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王知道。”
李泰的手伸在棋盒里,摩挲着那些光滑的棋子:“据宫里传来的消息,我舅公是去了沧州见夏大家,好像是要建一个新的船厂。”
“建船厂?”
苏勖讶然道:“目前朝廷正需要用钱的时候,怎么突然想起来建船厂了?”
“详情不是很清楚。”
李泰有些烦燥地道:“据说是一种新船,比现有的船舶先进,建成之后,对付高句丽易如反掌。”
“新船?”
苏勖摇摇头:“这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当今首先要解诀的是突厥的问题”
李泰摇摇头道:“突厥势大,岂可轻言解决,如果草原上是铁板一片,那便是我大唐的危机。若想解决突厥,就必须先让草原变成一片散沙。”
“殿下明见”
苏勖不着痕迹地拍了一记李泰的马屁,虽然李泰老成,但毕竟年龄还小,心中十分欢喜。
偷觑了一下李泰的脸色,苏勖开口道:“殿下,如果能够借这个机会上位,您在大臣中的影响力一定会提高的。
李泰刚才开朗的脸色又开始难看起来:“父皇已经下旨,让太子负责这件事情。”
他重重的一拳砸在棋盘上:“太子的运气好啊有那么一个好老师,玻璃、火器、水车……这又鼓捣出一个新新,父皇为什么不肯为我找这么一个老师?”
苏勖心里也是叹气,不管承不承认,那位夏大家的一言一行每每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但每一次都无形之为太子增加了几分助力,他不动声色地放下手中的棋子道:“看来殿下对那位夏大家很有好感。”
李泰摇摇头:“不,是佩服。”
他微微一顿,道:“你看看她的所作所为,既为张家开辟了财源,又在父皇面前博得了一个好名声,同时又是太子殿下的老师,而又绝不参与朝堂之事,在满朝文武大臣中也有个好名声,能够做到这一点,怎能让本王不佩服?”
他年龄不大,言下颇有嘘唏之意……钱,最让李泰难过的就是经济上的不能自给 ,李承乾不仅也有豪族支持,他本身也有不少产业赚钱,所以李承乾的经济状况在皇室中是首屈一指的,而李泰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是来自世家的支持。
“所以这种人打压不得,沧州那面也应该让他们改弦易辙了,如果能够得到那位夏大家的锦囊妙计,许多问题就会应刃而解了。”苏勖轻声道。
第一卷 乱世 第三百五十六节卜振军要升了
第三百五十六节卜振军要升了
“苏先生可是看出了什么?”李泰抬头看着苏勖,轻声询问。
苏勖微微笑道:“倒不是看出些什么。有些事情是明摆着的。张家从弱势崛起,这一步步踏实之极,先是以与程知节、秦叔宝的关系与皇上有了联系,然后又取得了平阳公主的助力,朝中还有张须陀旧交的照顾,荥阳郑氏一族因此而遭受惨重的损失,几乎是一蹶不振。而在这中间,那位夏大家居功至伟,她是一名女子,而且不干预政事,故不受皇上、朝堂重臣猜忌,她交游广阔,无形之中就织就了一张保护网,最妙的是,在这张网中的每一个节点,都不会伤害她,因为所有人都清楚,她只有活着,才会有更大的价值。”
“可她敛钱不会被人嫉妒吗?”李泰问道,貌似他自己就很嫉妒。
“殿下,你是没有发现。相比于她的产业,张府的财富积累不是很多,她会挣钱,也会花钱,而张府下人或雇用人员的忠诚是很难想像的。”苏勖说道,当初他自己也是十分的惊讶,他们这些人的身后都有自己的势力,对于张府的一些秘密都十分感兴趣,但一些利诱之法根本没什么用处,张府对待下人很优渥,尤其是一些看上去很容易拉拢的年轻人,根本就是将自己当作张府的一员,连派人渗透都不易。
“这就是孤看重夏大家的地方了。”
李泰叹了口气:“审时度势,长袖善舞,那些对她居心叵测的人,心中都充满忌惮,不敢轻易招惹,而聚在她周围的人,又绝不吃亏,听说我那母后在鹿鸣春里也有股份,每个月的梳妆钱都有不少。”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
苏勖喝了一口茶,然后说道:“她不用依附任何人,太子曾经是她的学生,有什么事情询问老师或请老师帮忙,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要不是涉及朝堂之事,连皇上都说不出什么。”
“如果夏大家在长安,孤也奏请父皇拜其为师,可现在却只能束手无策。”李泰十分苦恼。
苏勖却摇摇头:“不然,殿下,既然高大人说过要在沧州建立船厂,您能不能借此机会去沧州一行呢?”
