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芸站在李如意身后,瞧着她在纸上一笔一画写下的字,笔迹清秀工整,比金鸡镇药铺里郎中写的字好多了,还特别好认。
马氏看完注意事项,夸赞道:“你的字写得不错。”
李如意谦虚的道:“我娘和哥哥都教我写字。”
前世她当军医去了边防之后,认识一个离休老干部,这个老干部出自民国时的书香门第,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见她喜欢书法,就把她当成弟子来教,严格要求,让她练的毛笔字还都是繁体字。
今生她拿起毛笔写繁体字,很是顺利,只练了一个月,就恢复了前世的书法水平。
马氏问道:“我听说你姥爷是秀才?”
李如意轻轻点头,“是。”
马氏的生父是个商人,地位没有秀才高。马氏嫁给张秀才,马家觉得是件荣耀的事,遗憾的是张秀才后来断指,无法参加科举,没能考上举人。
李如意去给马氏抓草药,让马氏母女回了大厅。
张秀才关切的问道:“如何?”
马氏面带微笑,“她给我瞧过病了。”
张芸有些激动的道:“小神医出马,一个顶俩。小神医已经给娘开了药方,还写了注意事项。爹,以后你可得盯着我娘,要我娘按着注意事项上说的去做。”
李如意再次进大厅时,发现张秀才父子看她的眼光都不一样了。
194少女的秘密
张家人怕打扰李家,提出要离开,李家人哪里肯,硬要把张家人留下来用了中饭。
张秀才见马氏朝赵氏点头同意留下吃饭,看来马氏心里同意这门亲事了,顿时非常高兴,中午还跟李山吃了酒,走的时候,跟李家人道:“明明是我们求医,结果我们吃了喝了走时还拿东西。”
李家人一个个眉开眼笑跟张家人道:“欢迎你们常来。”
上次摆满月酒,李山见了张秀才还很拘束,这次碰了杯喝了酒,放开许多。
最高兴的是李家四少年,学堂那么多的弟子,能受到张秀才重视的寥寥无几。
特别是刚才,张秀才亲口跟他们说,给他们找往年的北山书院招生考题,这让他们惊喜若狂。
张秀才等着一回到家里进了卧房,就兴冲冲的问马氏,“如何?”
马氏缓缓道:“还凑合。”
张秀才自豪的道:“只是还凑合,我的四个学生都是好的。”
马氏低声道:“你说的李福康容貌是不错,只是性子活泼了些,怕是不沉稳。”
“福康今年才多大,十三而已,你想让他像我这样沉稳,那是不可能的事。”
马氏反问道:“你就沉稳了?”
“我当然沉稳!”
“你可比不了我哥哥沉稳。”
“好。你说的对。我没他们沉稳。”张秀才最无语的就是马氏总拿他跟三个大舅哥比,“谁叫我娶的妻子比他们娶的好,我无需沉稳。”
马氏得了夸赞,笑得脸都红了。
张秀才搂着马氏上了床,大白天的当然只是午休,好不容易不用教书,又快过年了,自是好好的休息。
马氏还想着女儿的亲事,问道:“你觉得李福康能考上北山书院吗?”
“能。”张秀才闭目似睡非睡的道:“他们另找了一个举人当老师,这个举人可不得了,是蜀地江族的嫡系,有这样的人物当老师,他们就是草包,也能考上北山书院。”
马氏还是头一次听张秀才说此事,一下子激动起来,“李家怎么跟举人攀上交情的?”
“小神医治好了举人的老奴,举人心生感激,同意指点我那四个学生。”张秀才翻了个身,“等李山来给我们家拜年,我就暗示他,让他来我们家提亲。”
马氏推了张秀才肩膀一把,嘱咐道:“还是等李福康考上北山书院再说。”
张秀才很固执的道:“不行。这事不能拖。”
“万一李福康考不上呢?”
“没有万一。”
“怎么就没有万一?”
