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文豪-第9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一寿本是个稳重的人,其实依着他的性子,多半也不会慷慨陈词。
  甚至他是能够理解反对新政之人的,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大士绅家庭出身,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为何会有人如此反对新政。
  可说到此处,他脸上变得极不客气起来,厉声道:“既然重商不伤农,那么伤的是什么人呢?伤的是士绅,伤的是地主,伤的乃是那些平日陛下所仰仗之人,上至陛下,至朝廷,至地方的官府,屡屡减轻士绅们的赋税,对他们,可算是关怀备至了吧,地方上的徭役,从未让士绅们来服役,地方上的钱粮,也是士绅们代为征收,甚至默许士绅们得到一笔损耗,我大陈至开国以来,可算是辜负过军民,辜负过三教九流,辜负过无数的僧俗百姓,可唯独不曾亏欠和辜负的,便是士绅,这句话,有没有错?”
  “按理来说,受国恩至此,太平时节,倒也不求你们报效,若是遇到了战争,朝廷也只是征用寻常的百姓,若是灾荒,朝廷赈济,最先赈济的,也是各县各乡的士人;这天塌下来,朝廷都没有教士绅们吃过一点苦,受过一点点的罪,可如今,朝廷愈发的难以为继,积弊重重,因此,陛下提出新政,提出新政的本质,是为了长治久安,这既维护的乃是陛下,是祖宗社稷,难道,不也是在维护各县各乡的士绅贤达,不是维护你们的家庙吗?秦是如何亡的,汉又是如何亡的?这些教训,难道还不够?”
  “我大陈五百年来,历代天子,许了多少恩泽,现在国家有难处了,也并非是不教你们颠沛流离,更不是要破你们的家,要的……无非只是改善一丁点百姓的家境,也只不过……是让无立锥之地的流民,有那么一丝丝的出路,这……过份吗?又有什么过错?因此,新政伊始,许多流民,许多不甘忍受高租的佃农,便忍不住想背井离乡,想要寻个出入,便去了济北,只求有口饭吃,有件衣穿,可即便如此,乡间的佃农,少了吗?实话说,没有少,土地也足够租种了,只不过,却因为从前人满为患,现在人口尚好,不能忍受的人,便走了,迫的许多世族,不得不减少一点地租,招徕百姓租种土地,就因为减少了地租,有人就要喊痛了?从前是绫罗绸缎,今日依旧还是绫罗绸缎,从前是锦衣玉食,今日也没有少你们的锦衣玉食,从前是鲜衣怒马,现在还是鲜衣怒马,老夫敢拍着胸脯说,世家大族的子弟,该吃的肉,一两都没有少,吃穿用度,也并不曾见有过缩减,少了这几成的利,何至到现在,这样墙倒众人推的地步?”
  陈一寿目中充血一般,显是真正有些愤怒了。
  他声若洪钟:“个个都在说,读圣贤书,人人都在说,要兼济天下,每一个人,都说是圣人门下,个个又鄙夷那些锱铢必较的商贾,可现在,是谁在锱铢必较,又是谁,就因为商贸吸引了人口,使得地租不断降低,而在这里哀嚎,好嘛,外头的事,你们当老夫不知道?老夫乃内阁首辅,中枢之臣,怎么会不知道呢?老夫素来知道,有人在背地里说什么呢,说祖宗之法的有,说伤农的也有,你们抬出了祖宗,抬出了重农,难道就不该想想,时至今日,朝廷有难,而今流民四起,无数百姓衣衫褴褛,食不果腹,饿殍无数,到了至今这样可怕的地步,你们……就不能让一丁点利,报效国家,报效朝廷,与朝廷共体时艰?”
