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阿布奈亲信的劝说下,各部也终于下定决心,决定与新军暂时结盟。
  于是双方一商量,就制定了这种策略,然后由阿布奈的亲信返回,暗中将计划告诉阿布奈。
  阿布奈欣喜不已,便依计行事,然后就有了这一出。
  对于察哈尔部愿意与己方合作,唐宁似是没有太大意外,就像他让使者在谈判中所说的一般,大明对漠南没有太大的觊觎之心。
  大明几百年都没成功染指漠南,而后金崛起才几十年,就成了漠南蒙古的死敌。
  原因无他,因为双方同为游牧民族,而且势力范围相连,之间的利益冲突巨大。
  也许正是看出了这点,前任林丹汗都毫不犹豫的与大明联合抗金。
  现在,满清入关进入中原之后,已经深陷战争泥潭而不自拔,消耗甚剧。
  此番新军又攻其老巢,占其祖宗之地,满清已经江河日下,此时还不摆脱其控制,难道还要消耗察哈尔各部的力量去保曾经的死敌?
  阿布奈想通了这点,所以不用新军的使者去说服,自己就准备联合察哈尔各部将豪格给阴了。
  而有了新军配合,那更是不再犹豫。
  双方还商讨出了一旦计划成功之后的利益分配,其实就一点:新军得人,察哈尔各部得物。
  此番满八旗自豪格以下,一共被俘虏的满八旗精锐约两万两千余人,战马三万多匹,兵器无数。
  察哈尔各部在阿布奈的带领下,将俘虏的两万两千余的清军,全部交由吴三桂。
  而吴三桂也按照命令,让察哈尔部将战马和兵器等全部收走。
  不过,清军的战马被收走,就只能靠步行向几百里外的盛京行进了。
  关宁军所部携带的物资连自己都不够,一下子多了两万多人,就更不够吃了,所以需要察哈尔各部提供一些物资,这也是在之前说好的。
  但具体是什么物资,也没有任何强求,只要能吃就行,反正是给那些俘虏吃的,不用太好。
  相比三万多匹战马和那么多兵器,些许物资算得了什么,所以阿布奈等人自然毫不犹豫的答应。
  当然,作为回报,新军在盛京城中解救的察哈尔部人员,都会移交给察哈尔部,这些人是清廷为了更好的控制察哈尔部而被当成人质用的。
  随着豪格等两万多俘虏被押着北行,此番以豪格为首的驰援盛京的大军,算是全军覆没了。
  唐宁在得知事情已经大功告成之后,立即开始撰写文章,准备在《明报》上发表。
  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是新军千里奔袭辽东后所取得的战果,以及覆灭豪格所部七万大军的主要过程。
  唐宁写好文章后,立即交由运输物资的船带回去。
  从开战以来,新军的船队可是从未停止过,南北两头跑,很好的保障了唐宁所部的物资需求。
  除了应天府方面想要及时了解辽东的战况,清廷更想要知道豪格的战果,所以一次次的派出斥候去探听消息。
  结果,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察哈尔部已经反叛了,派出的斥候经过察哈尔部之后,都被截留了。
  直到最新一期的《明报》刊发,他们才知道豪格全军覆没,察哈尔部已经与新军结盟的震憾消息。
  


第二八八章 弘光帝上位,一地狗血
  清廷对《明报》所报道的消息,自然不会全信,立即派出大量斥候进行进一步确认。
  他们首先确认了察哈尔部确实是反叛了,然后不由对辽东发生的事情更信了几分。
  如果盛京没有被新军攻占,豪格没有被唐宁打败,察哈尔部怎敢轻易反叛?
  就算豪格没有全军覆没,察哈尔部反叛了,那也是凶多吉少,因为豪格的后路一下子被堵死了,粮道也被切断。
  如果察哈尔部再联合新军对豪格夹击,豪格就算全盛时期,也是难以抵挡。
  随着消息的一步步确认,清廷上下一片惶恐,因为事情太严重了,严重到完全超出了想象。
  盛京,包括整个辽东被新军攻占,都不是整个朝廷能轻易承受的。
  而豪格是先帝皇太极的长子,地位比之阿济格更为尊崇,其率领的五万满八旗全军覆没,相当于两支整旗的覆灭,简直是雪上加霜再加霜。
  这两件事情的发生,对整个朝廷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老家被占,察哈尔部又反叛,入关的满八旗相当于直接被关进了关内。
  入关的近二十万满八旗精锐,经过这两年的战斗,特别是最近一年的连续巨大消耗,已经不足一半了。
  全盛时期都不是新军的对手,现在实力减半都不止,军心还受到了极大的动摇,怎么可能守住这岌岌可危的江山?
