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能想到,小小的蒜竟是能预防兽瘟。

    程应眼珠转了几转,扯着嗓子喊道:“人呢,人吃生蒜药效如何?”

    几位军医急道:“不知道。”“太医大人,下官有军务在身,先行一步。”

    两位太医特意跑了一趟李家向李如意请教人常吃蒜能不能预防疾病,得到答案之后,回到燕王府找来男女老少十几人经过百次的试验,证实药效,然后联名上奏折向燕王周冰禀报生蒜的药效。

    大总管亲自下厨房吩咐道:“王爷有令,从今日起,府里的主子每餐要食蒜,你们给主子做菜记得要放蒜。”

    后宅女眷嫌弃吃蒜有口臭,大多不吃蒜,这下好了,周冰的一道命令让她们不得不吃。

    秦太妃以前不吃蒜、葱、姜,如今不但吃熟蒜还吃生蒜。这个睿智的老人的以实际行动支持唯一儿子。

    饭厅。

    周莫玄独自面对一桌放有蒜的菜肴,最是挑食的他心里郁闷之极,嚎叫道:“人常吃蒜也能预防疾病,怎会是这样,我不想吃蒜。”

    贴身小厮进言道:“县公爷,王爷、太妃、王妃都吃蒜,您是不是也得吃?”

    周莫玄心道:奶奶、娘竟然都吃了。无奈的自嘲道:“吃就吃,谁怕谁,大不了,见面一张嘴互相熏。”

    北地轰轰烈烈的麦收期间,燕王下令官府张榜向百姓告之蒜预防兽病的方法,在最后提了一句:人常吃蒜也能预防疾病。

    “太医院的两位太医说,蒜的好处多多,牲口长吃蒜不得瘟病,人长吃蒜少患病。从明日起,我们家都要吃蒜。”

    “多吃蒜少生病。”

    “吃蒜少生病还能长寿。”

    “快去买蒜!”

    “燕王府的贵人都吃蒜了。”

    太医院的两位太医逢人就宣传吃蒜能预防疾病,连燕王府的众位贵人都吃上蒜了,听者都是富贵人,最是惜命,平时为了长寿,人参、燕窝不停的吃,花钱无数,效果也就那样,这下好了,改成吃蒜,便宜且有效。

    不过几天,许多人都知道吃蒜的好处,为了不生病,哪怕蒜味辛辣吃后有口臭也得忍受,把蒜吃下去。

    吃蒜的人多了起来,蒜价上去了。不过大蒜易储存,世子周景望下令北地的商人从南方运来补货,把价格降下去。

    李家的地窖早就储存了许多蒜,李如意还做了一批糖蒜,用来吃粥、面食当开胃小菜,借着这股食蒜的风,给亲朋好友送了些,一大部分卖出去赚钱,余下的自家吃。

    “糖蒜比生吃蒜好吃。”

    “蒜还能放糖吃。”

    “糖蒜又脆又甜,没有辛辣味,口感正口味好。”

    “如意的小脑瓜可真聪明,蒜这么难吃的东西做成糖蒜连我都喜欢吃了。”

    亲朋好友吃了糖蒜反馈都说好,又把李如意夸了一通。

    李家的麦收活动进入收尾,佃农将所有的麦穗都脱壳磨成了面粉,面粉又分黑面、白面。

    佃农按照跟李家签订的契约上交租子,余下的自家吃。

    近二百亩地,其中大部分是良田,在今年没有天灾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把面粉折成现钱,除去给佃农、租牲口、买农具的等成本,李家获得利润近十八两银子。

    十八两银子要是再除去给佃农治病修房子,李家赔钱了。

 282全部考上书院

    李山算完了帐,有些傻眼,丰收的喜悦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烦闷。

    一个老佃农恭敬的提醒道:“老爷,快正午了,您别在地里忙活,快回家吃饭。”

    李山无精打采的走在田埂上,前面是招财,后面跟着两个军奴。

    招财已经长大了,晚上看家,白天就跟着李山下地。

    招财最喜欢在地里狂跑,累了坐在地上张着嘴吐着舌头哈气,渴了喝点沟里的水,饿了抓两个蚂蚱吃。

    两个军奴这几天一直跟着李山在地里帮忙干活,刚才见李山一脸不悦,以为他是太累,没有多想。

    李山回到家中,果不其然,赵氏等他洗把脸喝口水就问

    道:“山哥,我们家不用交农税,今年又是丰收年,田里的麦子能赚多少钱?”

