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唳……”清亮的鹤唳直接响彻长安城上空,虽然丹顶鹤的叫声不大,但是因为飞行高度比较低,所以下方倒也听得清楚明白。
只见到一只仙鹤直接从玉山的方向飞来,而且在仙鹤的背上还坐着一个人,顿时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定是玉山的纯阳仙人进长安城了。
“恭迎仙长……”所有人全都停下了手中的事情,直接躬身而立。也有跪下来的,整个长安城在吕涵阳飞过来的这一路上全都直接安静了下来。
吕涵阳在这个时候感觉到自己的真元忽然间又跳了一点,真元上限正式达到了升级的条件,直接进入了炼精化气中阶。
“来的还真够巧的,不过没事儿,这又不是大阶段的提升。”吕涵阳也没有在意,反正一百二十点真元也不多,自己今后的目标还远得很。不过也看到了希望,长生久视对于他来讲不是什么事儿,但是活得久一点或许还真的能够见到前世的父母。
只是这个世界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在一起,要是没在一起了,自己还会不会出生?自己可是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吕涵阳进京,知道消息之后的李二直接出宫迎接,皇帝仪仗全都摆了出来,整个皇宫朱雀门前哗啦啦的摆了一大片。
李二直接步行出宫,然后看着天上坐在一只巨大的仙鹤背上的吕涵阳:这纯阳仙长越来越有仙人的风范了。这连仙鹤都骑上了,今后说不定真的能够护佑大唐千秋万代。
“仙长辛苦了,小可代表大唐百姓谢过仙长恩德。”李二当然知道吕涵阳这一次出去是为了什么,现在回来,显然那高产水稻已经拿到手了。
而且李二也知道吕涵阳在岭南将冯盎拉上了,这样也好,震慑了岭南冯家,让他们真正的归顺大唐。
其实李二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冯盎也会在今年的十月进入长安,对李二俯首称臣。甚至这一次就是在半路上被吕涵阳给截了胡,原本都从梅岭古道准备进京了的冯盎又折返回去了。
所以冯家,现在已经不足为惧,甚至李二布置在岭南梅岭古道上面的六千玄甲也可以撤回了。这一点李二心中非常的清楚,因为没有人见识过吕涵阳的力量之后,还会想着造反的。
因为造反一定不会成功,除非真的活不下去了。
“大唐皇帝多礼了,本座不辱使命,将高产水稻的种子已经带回来了。”吕涵阳说着就直接拿出了一个小袋子还有一穗稻穗。
“这就是高产水稻?”李二接过了袋子和那一穗稻穗。
“没错,皇帝请看,这水稻的颗粒比起我大唐的水稻要大上一些。而且还有每一穗稻穗上面结出来的水稻数量也要多很多,至少多三分之一。”吕涵阳说道。
“这个,还真的没有人注意过!”吕涵阳拿出来的这一穗稻穗看起来就要比大唐的水稻的稻穗要长一些,而且颗粒饱满一点。
“来人,拿我大唐种植的水稻稻穗来。”李二也是有准备的,从吕涵阳和他说了这占城稻的优点之后,他就将中原王朝种植的水稻稻穗留下了不少。
第109章 改律法
李二仔细地对比着自己手中的两穗稻穗,果然大唐的水稻要短一截,而且颗粒更加的干瘪一点。虽然只是一点点的差异,可是其中的差别就大了。
“这样一穗就多接近三分之一,那么岂不是说这种水稻总体产量会比大唐高三分之一?”李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种差别,让李二很不平衡。
中原王朝的百姓如此的勤劳,辛勤劳动结果得到的却比别人少那么多,上苍何其不公也。
“皇帝,可不是这么算的,怎么也不可能只少三分之一,这种水稻不仅仅单季产量高,而且生长时间短,一年在南方能够做到两熟,甚至岭南可以达到三熟。这样算下来会少多少?”吕涵阳说道。
在岭南福建,两广地区,确实是这样,和原产地的中南半岛虽然有点差别,但是却不是很大,三熟是可以做到的,一年下来就多两次收获,而且每一次收获都是原本的一倍多。
这样算下来,在岭南可以做到增产四倍,就算是往北一点的南方地区,也能够达到两熟。
差不多也有三倍的产量增长,这样几乎可以说大唐的粮食产量可以翻上一番。毕竟北方不利于种植水稻,除了靠近河边的区域,而且每年也只能种植一季。
“这么说,大唐的粮食产量算下来就可以倍增,百姓再也不会挨饿了!”李二高兴起来。这种事情完全是所有皇帝都会高兴的,因为细数每朝每代,有谁能让百姓彻底远离饥荒?
