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海见到李山就恳求道:“亲家,你家的豆渣要是有富余的就卖给我们家族。”
李山这回不擅做主张,答道:“我家有富余的豆渣。我得跟如意商量一下。”
原来进入秋天,豆腐坊的豆制品销售量一天比一天高,产生的豆渣除去喂鸡棚的鸡、猪,还剩下很多。
李如意放出话去,一斤黄豆换十斤豆渣,李家、江家的雇农家里人口多粮食少,就拿黄豆来换豆渣,附近的农民听说了,也把家里的黄豆拿出来换豆渣。
黄豆现在一斤能卖两个铜钱,比去年贵了。
李山不知道豆渣多少钱卖给王海合适,就去问李如意。
“我们对外是一斤黄豆换十斤豆渣,对王伯伯就一斤黄豆换十二斤豆渣,怎么样?”
一斤黄豆加上水做完豆腐之后还能出一斤的豆渣。
李家的豆腐房每天要用掉一千斤的黄豆,能出一千五百斤的豆渣。
等进入冬季,豆腐房消耗的黄豆会更多,产出的豆渣就更多。
王海喜滋滋道:“行。就这么定了。”
“你看,我说你从亲家这里弄豆渣没问题吧!”张老头从金鸡镇卖馄饨的黑痣老头那里购买豆渣的价钱是一个铜钱五斤豆渣,不如一斤黄豆换十二斤豆渣合算。
不过,从李家到张家的猪圈近二十里地,张老头不愿意这么折腾,就没有开口向李家买豆渣。
王海笑声爽朗。
李如意望着二人道:“我还有一个想法,正好爷爷、伯伯都在,你们听听看。”
二人不约而同问道:“你快说说是什么想法?”
李如意微笑道:“如果你们到了腊月把猪都卖给我家,这几月的豆渣白送给你们,不要分文。当然,到时腊月收猪的价钱我只会比市面价高不会低。如何?”
在这里她说的猪是已经能够出栏,每头猪超过一百五十斤。
张家有二十头猪,王族要是家家户户都养猪,至少五十头猪,合起来就是七十头猪,一万多斤猪肉(算上毛皮骨),每斤八个铜钱,至少八十两银子。
两人还没有说话,李山就急着开口了,“闺女,我们家买这么多的大猪干什么?再说,你不是已经把江家的猪已经全部定下了吗?”
李如意自信满满的道:“爹,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张老头只是想了想,认为省下买豆渣的钱,再说李家人品摆在这里肯定不会让张家吃亏,跟张屠夫微微点头,见他也点头,就道:“行。我家的猪卖给你家。以后我家从你家拉豆渣。”
李如意心里满意,道:“爷爷,你家的猪圈到我家太远,你不用派人来拉豆渣,我会让我们村的许家伯伯去尚县卖豆腐时给你家捎过去。”
323如意分东珠
张老头父子知道一直在尚县县城外卖豆腐的许正。
张家的猪圈正好在尚县与金鸡镇的中间,许正每日都去卖豆腐,正好顺路。
李如意让许家拉豆渣送到张家猪圈,这份人情自然是李如意来还。
张老头父子均是面带感激,“谢谢如意想得这么周到。”
李如意道:“近日我会起草买卖契约,到时两家各一份。”
亲兄弟明算账。除了燕王府外,李家跟谁做买卖都签有买卖契约。小心驶得万年船,这样李家才能把买卖越做越大。
张老头满口答应,“那就照你说得办。”
王春分像饿死鬼投胎一样,一直在往嘴里塞东西,这下听到众人商议卖猪给李家的事,他平时有些浑,但是脑子好使的很,觉得这是好事,东西也不吃了,连忙凑过来,还跟小孩子一样扯了扯王海的衣袖,道:“爹,我同意把猪卖给李家。”
王海穿得可是绸缎新衣,连忙拍开王春分沾满果汁点心的爪子,真后悔带这个没出息上不了场面的儿子来,跟李如意道:“我们父子养的猪卖给你家。族人养的猪,我得回去跟他们商议,再给你答复。”
他是族长,但是关于利益的事情也得经过族人的同意,不能私自做主,这是原则。
当晚宾客用过晚饭都走了,客走主人安,李家恢复清静,只有大红灯笼挂着,显示着这里有人成过亲。
“不知道大哥、大嫂歇息没有?”
