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文豪-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简直是胡闹。”蒋学士面容微沉着,眉头深深拧在了一起,怒斥道。
  杨彪不动如山,只阴沉着脸色道:“继续念。”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呼……
  众人的脸色渐渐的有了改变,甚至到了后来,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转而沉浸在这文字之中。
  隐隐之间,杨彪的眼里竟有泪光闪烁。
  这文字,犹如忠义候在天有灵,犹如忠义候就在面前,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浑身尽是腐肉,衣上满是血迹,可是他泰然处之的坐着,徐徐的进行自述。
  音容笑貌,尽在眼前,他在自述时平静非常,完全忽视了牢房中的阴森和幽暗,亦不在乎,就在不久之前,所经历的一场严刑拷打,他似乎是孤独的,可是孤独的背后,却带着希望,带着对家国的无限向往,可是……他的身上,隐隐可以看到正气,这股生机蓬勃的浩然之气弥漫全身,于是,伤痛和孤独,俱都已经不重要了。
  有的,只是一种坚持,一种理念!
  还是那一句话,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虽千万人,吾往矣。
  杨彪的眼里模糊了,接着闭上了眼睛。
  可是在耳畔,却是童子稚嫩的声音:“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待这文章最后一句念出来,杨彪深吸一口气,才哽咽地道:“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好,好,好得很!”
  其他学士,都是沉浸其中。
  似乎这股浩然之气,历经了五百年,使他们也得到了传承,更被这文章所感染。
  陈义兴也忍不住吁了口气道:“妙哉!”
  这时,童子才道:“这是陈凯之的祭文。”
  终于,所有人走回了现实。
  一下子,全部明白了。
  祭文是有格式的,可不是你随意用什么文体都可以。
  “是陈凯之?”有人震撼道。
  便连杨彪也震撼起来:“如此说来,是文体导致的乱子?”
  “不,不是。”童子道:“是因为祭文念出之后,礼官又念了数遍,学宫的师生,都跟着咏诵……”
  呼……
  其实若不是杨彪克制,他也忍不住想要咏诵了。


第261章 争议
  听了童子的话,杨彪虽是皱着眉,可心里却是感慨的。
  往常的那些祭文,固然是肃穆,可某种程度来说,五百年来的所有祭文,只怕都比不得这一篇祭文。
  只是……换一句话来说,礼就是礼,礼不可废啊……
  此事,还真是为难了。
  倒是这时,陈义兴道:“杨公……”
  他说话的时候,蒋学士和刘学士居然都情不自禁地道:“杨公。”
  杨彪抬眸,却依旧感觉那正气歌,还在自己肺腑之间回荡,他看着诸学士,略显惊愕地道:“何事?”
  众学士异口同声道:“吾等倡议……”
  倡议?
  杨彪这才意识到了什么。
  是啊,固然这祭文不合符礼法,可一码归一码。
  天人阁是这大陈朝学子的最中心之地,可天人阁的规矩是不管外间事,就算陈凯之惹了麻烦,或者说是争议,天人阁自然都不能过问。
  可是当有文章送到了天人阁,那么就该以文章论文章了,无论这篇文章惹来了多大的麻烦。
  而现在,几乎所有学士都异口同声的倡议,这是极稀罕的事。
  杨彪神色淡淡道:“这篇文章乃是祭文,可是以祭文而论,此文可能引来争议,诸公的心里可有数吗?”
  是啊,这是祭文,偏偏却完全没有祭文的格式,杨彪依旧认为学士们能够慎重考虑。
  那性子素来风风火火的蒋学士,此时一脸风淡云轻地道:“若不荐此文,老夫这辈子的诗书,岂不读了也是枉然?”