    “不多。”李山语气很是沮丧道:“要是抛去给佃农治病、盖房子,我们家还赔了钱。”

    赵氏心里早有准备,可是没想到还赔钱了,惊呼道:“那可是近二百亩地,怎么会赔钱?”

    李山无奈的道:“今年麦子丰收,价钱却降了。”

    “我倒是忘了这个。”赵氏感慨道:“唉,亏得我们家不靠这个营生。”

    李山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摇了摇头,“素梅,我也没料到面粉的价钱会落的这么低。”

    李如意在外面听了一句,进来看见李山一脸迷茫,道:“我们家的面粉又不卖,自己留着吃,价钱低不低的跟我们没关系。”

    赵氏伸手轻轻推了李山宽厚的肩膀一下,微笑道:“是呢。外面的白面不够粗细,我还正想吃细细的白面。我们家麦子、面粉都不卖,留着吃。”

    李山疑惑道:“我们家的麦子、面粉有几万斤,都不卖?”

    李如意道:“现在卖价钱低的很,我们家又不缺钱,卖了干啥,不如留着自家吃,等到了腊月、明天春天粮食上涨看看行情再说。”

    李如意去年就留意了,秋收过后粮食最便宜,到了年前、春天又上去了,因为那时狼国的商人会大量购买粮食,价钱就涨上去。

    赵氏道:“山哥,我们家的地窖大的很,放几万斤麦子面粉没问题。”

    李山想到去年冬天、今年春天的粮价比现在高,心情总算好一点,“那好。麦子面粉现在都不卖,我们留着自己吃,以后卖不卖看行情再说。”

    外面传来伍大的激动声音,“老爷、夫人、小姐,少爷考上了,考上了。”

    赵氏起身问道:“健安四兄弟都考上书院了?”

    伍大满脸笑容快步走进来,恭敬的道:“都考上了。”

    赵氏喜上眉梢,笑道:“好。太好了。”

    李如意问道:“我哥哥考上的是哪座书院?”

    李家四少年为了保险期间,参加北山书院、北华书院两座书院的入院考试。

    “都考上了。四位少爷好生厉害,两所学院都考上了。”伍大忍不住高声道:“看榜的人人山人海,好多人没有考上,四位少爷却把两座书院都考上了。”

    李如意自豪的道:“我哥哥可真厉害。”

    伍大亢奋的道:“是。四位少爷的同窗也参加考试,只有几个人考中,这几个人考的只是一座书院,哪像四位少爷一下子都考中了。”

    李山高兴的哈哈大笑,因为麦子收成不如意的不愉快一扫而光。

    赵氏问道:“他们人呢?”

    “有几个落榜的同窗吵着让四位少爷请吃酒。四位少爷不想高调,就请他们去吃茶,怕您们担心,就打发小的先回来报喜讯。”

    知子莫若母,赵氏笑眯眯的跟李如意道:“你哥哥不是怕高调,是怕多花钱。”

    李山笑容渐收。心里自责没有本事赚到银子,还大把用掉家里的银子。

    伍大道:“小的还看见王族长父子,王少爷考中了北华书院。”

    李如意道:“志高跟我哥哥一样参加两座书院的考试,看来他北山书院的考试失利了。”

    赵氏温声道:“志高年龄小,却比你哥哥早进学堂,这回他能够考中北华书院也是极好。”

    “嗯。我哥哥入学堂还不到一年,多亏了江哥哥用心教导才有今日。”李如意心里再次感激江青云。

    赵氏跟伍大道:“你快去江府一趟,把此事告诉江老爷。”

    李山起身道:“我去。”

    赵氏笑道:“对。山哥,你亲自去才对。我糊涂了。”

    李如意有些激动的道:“今晚我要亲自下厨做一桌菜感谢江哥哥。”

    午饭前,李家四少年面带笑容赶回来了。

    “我们身上没带多少钱。”

    “这只是考上书院,又不是考中秀才,没什么可庆贺的。”

    “我们哪能请他们去酒楼,就请他们在北山书院附近的一个茶馆吃了杯茶。”

    “明个我们去县城给老师道谢告别,日后就不去县城学堂了。”

    赵氏望着四个个子比她高的儿子,欣慰道:“你们能够不骄不躁,我就放心了。”

    李健安道:“我们午休后先去谢江哥哥,然后去金鸡镇看望张老师。”

    李如意怕张秀才留四个哥哥吃晚饭,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