在这古代没有百姓参与的推翻皇权的军事行动叫做造反,而百姓活不下去了,不得不反抗那叫起义。所以基本上造反没有多少成功的,因为百姓不会跟随,那么他们就是无根之水。
而起义的话,完全就会让一个王朝的根基垮塌,就算是苟延残喘也无济于事。所以百姓若是不造反,那么李唐还害怕什么?
这是大唐的江山万世之基,怎么能不让李二高兴?所以李二举着两穗稻穗:“这是祥瑞啊!”
“大唐皇帝,你还是先别高兴的太早了,有些事情本座现在还没有说。”吕涵阳直接打断了李二的兴奋劲儿,因为他还有事儿要和李二说道说道。
“仙长,还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吗?”李二说道,吕涵阳这些日子给他的东西都是能够让大唐更加强盛的好东西,所以他满怀期待。
“高兴?本座说出来之后,有你愁的!”吕涵阳看着一脸兴奋的李二,说道。
“哦?看样子仙长想说的不是什么好事,那么小可洗耳恭听。”神仙居然要说坏事,那么一定是非常糟糕的,李二赶紧做好的心理准备。
“本座这一次出去,游走大唐很多地方,虽然说只是走马观花,但是却发现了其中有很多的问题。”吕涵阳说道。
“仙长是想说那些假道士?”李二不以为意,商洛县令邱启的折子李二已经看过了,对此整个大唐已经发出告示,所有的道士和尚给人做法事之前都要出示度牒,没有度牒的一律都是假道士假和尚。
百姓若是发现这样的假道士和假和尚,可以直接报官,官府会直接抓捕这些不事生产招摇撞骗的家伙。
“本座岂会在乎那些假道士假和尚,他们根本就是癣疥之疾,本座要说的可是关乎到大唐的根基的事情。”吕涵阳说道。
“关乎大唐根基,仙长,有这般严重的事情?”李二疑惑不已,在李二眼中和吕涵阳眼中的大唐根基是不一样的,李二现在还没有今后那民为水君为舟的思想觉悟。
“大唐的根基,就是这千万万万的大唐百姓,只要百姓心中感念大唐,那么不管是什么灾祸大唐都能够挺过去,但是若是百姓都无法活命,那么大唐就算富有天下,也一样只是沙滩上的城堡而已。”吕涵阳说道。
“恳请仙长示下!”吕涵阳面色严肃,让李二不得不正视起来。
“大唐皇帝,本座这一次走的地方虽然不多,而且都是稍稍停留然后就离开,但是却发现大唐流行亲上加亲,还有女子年幼出嫁这样的事情。”吕涵阳说道。
“这一点是不假,亲上加亲,让两家的感情更加的稳固,这是好事。而女子年少出嫁这也是大唐鼓励的,大唐现在民生凋敝,人口凋零,需要鼓励生育。”李二完全没有觉得这两条有什么不好的。
“哼……你这是在挖大唐的基业的根基才对。”吕涵阳说道。
“仙长指点……”李二没想到居然会这般严重。
“本座也不说,你自己去查,多少近亲结婚的生出来的孩子是正常的?和两个没有亲戚血缘关系的结婚生的孩子之间的患病几率相差多少。还有多少年幼女子生产,因为身子还没张开,造成难产一尸两命的,或者因为父母都还没有长到合适年龄,造成孩子先天不足的。这些你自己去查……”吕涵阳面色冷峻,这种事情在中原大地上流传了上千年。
从有了华夏文明开始,中原民族就重视亲情,这一点比起所有的民族都要强,而且有了各种传统的道德约束,让所有人都知道礼仪,廉耻。
欧洲那些乱轮史一样的历史若是让华夏民族的古人知道的话,会直接将这些欧洲古代名人全都给浸了猪笼。当然浸猪笼是在宋朝之后兴起的,之前的历史上没有。
“这个……小可这就让人去查。”李二说道,显然对于吕涵阳说的这些事情还真的没有人注意到。
“大唐皇帝啊,你若是想要江山稳固,那么就尽量不能让近亲结婚,五服之内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