  陈义兴等人纷纷点头。
  “既如此……”杨彪倒没有再迟疑,便道:“那么,老夫也倡议吧。”
  也就是说,全票通过了。
  此时,杨彪正色道:“此文荡气回肠,大气磅礴,仅以此文,足以光耀万事,老夫倡议将此文荐入地榜,诸公既然都同举,那么也就没有异议了,择吉日,议定吧。”
  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却仿佛浑身都轻松了起来。
  这文章虽是违背了祭文的规矩,可……对于他来说,是对的事。
  ……
  现在这件事的主人公——陈凯之,显然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没有花多少时间,朝野内外都震撼了。
  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着这正气歌,便连京兆府,现在已为之头痛不已。
  天子脚下有坏人啊。
  有人为了这正气歌的争议,争吵不休,有人说祭文只要表示追思即可,正气歌惊天旷古,仅以此文,足以告慰忠义候在天之灵,也有人翻出故纸堆,拿出《礼记》来,祭文不是这样写的,这一场祭祀会触怒亡灵。
  于是,吵得面红耳赤,然后,吵不出结果,就打将起来了。
  其实这件事的最大争议,并非在这正气歌,而在于礼。
  礼法,是国家最重要的事。
  因此有人提出,陈凯之才华固然横溢,却也需予以惩戒。
  在朝廷中,这种争议,其实也不算太多,主要是翰林那儿闹得颇厉害。
  可洛阳纸贵,导致一些读书人竟将人家纸铺砸了,京兆府上下就傻眼了。
  还有这样的操作?只听说过有人做买卖价钱谈不拢,引发争执的,不曾见非要高价买不到东西,于是恼羞成怒,砸人铺子的。
  京兆府只好拿人了。
  紧接着学宫那儿,则不得不去捞人。
  可是……此事朝中却是出奇的诡异,宫中没有丝毫的动静,似乎在等待什么。
  而赵王殿下,已是入宫请罪。
  请罪的理由,则是祭祀大典不力,恳请惩处。
  本来朝野内外还算是安静的,可赵王殿下这一请罪,顿时就引起哗然了。
  这下子,争议的重点就在于,这个大典举办得是否成功。
  而成功的关键,还在于正气歌。
  有人认为极为成功,一篇祭文,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若是忠义候在天有灵,定能感受到安慰。
  可也有人觉得很不成功,因为礼法有失。失了礼,就是对忠义候的不敬,这怎么能算成功呢?
  这自然要受到众人谴责。
  赵王请罪,但凡有点城府的都知道,这其实就是一个讯号。
  即意味着赵王认为这一次大典不成功,连他都主动请罪了,有些人自然也就坐不住了,于是雪片般的奏疏,纷纷飞入宫中,有人开始弹劾陈凯之无礼,请求惩处。
  事情开始变得越来越值得玩味起来。
  而陈凯之,处在这风暴的中心,却也是有些哭笑不得,不过他似乎并不在乎,因为对他而言,与其胆战心惊的等待着朝廷最后的结论,倒不如好好的继续读他的书,学习他的——兵法。
  陈凯之对于兵法很有兴趣,如常的清晨就赶到了校场。
  见到了武先生,武先生朝他一笑道:“练箭还是继续学习行军布阵?”
  这位武先生,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大典一句话,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陈凯之想都不想,便道:“行军布阵。”
  武先生点头道:“那好,你先连拉八十弓,老夫慢慢讲授给你。”
  陈凯之无语凝噎。
  坑啊,那你还问什么练箭还是学习行军布阵?早知道这样,他直接练箭得了。
  无论外间酝酿着什么风暴,他依旧专心地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
  ……
  与此同时,各国的快马,已是不分昼夜的火速将祭文送至了曲阜。
  曲阜这儿,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
  只是这种祭祀某种程度和各国的祭祀一样,俱都是为了形式。
  衍圣公每日卯时三刻就起来,在祭祀了圣贤之后,便又如往常一样,徐徐地抵达了杏林。
  只是这一次,跪坐在这杏林的,不只是七大学公,还有十几个大儒。
  众人见了衍圣公徐步而来,纷纷行礼。
  衍圣公旁若无人一般,跪着坐下,而后他才沉声道:“祭祀大典,有劳诸公,辛苦了。”
  接着,他才进入了正题:“昨日听闻文忠公说,三字经的比较已有了结果。”
  文忠公颔首点头道:“是,两队蒙生,分别由周先生和邓先生教导。”
  话音落下,两个大儒跪坐着,敛袖,朝衍圣公行了一揖。
  衍圣公双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