  陈一寿昂首:“新政的本意,就是如此,既要保持粮产,可也要用工商吸纳一部分的人口,使农人租种土地,可以少缴一些地租;也可使不甘农事之人,去工坊中寻一些吃穿用度,这便是陛下的心思,也是老夫的意思,老夫活了一大把年纪,也已到头了,没什么好说的,诸公肯定心里要痛骂,也会如外头的读书人一般,暗中对老夫跳脚,可老夫没什么说的,这新政,非要继续下去不可,也请诸公,三思吧。”
  他说罢,很安静的退回了班中。
  这内阁首辅大学士的当面驳斥,倒是令那诸葛平一下子不敢反驳了,倒不是他认同陈一寿,而是陈一寿的身份有些不同,若是陛下说这些,他倒可以来个仗义执言,即便陛下罢了他的官,他也依旧没什么可畏惧的,反而得了一身的清名。
  而陈一寿呢,既是百官之首,同时,也是数朝老臣,不只如此,陈一寿历来以刚正和贤达著称,此番他一番痛斥,可谓是敲山震虎,令许多原本蠢蠢欲动的人,开始心里掂量了起来。
  陛下如此执意,内阁首辅大学士,亦是如此表态,这就说明,宫中和内阁已经一致,而陈一寿在朝中本就有诸多门生故吏,再加上朝中也不乏有支持新政的人,反而使那些蠢蠢欲动的力量,变得谨慎起来。
  陈凯之则冷冷的扫视着百官,他依旧没有开口。
  在这长久的沉静之后,陈凯之突然道:“皇叔……认为呢?”
  他的目光,落向了陈义兴。
  陈义兴显得很淡定,其实陈凯之喊了皇叔的时候,几乎喊得就是其他了,在这朝中,郑王、梁王等宗室都在,还有不少的宗室,可能当的起陈凯之如此亲昵的叫一声皇叔的人,也只有靖王殿下。
  陈凯之突然询问陈义兴,反而令人觉得奇怪,因为任谁都清楚,这是政事,而一般的宗室,却极少参与进政务之中的,除非……获得了议政的权力。
  也就是说,宗室在新政的问题上,他们本不该有什么发言权。
  当然,现在陈凯之既然问了,陈义兴作为宗室之首,自然应当回答。
  他沉吟了片刻,道:“新政的是非,现在论起来,老臣以为,没有意义。”
  这番话,堪称是惊世骇俗。
  所有人错愕的看着陈义兴。
  新政关系到了这么多人的利益,多少人为此而牵肠挂肚,又不知有多少人,日思夜想,有人爱,有人恨,可到了靖王殿下的口里,竟变得没有了意义。
  本来,所有人都以为,身为靖王殿下,这位历来和陈凯之关系匪浅的皇族,理应会和陈一寿立场一致,或者是学陈一寿一般,狠狠痛斥一番某些人,可现在……这回话,似乎别有古怪。
  陈凯之眼眸里,掠过一丝似笑非笑,他继续凝神看着陈义兴,笑了:“是吗,请皇叔继续说下去。”


第951章 水落石出
  陈义兴沉吟了片刻:“陛下,臣以为,新政的好坏,根本无从道哉,只因这新政,只在济北推行,暂时,天下各州并未推行新政,因此,这新政的好坏,与其他人何干?只需济北上下人等,没有站出来反对,那么……与其他的州府何干?”
  陈义兴抿了抿嘴,继续道:“至于百姓要去济北,我大陈也早有定制,百姓若要迁徙,只需去官府报备,领了路引即可,他们要背井离乡,前去济北,依据的也是大陈的律法,并无任何不妥之处,这……又有什么值得说道的?莫非,因为百姓们想要迁徙,朝廷和官府为了让他们在本地安心的耕种,租种人田地,还需将他们绑起来不成?倘若如此,这方才是违背了祖宗之法,因此,臣以为,新政,乃济北之事,新政之好坏,也是济北相关,外头那些读书人,无一人出自济北,却要恳请陛下废除济北的新政,这……岂不是咄咄怪事?济北兴起了商贸,既没有请朝廷让各州府驱赶百姓至济北务工,也不曾命人对各州府的士绅们如何,因此,士绅为何反对?”
  “臣以为,倘若济北僧俗人等,若是不满新政,尚可以请陛下废除新政,而各州府并未实施新政,自然就遑论反对了,现在各州府的生员,异口同声,非要反对新政,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众人听了,竟是哑然。
  其实从本质上,新政确实没有触及到各州府,朝廷也没有下旨意,让各州府效仿济北,几乎所有的新政政策,本就在济北执行。
  可这新政的影响,也确实波及到了各州府,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人口,因为济北的出现,使许多州府的人口大量的流失,这是众所周知的事,而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地租的下降,甚至导致了土地价格的暴跌,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何况,未来新政是否会推广,也造成了人心惶惶,许多士绅们,害怕继续这样人口流失下去,因而,土地的价格日益降低,这损害的,可是他们根本的利益。
  何谓士绅,士绅本质上,一切的来源,本就是土地,对他们而言,土地是他们的根本,是他们一切,是他们世世代代富贵荣华的基石,也正因如此,他们反对新政。
  现在这靖王殿下,倒是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