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狼口偷食[穿书]-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苏然他们离开后,罗乘风转头问毛六:“雨论是什么意思?”
  毛六皱眉想了下:“大概是说民众的言论像雨一样。”
  **
  殷华坐在院子中,任由冷风吹在身上,他面前放着壶茶,早就凉的透透。
  侍女将厚厚的锦袍披在他身上,在一旁站立垂首不语,她知道二公子近日来心绪不佳,完全是因为找不到那个贫家女。
  殷华回过头,轻声叹道:“你回去吧,这里太冷,我想一个人静静。这样的天,也不知她能否吃饱穿暖。”
  侍女不说话,却也没离开,二公子总是这样心善,处处为人着想。
  殷华见她不走,不再言语。
  已经多日没有苏夕的消息。
  他派人打探过,据说,苏夕的姐姐将自己卖去青楼又反悔,被青楼打手追赶逃跑,苏夕陪着姐姐一起逃亡。
  殷华自责不已,他早该想到的。他就应该早早让苏夕和她姐姐分开,或者暗中给她姐姐钱,让她离开家。
  苏夕的姐姐他见过,生于贫穷却不安于贫穷,和她妹妹一点都不像。
  这样冷的日子,又是仓促逃跑,身无分文刚刚丧母,夕儿该有多难。
  他将苏然的卖身钱还给春来阁,又警告老鸨不可再找苏然的麻烦。他希望苏夕能知道她们已经安全了,可以回家了。
  可是他遣人在文水县周围连续打探多日,却始终没有苏夕和她姐姐的消息。
  殷华不知该如何是好,要是哥哥在这,肯定会有主意的。
  他现在住的小院位于齐州府府衙内,紧邻着府尹住的地方。
  齐州盐场是一处很大的盐场,连接南北盐路的重要枢纽。这是他第一次到齐州,更是第一次独自负责哥哥交代的任务。
  原本的雄心万丈却在遇到苏夕后变成了绕指柔,情窦初开的少年满心满眼都是那个娇美善良的女子。
  只要想到她不知在哪里东躲西藏,挨饿受冻,他就心痛不已。
  府尹曹钟文匆匆走来:“二公子不好了,盐船丢了一条。”
  殷华受惊站起:“什么?”
  刚刚那一阵忧思愁虑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吓跑了。
  他这段时间心思花在了别处,而这两条船本就是哥哥调来给他练习用的,下一步要往哪送还没定好,就先放着。
  前段时间确实有人问过他要不要加派些人手,被他否决了,他哥的船队那么多船也不过是一小队人值守。
  会不会这船是顺水飘走了……
  曹钟文又道:“下官已命人在水道上查找,此事可要向世子禀报?”
  殷华有点慌:“你先找,先不要跟我哥说,也许能找到。”
  曹钟文犹豫了一下应声是。
  曹钟文在齐州府尹这个位子上坐了多年,不敢说眼光多毒辣,轻重还是分得清的。
  虽说这船是二公子管,但实际上整个盐运事宜都是世子在管着。
  他回到书房第一件事就是提笔写信,写好后将信交给属下安排信鸽送往京城肃王府。
  **
  自从上次出了劫富济贫的主意后,苏然几人的生活质量的确有了改善,可以睡在有炭火的房子里,伙食中也不时能见到点肉。
  这山寨和她想的不一样,并不全是些满脸横肉的土匪,还有老人和孩子。
  他们住的房间原本是属于侯奶奶的。侯奶奶有个孙子,也在寨子里住着,还是苏然的老熟人——车夫侯三。
  苏然第一次看到侯三时,笑着打了个招呼,随后才反应过来这是什么地方,吃惊不已,问他怎么会在这。
  侯三见到苏然也颇觉意外,意外之后就是高兴,便说他一直就住这梅花山上。
  苏然想起,第一次见面时,他确实说过“住在那边的山上”。
  这年头,当个山贼都这么讲究,还抽空搞兼职。
  

12。第12章 
  苏然既然抓到个老实人,又互相认识,就把多日的疑问提出来:“我觉得你们这寨子挺好的,还能自己种地,怎么好像很缺钱?”
  侯三:“就种这三瓜两枣的,哪够山上几百人吃食。”
  “几百人?”苏然惊讶地四周望了望。
  “你别看现在人少,那是因为很多人都下山找银子去了,还有些在半山巡逻。”侯三主动解释,“我没事就去山下拉车也是赚银子。”
  “你既然有车可以赚钱,干吗还要住在山上?”
