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落,酒干,碗里瞬间不剩一滴。贾复见他喝的痛快,也举起酒碗,一饮而尽。喝罢,叹了口气,低声道,“李从事不必违心夸我,这点打击,贾某还承受得起。只可惜了那三十几车官盐,全都便宜了拦路的蟊贼。他们拿去做了本钱招兵买马,实力恐怕会迅速膨胀。届时,新郑城外,不知道多少无辜百姓,会惨遭其毒手!”
“贾均输已经尽力,贼军势大,若是换了别人,恐怕连半车盐都保不住。你刚才说得好,我辈做事,不求十全十美,但求问心无愧足矣!”
李通甚会说话,见贾复脸上满是不甘,立刻笑了笑,用对方曾经说过的话来开导。
“只能说尽力,却不敢说无愧!”
贾复喝酒明显喝得有些急了,脸色微红,愤懑地摇头,“三年前,贾某在太学的师兄,同样落入了贼军的埋伏当中,却将盗匪杀得溃不成军。贾某原本以为,自己此番领了同样的差事,定然能不输与他。真的遇到了生死大劫,才知道跟师兄相比,自己究竟差得有多远!”
“啊?”
李通猝不及防,被说得眼前金星乱冒。连忙又抢过酒坛子给自己倒了一碗,压住纷乱的心情,低声询问,“李某在长安城中,怎么从没听说过此事?他如此英雄了得,按道理,朝廷一定会委其以重任,并且对其大加表彰才对,怎么会一直无声无息?”
“战死了,我那师兄战死了!” 贾复气得将酒碗朝桌案上重重一顿,大声回应,“他杀得了山贼草寇,却躲不过自己人的暗害!”
“哦!” 李通迅速回头看了一眼瞠目结舌的刘秀,然后做恍然大悟状,“原来如此,怪不得李某无缘结识英雄! 你那师兄,姓氏名谁?
既然你们都知道他是被自己人所害,为何不上告朝廷,为其申冤?”
“想告,可得有真凭实据,且有衙门肯接诉状才行!”贾复气得又用力拍下桌案,咬着牙回应,“我那师兄,姓刘名秀,字文书,你既然在长安为官,应该听说过他那句“做官当做执金吾!”。三年前,他奉命押送盐车前往冀州,一路上披荆斩棘,格杀土匪无数。哪料想翻越太行山之后,在冀州的地头上,却被一伙突然冒出来的恶贼所害。即便如此,最后还有大半数官盐,被闻讯赶至的义民送到了邯郸地头。消息传回长安,整个太学上下,几乎人人都知道此事必有冤情,唯独朝廷不知道,而且至今不肯承认他的功绩。反倒是某两个本不该出现在太行山附近的王八蛋,居然因为稀里糊涂地死在了那边,享尽身后哀荣!”
第十章 迷弟对面不相识
这是他从小到大所遇到的最不公平之事,所以每当提起来,就义愤填膺。谁料坐在他对面的李通,却立刻兴奋手舞足蹈,扭过头,冲着自家同伴大声叫喊:“哈哈,中了,全中!李某早就猜到,他口中的师兄就是你,果然不出李某所料!”
“刘盆子说得没错,你就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儿!”刘秀想躲都来不及,气得连连摇头。
“敢问这位兄台是……” 贾复也被李通的言语动作弄得满头雾水,站起身,遥遥地朝刘秀拱手。
“在下便是你说的刘秀,刘文书,三年前被奸人所害,隐姓埋名避祸至今!” 刘秀无奈,只能缓缓起身,向贾复抱拳还礼。
“你,你真的是刘秀刘师兄?!你,你没有死?!不是三年前就战死在滏口陉了么?你可切莫撒谎骗我!”
饶是心里已经有所准备,贾复依旧被刘秀的话惊得站立不稳。双手按住桌面,连声质疑。
“骗你?骗你有什么好处!他巴不得不将行藏告诉任何人!”
李通迅速接过话头,大笑着着回应,“你不用疑神疑鬼,李某觉得你看上去是个英雄,才冒着被事后责怪的风险,将他的真实身份如实相告。若是换了别人,李某才不愿意多此一举!”
“末学后进贾复贾君文,见过师兄!”
听他说得真切,贾复连忙红着脸再度拱手,“贾某当年,曾经亲眼目睹师兄四人,将青云八义打得原形毕露,心中如饮甘霖般痛快。只是因为当时年纪太小,没胆子上前向师兄道贺而已。后来听闻师兄出了事,便一直追悔莫及。没想到,没想到,这辈子还有机会能再见到师兄!”
