了颜彦的肩窝里。

    “好了,这不回家了吗?饿了吧,吃饭去。”颜彦拍了拍他的后背。

    呃,这感觉怎么像是一位母亲在迎接放学的儿子?

    颜彦正哀叹自己的操劳命时,陆呦在她脖颈里使劲嗅了几下,这才松开了她,拉着她的手,一边回房一边说着他这一天在书院的见闻。

    刚去书院,陆呦先去见的季老先生,把正月里他写的几篇文章交给老先生批阅,老先生看过之后又考校了他一番,说是以他的成绩目前可以进丙班。

    颜彦这才知道,松麓书院一共分为五个等级,级别越高人数就越少,人最少的是甲班,甲班只有一个,大约有二十来个学子,这二十来个学子是过了院试的秀才,就等着冲击乡试了。乙班是准备参加院试的,有两个班,每班有三十来名同学,丙班则有三个班,每班三十来个学子,这些学子一般还得苦读一两年才可以参加科考。

    至于后面的丁班和戊班,基础就更差了,有的是刚启蒙没两年的,比如说颜彰这样的,本身年龄也不大。

    颜彦听了默算一下,这家书院规模还不小,至少也三四百名学生,果然是名声在外。

    只是有一点,听陆呦说,书院一般都要求学子住校,不分冬夏,早上卯正起床,卯正二刻上课,早饭时间定在巳正,饭后自己看书练字写文章,未初继续上课,申正晚膳,随后又是自由时间。

    颜彦换算了一下,六点起床,六点半上课倒不算辛苦,问题是陆呦即便在城门开的一刻赶过去,到书院也赶不上早课时间,总不能天天迟到吧?

    因而,季老先生的意思是如果陆呦现在可以住校,他就安排他进丙班,否则,就先在他身边适应一段时间,但有一点,他只负责指点陆呦的经义、策论和诗赋,其他六艺什么的他一概不管。

    “宝宝,我不想住校。”陆呦摇着颜彦的手撒娇道。

    书院每月只有月底两天休沐,偏这两天还是颜彦葵水来的日子,陆呦这么一算,岂不这一年他都得做和尚?

    颜彦倒没想陆呦这么多,她只是单纯地担心他不能这么快适应书院的生活,因而答应他先在老先生身边适应一个月再说。

    晚饭后,颜彦亲自伺候陆呦洗漱一番,随即,两人仍沿袭了之前的相处模式,陆呦看书写文章,颜彦看书记笔记,她在找关于农事方面的内容,两人面对面坐着,抬眼就能看到对方。

    亥初,颜彦一般会先收了书本,和陆呦聊一会天,问他看了些什么,有什么见解,这个过程大约会持续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后,两人收拾一番就寝。

    因而,别看两人搬出陆家,但两人的生活基本仍保持在陆家养成的习惯,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长辈,不需晨昏定省,饮食也无需定量,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因而,两人的心境还是大不一样。

    次日,送走陆呦,颜彦拿上给陆含准备的催生礼,用个铜盆装上一束高粱杆,上面用一块锦缎盖好,此外,红鸡蛋一百枚,外加红枣、桂圆、莲子,这个时代没有花生,估计这生鸡蛋就代表了生的意思。

    另外,理应还有婴儿的衣服两套,颜彦没来得及准备,找了两匹衣料代替。

    不过在进陆家之前,她拐去糕点店,要了一盒刚出炉的红豆面包,再要了一盒带奶油的蛋糕。

    这么一耽误,颜彦回到陆家时,朱氏刚陪着陆老太太吃过早饭,正猜测陆含生男生女一事。

   


………………………………

第二百三十八章、未雨绸缪

    见到颜彦,这对婆媳倒是都满脸堆笑的,先是问颜彦吃过饭否,接着又问陆呦是不是去了书院,在书院还适应否。

    “大孙媳妇,把你叫回来去送催生礼是我的意思,老一辈有讲的,成亲的小媳妇去,能沾点喜气过来,说起来你成亲也快四个月了。。。”后面的话陆老太太没说下去,倒是瞅了眼颜彦的肚子。

    颜彦忙把话接了过去,“回祖母,若果真借祖母的吉言,孙媳一定好好谢过祖母。来,这是刚出炉的点心,我特地拐过去取来的,给祖母和母亲尝尝,这还有一盒是给四妹妹预备的。”

    说完,颜彦特地打开了其中的一盒荞麦面的红豆面包,亲自要水洗了手给老太太掰了一块,刚出炉的面包确实带着一股浓郁的麦香,陆老太太见颜彦如此给面,忍不住吃了一块后又自己亲手掰了一块。

    随后,颜彦给陆老太太普及了些荞麦对人体的诸多种好处,老太太听了越发满意,再也没提颜彦的肚子,毕竟成亲才三个多月,再看一段时间也不是等不起,左右陆呦又不用上战场。

    朱氏见老太太这么快又被颜彦收买了,暗自叹口气。

    前天从明园回来,当着陆端的面,老太太就把颜彧贬了一顿,先不说她的才学品行,就说她那天的冒失行为就有失闺阁女子的大家风范。

    是,马氏事先可能不清楚陆家会来人,所以把人都带来了,这个老太太不挑,谁叫人家和太后是亲戚呢!

    可颜彧后来倒是走啊,陆老太太的马车和太后皇后的轿子停下来时,颜彧正在影壁前站着,那个时候,颜彧完全有可能避开,一个选择是上马车躲起来,还有一个选择是退回去找间屋子躲起来。

    可颜彧没这么做,而是主动去太后的轿子前搀扶太后,说白了,她还是想在太后面前露个脸,想在太后面前表现她的乖巧和懂事,同时也好让陆家高看她一眼。

    可事实上呢?

    颜彦一来,太后很快就松开了她的手,再后来,还得马氏和颜彦出面替她解围,自己丢人不算还得连累家人。

    至于那些学识、口才、能干、聪明劲什么的更没得比,用老太太的话说,给颜彦提鞋还差不多。

    为此,老太太特地把陆鸣喊来骂了一通。

    陆鸣倒是为颜彧说了几句话,说是有陆家长辈在,颜彧也不能太过活泛张扬,所以只得低调些,这才是正经世家女子该有的礼仪规矩。

    这话虽有几分道理,但颜彧的聪明、能干比不上颜彦却是不争的事实,因而,老太太心口堵的那口气犹自出不来。

    为此,朱氏心里也满是懊恼。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朱氏懊恼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