  更可恶的是,本偏安一隅的大西政权,看到有机可趁,居然直接进军陕西,一路势如破竹,直逼京师而来。
  大清,似乎一下子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出路在哪里?
  也就在这时,应天府派出的使者抵达京师,给清廷指出了明路,核心内容就两个字:投降。
  当然,遭到了清廷上下几乎一致的反对,他们的高傲不允许他们选择这条路。
  何况在不少人看来,他们并没有真正的输掉,新军是占领了辽东,占领了盛京。
  大清不还是占着大明的京师吗?新军手上有很多俘虏和人质,坐拥京师的大清,想要俘虏和人质的话,只会更多。
  至于新军手中有两个亲王,大清手上还有一个皇帝,亲王之类的,更是一大把。
  所以,清廷以多尔衮为首,觉得自己有足够与应天府谈判的筹码。
  唐宁也知道会是这种结果,虽然自己与满清是敌对方,但也不得不承认,现在这一代,是清廷最强盛的一代。
  如果不是自己带着BUG横空出世,他们将摧枯拉朽的摧毁明室政权,最终取得全国的政权。
  所以,这些人都有着自己的骄傲,在并非走投无路的前提下,怎么可能选择投降。
  既然不愿意投降,手中确实有一些筹码,那就谈呗,慢慢谈,反正他唐宁又不急,谈得越久越好,让张献忠去闹腾。
  如果大西军兵临京师城下,清廷想不正面应对都不行了。
  现在清廷几乎已经无兵可派,多铎、满达海、济尔哈朗所部被新军拖住,为数不多的满八旗又要保卫最重要的京师。
  至于汉八旗、蒙八旗,已经不敢轻易往外派了,很可能一派出去,就无法再收回了,到时候再反过来进攻京师都不是不可能。
  这段时间,已经有消息传出被软禁在京师的朱由崧、朱慈煃、朱由棷等人正在秘谋起兵。
  如果不是正在与应天府谈判,多尔衮恨不得直接将这些人斩个精光。
  张献忠本就是混世大魔王,现在清廷没有任何手段能够威胁到他。
  而清廷如果拿手上的条件来威胁应天府,那也没什么道理,无疑是主动将谈判的路给堵死。
  毕竟事情是张献忠做的,而应天府政权与大西政权也不是一路人,双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对立的。
  所以,清廷如果不想与张献忠的势力进行无畏的消耗,那就要尽快将与应天府的谈判敲定,从而摆脱困境。
  似乎清廷只能一步步退让,但这样想就错了,多尔衮根本不想一味的被动防守。
  经过一番策划之后,他对朱由崧为首的朱明皇室成员突然变得热情有嘉,不再对其软禁。
  然后公开表示归还大明江山,还帝位于朱由崧,助其重建弘光政权,然后昭告天下。
  昭曰:大清入关,实乃解救受闯贼祸乱之大明,解万民与水深火热。
  大清迁都京师,只为更方便的统领全军,从而更迅速的剿灭贼寇,恢复天下太平。
  大清精锐之所以进攻弘光一朝,实乃受奸人蛊惑……
  如今,双方误会解除,大清会尽一切所能重建弘光盛世,还京师于大明。
  昭告一出,天下震动。
  随即,在清廷的主持下,朱由崧在京师登基,恢复弘光年号,并将投降的江北四镇也归于弘光帝。
  朱由崧一上台之后,立即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勒令应天府的大明政权解除,退位归藩。
  第二件事,朱由崧公开表示,为了答谢大清对大明的支援,帮助大明镇压了闯贼李自成,命令唐宁还辽于大清,释放所有俘虏人员,从此双方互通友好。
  一系列的狗血操作,顿时看得人眼花缭乱。
  即便是唐宁,也未想到这种结果,他想到的最远的一点是多尔衮将朱由崧释放掉,让他到应天府去给朱聿键小鞋穿,从而让刚稳定不久的大明政权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