“师弟客气了,当年刘某也是年青气盛!” 刘秀谦逊地笑了笑,以平辈之礼相还。
当年将青云八义打落尘埃之举,虽然一时痛快,过后却搭上了太多人的前程和性命,所以,以刘秀现在的成熟,真的不认为自己当初做得十全十美。偶尔午夜梦回,他甚至会扪心自问,当初如果自己不争这些虚名,是不是师父许子威就不会那么早死去?如果当时自己稍作隐忍,会不会邓奉、朱祐和严光三个,就不会被自己所累,白白寒窗苦读四年,最后却一无所获,不得不各自分散回乡隐姓埋名?
贾复虽然生得人高马大,年龄却跟刘秀当初横扫青云八义之时仿佛,怎么可能理解得了刘秀眼下的想法。听他话语里隐隐带着自责,便忍不住拍了下桌案,大声安慰:“师兄可是因为遇到截杀之事,后悔不该把王固等人得罪得太狠?那样的话,师兄你可让大伙失望了。如今在太学之内,所有寒门出身的后进,津津乐道的就是当年书楼四友如何让青云榜变成了笑话!每次提起师兄你的名字,都有人拍案抚掌,感慨自己入学太晚,未能亲眼目睹你的威风!”
“这……,师弟过奖了!青云榜上,毕竟还出过岑彭和吴汉,怎么可能因为那一届声名扫地,就变成了笑话!”
刘秀笑了笑,轻轻摇头。
三年来居无定所,他连信都收到过一封,当然不可能清楚太学里又发生过哪些有趣之事。所以,乍一听闻自己和被所有寒门出身的学子当成了楷模,心中难免五味陈杂。而那些被他刻意遗忘的过往,却又宛如浪潮一般,刹那间全都涌回了他的眼前,每一寸,都清晰如昨。
“坐下说,坐下说,咱们相见则是有缘,今天干脆在这里一醉方休!”
李通虽然行事放任不羁,心思越非常敏锐。察觉到刘秀和贾复二人心中的激动,立刻扯开嗓子大声提议。
“贾某求之不得!” 贾复立刻欣然答应,亲自动手,将面前桌案跟刘秀的桌案对在了一处,然后兴冲冲地给三人倒酒。
刘秀虽然不喜欢豪饮,然而对贾复这位英雄了得的小师弟,心中也好感颇丰。因此歉然地向马三娘笑了笑之后,主动将她介绍给贾复,“师弟,这位乃是许博士的义女三娘,我的师姐。在师父生前,我们二人已经有了白首之约!”
“末学后进见过许师姐!”
贾复早就猜到坐在刘秀身边的,必然是传说中的许家三娘子。只是碍于礼节,不能主动上前打招呼而已。此刻听了刘秀的引荐,立刻再度起身,长揖及地。
“师弟客气了!”
马三娘的脸上,迅速飞起一团红霞。站起身,以礼相还。“我原本姓马,当年随了义父的姓,如今已经重新认祖归宗!”
“无论姓什么,都是我的师姐!” 贾复为人极为聪明,立刻笑着大声补充。
“是啊,反正当初跟刘秀是一家人,最后还是一家人!”
李通哈哈大笑,端起酒碗,向大伙发出邀请,“不说这些,文书,君文,三娘,咱们几个难得相遇,先干了这碗再说。”
三人亦笑,端起酒盏跟他碰了碰,开怀畅饮。不多时,贾复点的煮羊,风鸡等物,也尽数送上了桌,更是令大伙酒兴倍增,眼花耳熟。
“师兄你有所不知,被你扫落于地的那届青云榜,彻底成了最后一届。你卒业之后,太学里边有人试图再做此榜,结果凡是稍有点志气者,都掩鼻而走。结果到最后连十个上榜者都没凑起来,只好不了了之!”
贾复知道刘秀离开长安久了,难免思念旧居,所以一边喝,一边主动将太学里边发生趣事,大声向他介绍。
“那倒是真可惜了!”
刘秀抿了一口气,轻轻叹气,“师父当年曾经说过,最初太学竖立青云榜,用意甚好。只是后来日渐被小人掌控,才与初衷背道而驰。”
“类似的话,杨祭酒也曾经说过!”
贾复回忆了一下,轻轻点头,“但既然有人把青云榜,弄成了自己家里的菜园子。关起门来自说自话,硬拿芦茯充仙草,就别怪整个青云榜都被人当成蔽履弃之。”
(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