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个李健安没有吃到葱花饼,不过看到三个长辈吃饼时的表情,铁定好吃,便道:“我要是有银钱了肯定交给你烙葱花饼。”

    李如意眼睛一亮,“你支持我?”

    李健安点点头。

    李福康的声音厨房里面传出来,“我也支持你。”

    “还有我。”

    “如意,还有你四哥我!”

    容貌生的七分像的李英华、李敏寒从堂屋后门走出来,望向李如意的目光里面都带着宠溺。

    李如意看着四个年少的哥哥,心里一暖,当下就说了自己的打算,准备去当铃医,岂料这次却遭到了四个哥哥一致的反对。

    李健安明明是一脸的稚气,老气横秋的道:“你一个女孩子家家的,千万别抛头露面。”

    李英华目光担忧,劝道:“妹妹,你的模样生得很好,别让坏人起了歹心冒充病人设圈套把你掳走。”

    李如意心道:我只是个黄毛丫头而已,又不是天仙。

    李敏寒嘀咕道:“我长这么大从未听说过女铃医。”

    李福康插不上嘴,急道:“我说妹妹,你要以为铃医能赚银钱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铃医没有官府的医书,不能在城府县镇的药堂坐诊,地位比有医书的郎中低的多。他们在街上、村里游走给人医病,医好了病人,病人是看心情付诊金,医不好却是要挨骂甚至挨打。你不要命了吗?”

    “原来是这样。”李如意心里咯噔一下,之前有向村里的小姐妹打听过铃医,她们只是说铃医来过村子给村人开了药方,赚到的不是银钱而是吃食,但没有李福康说的这么详细。

    李家四个少年倒是没有怀疑李如意会不会医术,毕竟不久前有一次她跟着家人去镇里卖粮食、菜、绣品时,曾经救过一个昏厥将死的胖老头性命,后来李如意几次跟家人说过在梦里梦到有老人教她医术。

    李健安等着李如意走了,方跟三个弟弟道:“我们上山多砍柴回来,过三天挑到集市去卖。”

    到十五里外的县城去卖柴,不但远还有税,一捆柴才能卖两个铜钱,税就得一个铜钱。集市在县城与礼村之前,路程近一半,一捆柴也能卖两个铜钱,就是怕到时好多人都卖柴,卖不掉还得降价卖。

    以前上山砍柴到集市卖的活是李山兄弟做的。

    一捆柴重达一百多斤,从家到集市来回几里路,李山怕伤着儿子的身子,一直没有让他们跟着卖柴。

    李福康道:“一捆柴两个铜钱。我们四个人能挑四捆卖八个铜钱。”

    李家的儿女都跟着赵氏学了识字算术。这是村里其他人家不能比的优势。

    李英华提醒道:“集市十天才一次。”

    李健安却是微笑道:“聚少成多。一个月我们能赚到二十个铜钱左右。妹妹做葱花饼买卖的本钱三十文,我们卖两个月的柴肯定够了。我们先不要给她说,若是说了,她肯定会拦着不让。两个月后,我们把钱给妹妹,她一定会很高兴。”

    闻言,三个弟弟都兴奋的点点头。

    就这样李家的四个少年瞒着赵氏与李如意,从今天开始就顶着毒日上山砍柴存着。

    三天后,李家四个少年准备轮流挑着柴去集市上卖。家里只有两根扁担,无法同时都去,就分成两组。

    李健安、李福康先去,结果去了之后发现有十几个卖柴的。

    集市只有一上午,下午就没了。李健安为了早点回家把扁担给李英华、李敏寒,不得不降价,三个铜钱就把两捆柴卖了。

    李英华、李敏寒得了扁担,赶紧挑着柴去集市。

    他们今年才十一岁,以前在地里挑过麦子,顶多六、七十斤,从未挑过一百多斤,何况这一下要走七里路。

    沉重的担子把他们的压得腰身都在颤抖,可是想到为了给妹妹凑本钱,咬紧牙关往前走,直到实在是挑不动了才歇息一气。

    这一路歇了五气才到集市,这时来集市卖柴的人更多,随便一瞧竟然有二十几个。

    最后,李英华、李敏寒也是只得了三个铜钱就回家了。

    回去的路上不用挑柴,空手走着,可是刚才累狠了,肩膀很疼腰胀,衣裤都被汗湿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加上日头太毒,就在土路旁边找了个有树荫的荫凉处坐下背靠背歇会。

    夏风徐徐,两个少年又饿又困,竟是睡着了。

    李英华睁眼醒来,瞧了一下日头,叫道:“四弟,我们睡了快一个时辰,快起来。”

    这时,一个声音洪亮的中年男子的声音从土路上传来,“两个小娃娃,你们可知道礼村的李家?”

