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宋末玩三国-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童贯想了想,便开口道:“待到本官传下谕令,不得妄杀辽军之后。愿加派三百人马前往白羊关,以策安全。“
  前面白羊关已经驻扎了数十宋军,再加上这三百精锐,守住白羊关三五天当不成问题。若是耶律大石有诈,自己亲领大军北上,便能将耶律大石这二千余人合围,对方想逃都没处逃。如此也算是一种保障。
  李睿德想了想,咬牙答应了下来。接着开口道“既如此,此事便当如此定下。“
  三人当下便击掌为誓,将此事定了下来。
  经过方才之事,蔡攸心中不痛快,当下又开口道:“然则于何地投诚,又做何说?”
  李睿德便开口道:“此事倒是好说。若是宣帅有意,自可领大军北上,林牙于新城之中坐等即可。抑或二位大人于宋营之中坐等,林牙亲率大军前来投诚亦可。此事唯二位大人择之。”
  蔡攸正要给自己争回面子,自己乃是文人,并非童贯一等的武夫,岂有领军前去受降之理?自当羽扇纶巾,端坐雄州城中,静等对方来降,这才有文人的模样。事后传回京师,也好给自己长长脸面。当日谢安对弈破苻坚故事,可是留下了千古美名。
  当下蔡攸便开口道:“本官受朝廷所托,专职招抚林牙,林牙当向本官投诚方为正理。奈何本官身为文官,不欲与武人为伍。何不请林牙率军诣营,先行交割兵马,再单骑入雄州面投本官?”
  李睿德装作犹豫不决的样子。
  旁边童贯闻听的此话,心中似觉不妥,却也不敢再次得罪蔡攸,只得违心的劝说李睿德道:”如今大事既定,足下又何须拘泥此微末之事?向谁投诚不是投诚?在何处投诚不是投诚?“
  李睿德这才仿佛下定了决心,慢慢的点了点头,开口道:”既如此,下官定当苦劝林牙,依大人之言而行。“
  大事己定,三人纷纷放下心来。接下来又是一番没营养的闲谈,李睿德便借口事情紧急,欲早回新城劝说大石林牙。带上了童贯的厚礼,便告辞了出去。
  二人亲自送李睿德出了雄州,又给李睿德指派了大队人马随行,以保障安全。
  待到李睿德既去,童贯便壮着胆子,对着蔡攸开口道:”今日之事,下官犹自有几分担心。若于阵前传令不得妄杀辽军,只怕有自缚手足之虞。“
  蔡攸闻言,回头看了童贯一眼,开口道:“驻扎白羊关、新城等地之士卒,耶律大石可有驱回?“
  童贯便开口道:”未曾!“
  蔡攸便开口道:”如此可见其投降之诚意。再说新城辽军士卒十之八九既已被我招降,即便自缚手足,又有何虑?”
  童贯低了想了想,这话也有道理。一方是自己人,另外一方暗地里也是自己人,应该出不了什么乱子吧。
  百无一用是武夫,如此大事差些许便被这些武人搞砸,好在自己力挽狂澜,重又敲定了此事。蔡攸本欲作诗作赋纪念一番,猛然间想起此次行程仓促,给自己代笔的枪手仍在汴梁,便也只能悻悻作罢。


第59章 慕化旗
  却说李睿德星夜赶回了新城,耶律大石自是深夜将王叶请来,三人又开始一番商量。
  当下李睿德便讲此次出行之事对二人细细的说了出来。
  王叶闻听蔡攸的傻事,猛地一拍大腿,历史上宋国宣和北伐之时,尚且弄出了一招“慕化旗“的蠢事。童贯虽说不过中人之姿,到底也是久经战阵,必然干不出这种蠢事。如今看来这八成便是蔡攸想出来的蠢主意,此次不知为何却没有实行,看来自己得提醒一下这货才行。
  于是王叶便开口道:”未曾料到这陈平间范增之计能起如此奇效,这蔡攸却着实小肚鸡肠了些。“
  转头又对着耶律大石开口道:“童贯虽说将于军前下令,不得妄杀辽军一人。奈何此令不够决绝,万一临阵之时,对方偶有一二胆大包天之徒拼死抵抗,其余众人说不得便会群起而效之。故此前次献计之时,学生只说有八九分把握。即是如此,学生还有一计。若是此计得行,管教宋军即便刀刃加颈,亦不敢抵抗,实为万全之策。”
  前面王贤弟说的乃是十之八九的把握,如今陡然上升到万全之策,耶律大石自是十分重视,闻言便开口道:”可是再用陈平间范增之计?命使者前去尊童贬蔡?“
  王叶摇了摇头,开口道:”非也!蔡攸欲独吞招降之功,然则手下无人可用,不得不分润功劳于童贯。故此,咱们便得相帮着蔡攸,使其主导招降之事。“
  耶律大石便开口道:”正如贤弟之言,虽说如今童贯惧怕蔡攸,奈何军权在童贯手中,只怕为主招降之人,仍是童贯。“
  王叶便开口道:“此亦无妨,当使蔡攸划策,童贯尊行即可。”
  耶律大石便开口道:“敢问贤弟之策?”