“怎么,你想去闹洞房?”
“你敢说你没想过?”
“我是想过,不过刚才爹娘都放话了,不让我们去闹腾大哥大嫂。”
“我们去看妹妹?”
“妹妹是不是也歇息了?”
“不会。这么早,妹妹还要制药,有时还打几套拳才睡。”
李福康、李英华、李敏寒跑到了李如意的四合院。
李如意这个财迷正在卧房里清点礼物,其中就有燕王府赏赐的重礼。赵氏不糊涂,没有把重礼据为已有,更没有认为李如意是女儿迟早要嫁出去把重礼留给儿子。
曲三春在门外轻声道:“小姐,二少爷、三少爷、四少爷过来了。”
“他们来的正好。你请他们去偏厅。”李如意笑眯眯把一
盒东珠拿在手里,然后出去把门关上。
“这可使不得。”
“不行。东珠是燕王和世子送给你的答谢礼。我不能要。”
“妹妹,你对我太好了。不过,东珠还是留着给你当嫁妆。”
三少年听到李如意要送给他们每人一颗东珠,先是异常高兴,然后就是推辞。
“一盒子东珠共二十几颗,我一个人要这么多干什么?”李如意见三个哥哥坚决不肯收,便从盒子里拿起一颗比黄豆大些的圆润晶莹十分美丽的东珠,微笑道:“东珠分品质大小,品质越好越大的越贵重,这一盒东珠品质好,个头不算大,胜在量多,一颗的价格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昂贵。”
李福康的目光从闪烁银光的东珠上面移开,道:“二十几颗东珠正好够你做一根项链。”
“我一个小女孩戴什么项链,我打算做一个东珠手串,余下的送给娘和你们。”李如意打算给赵氏及六个兄弟每人一颗。
三少年无论如何都不收,李如意只有先收回去,想着找家首饰楼把东珠做成首饰再送给他们。
李如意打趣道:“大哥成亲了,二哥你有没有着急?”
李英华笑道:“二嫂今年才十三岁,二哥着急也没用。”
李敏寒道:“二哥的喜酒得后年才能吃到了。”
李福康红着脸道:“后年我参加科考,考中秀才成亲。”
李如意走到院子里,仰望灿烂星空,高声道:“我祝哥哥后年考中秀才!”
次日,新婚夫妻起得很早,李如意去的时候,竟然成了最后一个到的。
李健安夫妻双颊均是通红,不知是穿衣多了还是羞涩。
“大哥、嫂子早。”
“妹妹早。”
人到齐了,新婚夫妻开始给长辈敬茶磕头。李山夫妻、李石吃了茶,递给王燕一个红包。
李石的红包当然是由赵氏提前准备好的,赵氏在昨晚就嘱咐李石,让他今早坐着接受王燕的磕头礼。
这个家里添了新成员,李山夫妻希望新成员很快的接受李石,和平相处。
作为大嫂,要给弟弟妹妹礼物。王燕早就准备好了,是自己亲手做的千层底的鞋子。
李家什么都不缺,用的吃的都比王家好。王燕与丰氏商量后决定为表示诚意,送亲手做的鞋子。
李福康、李英华、李敏寒当场就试穿,鞋子做工精细,大小合脚,说明王燕用心下了功夫,“谢谢嫂子。”
“嫂子的针线活做的可真好。”李如意摸着粉色的鞋面,想到了为了能跟王燕一样能干苦学绣活的张银芳,再想想自己,算了,自己没有这份天赋,就不浪费时间学了。
吃过早饭,李山带着家人祭祀祖先,然后把王燕的名字写进家谱。
从这一刻起,王燕才真正算是李家的人。
为了李健安成亲,李家的豆腐房停了两天,从明日起继续开工。
今日全家人仍是沉浸在喜悦之中,李如意趁机拿出七颗东珠送给赵氏及兄弟。
赵氏满脸欢喜,替两个小儿子收了两颗东珠,然后对几个儿子道:“如意对你们的好都放在心里,好好考取功名,日后如意嫁出去,好给如意撑腰。”
王燕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得到了一颗梦寐以求的东珠,望着李如意秀丽的脸,想想如果是自己能不能做到这些。
能的。她对弟弟王志高全部付出。
转念一想,这颗东珠要是给了王志高,就可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