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4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大为不解,怎么好端端的说着三家逼陈,这黄通却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导了陈止娶妻的事上,但众人回忆当时情景,还不免感慨。
  “怎么不知?杨家嫁女,可是大事啊!”
  “对啊,当时陈秘书风头正劲,在洛阳城名望无双,连在诸评上得了称赞的士人,也比不上他啊。”
  “是啊,杨家小姐秀外慧中,杨公带着她来到洛阳,不知多少俊杰趋之若鹜,想要一亲芳泽,还有几场宾宴,也是因此而起,可惜最后无人能入杨公之眼啊。”
  “说来也是有趣,那位黄思黄君,本还不至于调动的那么快、那么急,就因为皇上想要给陈君一份贺喜之礼,逼着吏部,怎么都要在婚礼前将陈君的调动办妥,以至那黄思狼狈而去。”
  “那日婚礼,我有幸在场,那场面,锣鼓喧天、琴瑟齐鸣,宾客有列卿,亦有重臣,还有诸多公卿,连诸葛家都派人过去,余下的赵家、徐家、关家等等皆有人来,最后皇上亲临,更是令人意外啊!”
  众人提起这个事,又都兴奋起来,一个一个不停的说着,越说越是来劲,连之前的话题都顾不上了,那两个北地来客也仿佛被情绪感染,融入其中,也是满脸欢笑。
  黄通的声音又适时响起:“诸位当也知道,以杨氏的强势,比之陈氏强了十倍不止,杨公却愿意将最宠爱的孙女,嫁与陈君,原因何在?”
  时下北方世家,有四家势强,称为两王一杨一荀,也称东王西杨,北王南荀。
  东王为琅琊王氏,而那北王则为太原王氏,南荀正是颍川荀氏,至于西杨,指的正是关中的的杨家。
  北方四大家,是相对江左的诸多世家而言的,新汉以南统北,南方世家权重,但帝王为了平衡,又扶持北边士族,北方世家亦有崛起,如那庾家等等皆在此列,而上述四家在曹魏和袁赵灭亡后,靠着深厚的底蕴和正确的站队,迅速崛起,比之江左顶尖大族还有差距,但相差不多,在北方更是代表着世家权柄的高峰。
  杨家嫁女,自是影响深远,被传为一时佳话,黄通一问,众人就忙不迭的说道。
  “此事,我知,说是杨公曾遣弟子往陈家观诸陈,当时陈家诸子皆于院中,或神情紧张,或口若悬河,或不知所措,唯陈止坐于东廊,抚琴自若。
  那弟子回去与杨公一说,利于一侧的杨公之子、大司农杨结,就赞道:东廊抚琴者,何其佳哉!可为我婿!”


第382章 出当为郡守,敌入尚书台
  半年前,陈止娶妻。
  东廊快婿。
  如今,有不少人用这个成语,来形成杨家择婿之事,洛阳之人对此津津乐道,而等婚讯传入彭城之后,彭城之人也如此描述。
  其实,按照规矩和礼法,陈止娶妻还要往彭城走一遭,毕竟那才是他的世族根基所在,但基于种种原因,以及皇帝要亲临的关系,这事最终还是在京城操办了,但彭城诸陈也没有错过机会,陈迟、陈边、陈迅亲自赶来,与陈永一同作为男方的家长,坐镇婚礼。
  百家茶肆中那人说的,其实就是东廊快婿的典故缘由,这事在洛阳,可以说是人尽皆知。
  连两个外来客都忍不住点头道:“我等来时,在路上就听闻了陈君娶妻一事,没想到里面还有这样的典故,真是一段佳话啊。”
  不过,也有那心思活络的人,知道黄通一贯以来的作风,心中猜测着,这位擅长分析、推算的士人,既然问出这个,要说的很可能就不是众人所知的,或许还有其他什么隐情。
  于是,他们为了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不由搜肠刮肚,想要找到其他说法。
  这么一想,也有人想起了不少细节。
  就有一人先开口道:“东廊快婿之说,固是佳话,但多少有夸大嫌疑,毕竟杨公的那位弟子,行走的不只是陈家一家,其他各家也曾履及,想来是经过权衡,才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这话一说,也打开了其他人的思路。
  “不错,陈君当时的作为,在年轻一辈中,可是无人能比,杨家看上他,也是理所当然的,远的不说,就是刚才谈及的那次朝会上,黄思想要捧杀陈君,当时出面的,不就有大司农么?当时他与陈止,还不是翁婿,之所以出面,定是看重陈止的才学、才干,已经动了心思,想要卖个人情。”
  “对,东廊一事过去很长时间,大司农才出面维护陈止,若他早就觉得陈止可为佳婿,哪还用等这么长的时间?”