  苏然是对这个世界不了解,侯三却以为她是出门少,见识少,于是故作老成地开口。
  “这你就不懂了。马和车都不是我的,是寨子的,我赚的钱也要交给二当家。再说了,你以为谁有辆马车都可以在城门口拉活?我们给县令交过税钱的。”
  税钱她明白,大概是做生意要有许可证。既然都能交税钱了,说明和官府挺熟呀,怎么还会有通缉令?
  侯三憨笑着说:“那县令也得和上头有交待啊。”
  苏然秒懂,心里呵呵了一下。敢情这县令两头拿好处,一方面收山寨的税,一方面又帖出通缉令,给上级看——瞧,我可是认真剿匪了,只是这匪太厉害,抓不住。
  搞不好,还能借机从上头要点剿匪金出来。
  果真是无本万利的好买卖,难怪古往今来那么多商人削尖了脑袋要买个官来当。
  一个县城的县令都能有这些好处,那齐州府府尹肯定更爽了。
  她想起之前听说进齐州府还得交钱的事,就问侯三是不是真的。
  侯三再次确定苏然是第一次出远门,耐心解释:“府尹在桥头设了岗哨,不管你是不是去齐州府的,只要过桥就按人头收费。”
  “多少啊?”
  侯三想了想说:“不一定,一般是一人头一两银。”
  苏然差点跳起来。一两银?妈哟,苏夕给人洗衣服,一年才挣几两银啊,过个桥就要一两银。
  “可是你车费才收三分银?”
  侯三拉住她:“你还真是什么都不懂啊。你给我出人头费,我就拉你们到城门口,不给我出,我就拉到桥头呗。”
  桥头距离城门还有几里路,一两银可不是小数目,他拉车几天都挣不到,肯定不能自掏腰包。
  苏然:“这也太黑了。”
  “现在不太平,大家都爱往大城去,尤其是些富户,宁可多交钱,也要举家搬进大城,别说一两银了,十两银他们也肯出。”
  苏然心里盘算,进个城就得花她二两银,城里各种名头的收费只不定还有多少,她这十两卖身钱只怕都撑不到找个落脚点。
  啧啧,她得认真考虑下是不是搞点巧合让苏夕和殷华见面了。
  这么想想,在山寨里住着,虽然有点朝不保夕的危险,但至少吃饭这事不用操心,而且还不用交房租。
  苏然转过头,看向一旁正帮着侯奶奶补衣服的苏夕。
  出乎苏然意料的是,苏夕比她适应的快。
  在确认安全无虞后,苏夕便放松心情在寨子中住下来,不时帮着干些缝补衣服的活,和寨中的老人相处融洽。
  只是晚上,还会惆怅,到底在这里是外人。
  不过他们心里都很清楚,目睹了人家偷船的整个过程,又知道对方身份,想要好好商量放他们下山只怕是不可能了。
  而何行修经历了逃亡到平静的一段过程,心态放稳,白日有空便教那些孩子们读书识字。
  瞅来瞅去,就苏然闲着。
  罗乘风和几个人从远处走过,一眼看到苏然,就嘲道:“整个寨子里就你最闲。”
  苏然淡定的坐着:“我只是身体闲,脑子很忙。”
  罗乘风:“既然脑子那么忙,有没有想出赚钱的法子?要让我养你们一辈子,总得拿出些本事来。”
  苏然撇嘴,稀罕让你养?
  那天罗乘风接受苏然的建议,当天夜里寨子半数人出动,在文水县内挨家挨户分盐,每户门前放了十斤,连县令的衙门口前都放了。
  第二日,文水县的百姓推开家门惊喜地发现门口放了一袋盐。
  这事立马传开了,都说是有大侠劫富济贫。
  殷华看到一袋盐就让百姓如此开心,觉得自己当初为丢一船盐而心急,实在是眼界太小,境界太低。
  他激动之下,下令把另一船盐分给齐州府的百姓,盐船失窃一事也不再追究。
  他还特意去了清平乡,将盐分给村中百姓。他很难过,他的夕儿收不到这些盐了,希望此事可以让苏夕看到他的善心,能来找他。
  曹钟文见劝阻不住,又连夜给世子发了信鸽。他要上京述职,这两天就该出发了,偏偏此时闹出这件事。
  和曹钟文的担忧相反,苏然听闻此事,啧啧称赞。如此一来,更不会有人注意丢掉的盐船哪去了,殷华真是神一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