“嗯?”
李泰一怔,缓缓点头道:“可以一试。”
沧州城这段时间却是极其热闹,一些闲人就上街看光景,都说这沧州城已经多少年没有这富贵气了,一个车行的伙计说,他们这段时间接送的客人都带着大量的银钱,单是那车辙印子都老深,一个个穿的都是绫罗绸缎,都是要到沧州做生意的。
“沧州就这么大点儿的地方,做什么生意?”有些老人倒是不以为然。
“阿叔,这你就不晓得了,咱们这城里的挣钱不多,城外张家的种植园和酒坊都大量招人,而且官府也开始招人修路、修码头了,都有工钱可拿,尤其是在张府打工,干上一、两个月,比一年都多。”
“真的?那我也要去?”
“算了吧,阿叔你年龄太大了,人家也不需要请个大爷回去供奉。”
旁边众人立即一阵哄笑。
随着沧州城渐渐地热闹起来,张府反倒安静了下来,一连过了好几日,张陵都是早出晚归的,与各地商贾们的商谈,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道路已经开始修筑,而码头那边也已经破土动工,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冬季到来之前,第一批商船就能够到岸了。
因为避免被秋后算帐,沾上一些不必要的腥膻,除了厉如海的礼物之外,其他客人的礼物都被拒之门外,而且自进入正式商议的议程之后,为了避免麻烦,那些商贾也都老老实实,不再四处撞木钟了,而且小婉还赔了小心,除了那几个管事的和采购的下人,其他人等一律不准出门……“哪里就差那么几天了?”这是小婉的有的有的原话。
这一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小婉大清早起来看到天气晴好,便指挥了众人在院内晒衣裳和铺盖,一时之间院子里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宝儿帮着干活的本事不大,在院长子里跑来跑去,一不小心被裹进了毯子里,笑得一嘎嘎的,他到是最快活的一个。
正在忙活的时候,门上来人禀报,说是卜夫人来访,小婉只好让雪雁带着宝儿指挥其他人做事,自己和紫鹃去迎了卜夫人进来。
自从那日去卜府参加抓周宴之后,卜夫人一下子与小婉便亲近起来,虽然有些刻意的成分,但这个女人很会来事,并不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小婉也是闷得无聊,虽然她和王夫人也熟悉,但那毕竟是刺史大人的夫人,说具很市侩的,在王夫人面前,她不太好显摆,而在卜夫人面前,那就舒展自如了。
却说卜夫人与小婉交好也确是刻意而为的,一方面是丈夫的授意,一方面是她自己好奇。小婉有些讨厌卜振军和他那个不着调的侄子,对这位精明的卜夫人还是乐意接近的,还带着她做了几笔生意,让卜夫人的私房钱迅速膨胀,连卜振军都有些小羡慕,也跟着做了几笔,颇有获利。
今天天气情好,卜夫人因为小婉有一段时间没有到她那里去,便带了个小婢过来寻她说话。等进了院子看到满院子的被飘衫舞,倒是有些发愣:“怎么都拿出来晒了?”
“阳光是最好的香料,睡觉的时候闻着阳光的味道,也会非常舒适。”小婉说道。
“真的吗?”
卜夫人道:“那我回去也要让下人们将那些积年放在箱子里的旧东西拿出来晒晒。”
“这是正理,衣服布匹这些东西,放的时间久了,就会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如果不理会它,好东西也会放坏的,最好的办法是用掉它们,不用的宝贝其实跟废物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小婉边说着,边请了卜夫人厅里坐,教紫鹃泡了两杯咖啡过来。卜夫人捧了杯子在手,吹了好一会儿才饮了一口道:“这就是咖啡?喝着虽甜却透着丝丝苦味,可这香气却又如此香浓,怪不得我家老爷喝过一次,就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