  “我倒是听说,是杨家的那位小姐,在出嫁之前,就已心有所属,而其所属者,正是陈君!杨公宠爱其孙女,据传无有不允,好在杨女知礼,从未有逾礼之议,唯独是对陈君倾心,常有所言,或许因此,杨公与大司农才会下定决心。”
  “我也听闻,说那杨女也是才女,通琴知书,而陈君更是妙人,杨家派人去询问太仆公之意,按两家之势,太仆答应的痛快,随后找了陈君过来,跟他商议,未料陈君却说,此事未可一人决也,于是让人安排,与那杨家女隔帘对话,知道女子心意,又问答几句,方才应允,回来之后,陈君私下里也曾说过,杨女甚奇,自有其意,陈家人方知陈君亦满意此次婚事。”
  这后一人说完,见众人看来的目光,又摆摆手道:“诸位莫这般看我,我非是道听途说,亦不是随意杜撰,我家与陈氏也有姻亲,是以得知。”
  听他此言,众人啧啧称奇。
  黄通更道:“我也不知道,还有这么一番故事在里面,还真是一时佳话,不过我要与你们说的,却不是这个,诸位可还记得,我为何会提到陈君的婚事?”
  众人这才如梦初醒,纷纷回神过来,不少人乃至失笑。
  “差点被你糊弄过去,可不是么,不是问起陈君会在哪里为郡守,又想知道你如何得知的么?”
  “对呀,怎么说着说着,又扯到陈君的婚事上去了。”
  “杨家嫁女,陈家娶亲,那阵势确实不小,两家一个是大族,一个有国士,到了今日还有人时常提及,我等一说就忘了分寸,也是正常的嘛。”
  说着说着,他们的目光又集中到了黄通身上,有心思灵活的,联想前后关系,隐隐有所猜测。
  尤其是两个外乡客,刚才似与众人打成一片,共同欢笑,此时却又收敛笑容,一直开口的那人,更试探性的问道:“莫非与大司农在朝堂上,为陈君说话一事有关?”
  黄通微微一笑,说道:“说有关也对,其实这关键,不是大司农,而是当时对面的那位。”
  “对面的那位?不就是黄思?”
  “黄思算什么啊,能和大司农比?说的是黄思背后的那人。”
  “原来如此,难怪黄闻之前提到三家逼陈的事,莫非这就是后续?陈君去哪里为郡守,还和这个有关?”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脉络。”黄通嘴里说着,将那茶杯的盖子取下,伸出手指在里面沾了沾水,在桌上落下,画了一条水线,跟着在水线的一头点了一点。
  “三家逼陈,而陈君才大,是以压不住,于是这三家联盟顺势瓦解……”
  他这第一个点画完,又抬手落下,在那一点的边上,画出第二点,嘴里继续道:“随后,陈君兴诸评,名望起洛阳,行走鸿胪寺与太常府,统筹兼顾,乃成大典,功劳甚大,不可抹杀。”
  第二点画完,他顿了顿,又画下第三个点来。
  “事后,朝廷商谈匈奴事之余,要论功行赏,黄思上书,说要给陈君讨一个郡守的位置,但诸位也明白,这并非是好意,于是才有大司农、大鸿胪、太常、太仆等上卿出面,阻拦下来,顺势打压了黄思。”
  众人不由点头,刚才还替黄思惋惜,但他们也知道,黄思终究是自找的。
  对于黄思身后的那位是谁,众人更是心知肚明,毕竟朝会的最后,那人眼见列卿出面,以至于亲自上场了,却未能如愿,他又怎么会善罢甘休,且不说马政之利,就是这接连被人坏了事,若不找回场子,那威望也要受损,同样会伤及家族根本
  世家之间,除了利益之争,还有名望之争,毕竟不是先秦之时,世家有如一国,现在纵有布置,但还受约束,有汉帝仲裁,有士人监督,人心向背之间,也能让世家的势力此消彼长。
  黄通这时又落下第四个点来,口中说着:“在这之后,那位仿佛安静下来,不复再有动作,紧接着就是诸评先后起,洛阳国人景从,陈君名彰,娶娇妻,得五品,可谓人生巅峰,而这秘书监之位,堪比郡守官品,其实已能说明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