回答马氏的是张秀才的鼾声。
马氏倒没生气,李家的条件、家教等等,都比她想象的好,说实在话,李福康比她的侄儿有潜力。
她想着丈夫总说的一句话,莫欺少年穷。
李福康要是能考上北山书院,能考上秀才就好了。
现在马氏只是期望未来李福康能像张秀才一样成为秀才,压根不敢想举人、进士。
张秀才一旦决定的事,马氏都无法改变。
马氏怕女儿不愿意,晚饭后特意把女儿叫来,娘俩坐一堆说话。
张芸羞的满脸通红,低头道:“娘,原来你今个去李家不是瞧病,而是为我瞧看李福康?”
“也是瞧病,也是瞧看。你觉得李福康如何?”
张芸小声道:“我的亲事全凭爹娘做主。”
马氏瞧不到女儿的表情,急道:“你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张芸轻轻点点头。
马氏轻叹一声,“女要高嫁,你嫁到李家那是低嫁。”当娘的总希望女儿能嫁的好,进了婆家的门,不要吃苦不要受罪。马氏是个普通的女人,想法也是这样。
张芸抬头,目光幽幽,道:“娘,以我的情况……怎么能高嫁呢?”
马氏面色微变,搂着张芸的肩膀,语气充满愧疚,“我的儿,都是娘不好,娘没有把你生好,娘害了你。”
“这怎么怪你,我没有怪你的意思,你可不要多想。这是我的命。”张芸脑海里浮现一张俊俏少年的笑脸,若是跟他成亲,他发现自己的秘密,肯定会嫌弃,那时他再不会对自己笑了吧?
马氏抚摸着张芸肌肤光滑白净的脸,要是她身上的肌肤都是这样就好了,不由得目光怜惜,轻叹一声,“罢了,你就嫁李福康。他是你爹的学生,李家门槛比我们家低,你过门之后,他不敢对你不好。”
张芸在心里道:但愿如此。
腊月二十七,冬日的阳光照耀着古老的燕城,北城门外官道两边树林在年前变成了的集市。
此时正值上午,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来此买卖年货,人山人海,极为热闹。
许家的骡车在这里毫不显眼,不过许家卖的豆腐、豆腐干、豆腐皮却是独此一家。
人们和前些天一样,蜂拥而上抢购豆制品,连带着五狗子的护膝都好卖起来。
人们的模仿力非常的强,又十分的渴望财富,李如意给五狗子想出的护膝,在燕城卖了几天就有人跟风卖了,无论是布料还是款式都一模一样,价钱还低些。
五狗子的护膝买卖被抢了好多。
不过,燕城的人太多了,需求量很大,护膝还是能卖掉。
午时将至,许家的货物都卖光了,五狗子笑容灿烂上了骡车。
二狗子赶骡车,许正难得坐在骡车里歇息,“一千个护膝都卖光了?”
“卖光了。”
“明天我和你二哥不卖豆腐。你还来燕城卖护膝吗?”
“不来了。”五狗子笑容没了,语气带着深深的抱怨,“我二哥刚才四处转了转,有十家卖护膝,跟我卖的护膝一模一样。明个估计卖护膝的人更多。”
四狗子愤然道:“如意给我们想个赚钱的法子不容易。那些人什么都不用想,把我们家的护膝买回去拆开就知道怎么做的。”
许正很是感慨道:“还是卖豆腐好。别人学不会做豆腐。”
半晌,五狗子道:“如意跟我说,这买卖做不了几天,我前前后后做了十几天,赚了好些银钱。我知足。”
许正有些好奇的问道:“今个赚了多少?”
195患病归家
五狗子谦虚的道:“没你们卖豆腐赚的多。”
许正忍不住咧嘴哈哈大笑,“那是。我们的豆腐上来就被人抢光了。”
四狗子一脸的羡慕,“爹,你和二哥吆喝着明天不卖豆腐,那些人急坏了,赶紧过来抢,生怕买不着。”
“燕城的人可真有钱。我以前都没想到燕城的人这么有钱。”许正想到自己今天又赚了许多银钱,比起苦力砌城墙强百倍,心里乐开花。
四人赚了这么多钱,还是很节省,能回家吃饭就回家,坚决不买外面的吃食,回到家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
马氏估算着时间,已在半个时辰前把饭做好了,在锅里用热水热着,“今个比昨个回来晚了,东西都卖光了吗?”
许正笑呵呵道:“傻婆娘,我们今个的东西比昨个多,当然回来的晚些。”
四狗子叫道:“饿死了。我能吃五个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