 4令人失望的谢礼

    礼村是个大村,共有四十几户人家,其中二十几户姓王,王族是个大家族,其余的人家都是十五年前从外地迁到此的,姓李的人家只有李山一家。

    李敏寒还没睡醒,迷迷瞪瞪伸手揉揉眼睛。

    李英华见是个提着大竹篮穿着青衫红脸四十几岁的壮汉,看着有点面熟,却想不起来是谁,问道:“请问你是何人,找李家人什么事?”

    李敏寒清醒过来了,看到壮汉的模样,立刻小声道:“三哥,他是镇里的张屠夫。”去年李山过三十岁生日,赵氏带着李敏寒去镇里买了一斤猪肉回来包了饺子,还下了肉面给李山吃。李敏寒还跟生着一张红脸的张屠夫说过一句话。

    张屠夫上下打量两个模样七成像的少年,在镇里就打听清楚了,李家娘子生了两对孪生子,莫非眼前这对少年就是其中的一对孪生子,正容道:“我是镇里的张大宝。我爹派我去李家感谢小李神医的救命之恩。”

    李英华恍然大悟,“哦。原来我妹妹上次救的老爷爷就是张伯的爹爹。”

    张屠夫咧嘴大笑,这就跟着两个少年去礼村,路上忍不住问道:“你妹妹的医术是跟谁学的?”

    李英华眼珠一转,缓缓道:“我去世的姥爷是秀才,家里有几本手抄的医书……”这是实话。他可不会跟外人说李如意的医术是梦里学的。

    张屠夫脑补了一通,“原来令堂娘家是书香门第。小李神医的医术是向令堂学的。”

    “我娘不会医术,只是背了几个方子。”李英华这不是夸大其词。赵氏是知道几个治小病的方子,还曾用到生活当中。

    李敏寒被李英华打发提前回到家里,跑到正在堂房里面绣花的赵氏跟前,激动的道:“娘,我妹妹上次救了一个老爷爷,这个老爷爷是镇里张屠夫的爹。张屠夫提着东西来谢我妹妹。现在他就在来咱们家的路上,我三哥陪着他。”

    赵氏一听来男客了,李山兄弟都不在,她不方便见客人,可是客人要见李如意,她也得陪着。

    为了怕人说闲话,她决定就在敞亮的前院会客。

    李如意在杂房里捣腾晒干的草药,被赵氏叫了出来问长问短。

    “老爷爷是个大胖子,突然间晕倒在街上,两个壮年男子抬着他都很费劲,药堂的郎中说他患得是中风,已不是第一次这样,这回很严重,救不了他,让人把他抬走。正好我路过,想着死马当活马医,借了郎中的银针把老爷爷救醒。”

    赵氏定定瞧着宝贝女儿,问道:“你从哪里学来的医术,还会用针灸?”

    “梦里有人教的。”李如意之前以前解释过,当时赵氏在场。可能赵氏没想到会有患者的儿子亲自登门道谢,就要问个清楚。

    赵氏在娘家时看过一些杂书,多年前逃荒的时候遇到许多稀奇古怪的事,见识比村里的妇人强许多,嘱咐道:“到外头可别这么说。刚才你三哥跟张屠夫解释是你姥爷家里有医书,我背了些药方传给你。你以后就跟别人这么说。”

    “好。”李如意前世不是高调的人,就把赵氏的话听进耳里。

    赵氏目光扫过汗流浃背的李敏寒,想到长子与二子之前也是如此,问道:“你们四个上午轮流挑柴去集市卖?”

    李敏寒点了点头。

    李如意有些生气的道:“娘,一担柴很重。我不让他们去卖柴,他们都不听。”

    李敏寒忙道:“村里的大虎、四狗子比我还小几月,开春就挑柴去集市卖。”心里担心赵氏把他们卖柴的铜钱收走,“娘,我去擦身子。”

    李如意见赵氏没有阻拦,心里一酸,这都是家里太穷闹得,更加坚定要做小买卖赚银钱。

    李敏寒去厨房的大缸打了半木盆凉水准备擦身子。

    李如意高声道:“四哥,你刚出了汗,千万别用冷水擦身子。我这就烧点热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