  王叶便开口道:”大人当连夜派信使前往雄州,一为答谢对方诚意,二为商定投诚日期,三为辽地民众讨要一份恩典。只说宋军北上之时,辽地民众担心宋军杀戮无辜,故此请蔡相公同童宣帅务必约束部下,以免辽地再生反复。“
  耶律大石点了点头,这些事情合情合理,宋人必不起疑。
  王叶开口道:”如今童贯身边赵良嗣、马扩二人已去,帐下无谋士可用。若是此二人在,必定瞒不过此二人。此二人既去,余者皆碌碌也!正是天赐良机。“
  说完此话,王叶又转头对着李睿德开口道:”你此去雄州,当乘清晨而入。一旦入城,直趋蔡攸府邸,万不可先去拜见童贯。如今童贯欲要讨好蔡攸,闻得辽人信使前来,必命人请蔡攸过府同商。反之蔡攸揽功心切,得知辽人信使既至,必会瞒着童贯。然则雄州在童贯掌握之中,待你见过蔡攸之后,此事必然瞒不过童贯,彼自会派人召见与你。到时你便可奉上礼物于童贯,只言林牙遣使答谢,以表投诚之意,再请童贯指定投诚日期,万不可提及他事。此事切记切记!否则必有性命之忧。”
  李睿德听得性命之忧二字,顿时下了一大跳,赶紧点头答应了下来。接着开口道:“待到蔡攸府上,下官又当如何?”
  王叶便开口道:“蔡攸所忧者,便为不能主导招降之事。前次彼已请计于你,自当以言语撩拨之。待到彼就此事再度请计,你便可献言,可奉赵官家之仁德而广之,如此如此,便可主导招降之事。待谈及辽地百姓担忧宋军虐杀之时,当趁机献言’慕化旗‘之策。“
  李睿德便开口道:”敢问大人,何谓’慕化旗‘?”
  王叶开口道:“‘慕化者’,慕宋国之王化也。可使蔡攸命人制作黄底红心之小旗数千,送于辽地,但凡辽地心慕宋国者,每户一面,插于门户之上。待到宋国大军入境,但凡携有‘慕化旗’者,皆为投诚之人,万不可斩杀。再使其于军中传令,若有伤及持旗者,杀无赦。”
  耶律大石迟疑了一下,便开口道:“贤弟此计何用?若是宋人大军北上受降,我军坐等城中,自可将士卒藏于民户之内,插旗于门户之外。彼既不敢入户搜索,我便可猝然发难。然则德龄既已同彼商定,我等领军过河投诚。故此,虽有此‘慕化旗’插于城内民户之外,于我复有何益?”
  王叶呵呵笑了笑,开口道:“此“慕化旗“又何须插于城内门户之外?投诚之时,我军但人手一面,插于背后即可。彼前有不得妄杀辽军一人之军令,后有伤及持旗者,杀无赦之严令。且不说我军早有后手,即便临阵突袭,彼必以为误会,不敢反抗。即便有人想反抗,亦碍于前后两道军令,必不敢动手。”
  耶律大石想了想,便开口道:”此事还有一破绽,受降之时,倘若童贯亲临宋军大营,必会下令厮杀。“
  王叶又是一阵大笑,接着开口道:”蔡攸但端坐雄州受降。曾命大人交割兵马于宋营后,单骑前往雄州投诚。彼既要独揽招降之功,又岂肯放童贯前往宋营受降?必命童贯同于雄州坐等。如此一来,宋营虽有种师道镇守,却有和诜制肘。且童贯既使和诜为监军,必有制衡种师道之手段。令出一门,自是可惧,如今种师道和诜二人同掌军令,且二人势同水火,急切间又如何能一致?”
  耶律大石点了点头,接着开口道:“既如此,自是可行。依贤弟之意,’慕化旗‘之事,宋人肯答应否?”
  王叶笑了笑,心中想道,历史上这一招八成就是蔡攸想出来的,如何不会答应。便断言道:”若是童贯一人主事,此策成败各半。即是蔡攸已至,此事定当可行。“
  耶律大石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