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荣耀(雨露)-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呢?”

宗泽这般提议让李纲有点吃惊,他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拧着眉头认真地想了一会,最终点点头:“应该如此。这次反击金人的入侵,晓初是实际的领军者,在号令指挥上,他已经是实际的领军元帅,但没有实际的职衔,许多事不方便做。此事待我们回宫,与陛下商量一番后再定夺吧。”

“如此也好!”宗泽想了想后也答应。他清楚,这件事李纲答应了,那肯定不会有问题,什么事都唯王晨马首是瞻的小皇帝,不可能反对。能为王晨争取到这些,让李纲同意,宗泽也满意了。

见李纲和宗泽如此说,王晨也没推拒,只是表示他会尽心尽力做事,不会辜负李纲和宗泽的信任,一定会率军直捣黄龙府,攻灭金国的。“重新收拾旧山河,我一定会尽最大能力,将支离破碎的我大宋河山慢慢给粘合上,与两位相公一道,,共创属于汉人的辉煌,属于我大宋的荣耀。”

听了王晨这般慷慨激昂,李纲和宗泽自对王晨鼓励和鞭策一番,希望他能克服年少的莽撞,在许多事上不要太冲动,要想尽办法避免与人起直接的冲突,为了大宋的长治久安,尽量不要挑起朝中的争斗,现在要做的就是一力抗金。宗泽最后直言相劝了几句:“晓初,老夫知道,你性子耿直,许多不平事难以容忍,会直言相对,甚至与人起冲突,但你已经是朝中重臣,与其他大臣一道,共负复兴大宋,迎回二帝的重任,所以许多事,你要学会容忍,就如李相公一样。”

李纲对宗泽和王晨苦笑了一下,再清清喉咙说道:“宗相公,王殿帅,今日还有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我想与你们商量。”

“李相公有什么事请尽管说吧!”

李纲的客气让宗泽和王晨都知道李纲想说的肯定不是寻常的事。

“宗相公,王殿帅,如今我大宋的形势已经初步好转,朝中大臣也差不多齐整了,我这个平章军国事,也没必要再担任,因此想向陛下辞去此职。军中事务王殿帅会负责,我是个门外汉,让我管也管不好。再者任此职,朝中非议之人非常多,会让很多人起怨,引起不必要的纷争,因此不敢再担任此职,我已经写好了辞呈,准备交给陛下。从此以后一心只管政事,希望能将朝中政事处理好。相信你们两位也看到,黄潜善和汪伯颜两人要被免职,朝中官员的变动是必须要进行,因此今日和你们说了我的打算后,也想问问你们,对朝中宰执的人选变动问题有何高见?”

李纲的话让宗泽和王晨都吃了一惊,原本李纲所想的竟然这么复杂,在自己想辞去“平章军国事”这个要职的同时,也想变动朝中重要官员的职事。

“李纲这样做,目的究竟是什么呢?”王晨有点不解。

第一百十二章希望是杞人忧天

正月十三日,小皇帝赵谌同意李纲辞去“平章军国事”之职,同时下诏,改任许多官员之职,以李纲为尚书左仆射兼中门下侍郎,免去宗泽之枢密院事职,任其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这样李纲和宗泽成为了大宋的左右宰相。

半年多以来立下大功的两河制置使张所被召回朝,任知枢密院事,接替宗泽之职,王晨以签书枢密院事之职作为张所的副手管理大宋的军务。

赵鼎任尚书左丞、胡寅任尚书右丞、吕颐浩任门下侍郎、朱胜非任中书侍郎。

宋朝的中枢机构,真正握有高最行政权就是“宰执”,即宰相与执政的统称。一般情况下“宰执”包括宰相与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四位副宰相及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李纲与宗泽分别以尚书左仆射兼中门下侍郎和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之职任左右宰相,赵鼎、胡寅、吕颐浩、朱胜非几位副宰相及张所、王晨两位枢密院的正副长官一道组成了新的大宋“宰执”班子。

这是当日李纲、宗泽、王晨三人商量后的大概结果。

如今的小皇帝未亲政,朝中人事的安排也不是由他亲自做出决定,差不多就是由朝中几位主要的权臣提出意见,报给赵谌,再由赵谌最终定夺。这次的人事变动是李纲、宗泽、王晨三人商量后相互推荐、相互妥协的结果,报告给赵谌后,赵谌也没置疑什么,马上同意了。

当然,如果这其中没有王晨的意见。赵谌是不会同意。

赵谌同意了,也马上将新的人事任免诏告天下。

张所是王晨一力推荐的,他觉得这个有非常有能力,而且是一力抗金的官员,性子非常耿直。有资格,有能力出任枢密院的主官。赵鼎、胡寅是三人都认可的人物,他们职务的变动也是情理之中,何况这两人能力也挺不错,而且他们没有与金人和谈的念头。吕颐浩是宗泽推举的,朱胜非是李纲认可的。也可以说。如今大宋的朝堂班子,是由李纲、宗泽、王晨三人安排的。

三人都是一力抗金的人物,他们挑选的其他官员也是如此,主要官员里面没有一个人是赞成和谈的。那些主张和谈的官员如黄潜善、汪伯颜被彻底赶出了朝堂,整个大宋的政治面貌再次改观。虽然许多官员对朝堂上近乎地震般的变动颇有微词,也非常难以接触。但雷霆之势已经形成。没有敢在这个时候再站出来,对这些表示异议。汪伯彦、黄潜善、冯懈这几位宰执大臣都被解职,谁敢站出来就是嫌入自己头上的乌纱帽戴的时间太长了。

许多大臣也看的出来,现在朝堂上最有势力和威望的人就是李纲、宗泽和王晨,现在他们三人几乎抱成了团,谁也不要想在短时间内奈何他们。

与王晨在朝堂上针锋相对的这些人都被贬嫡,他们可都是比王晨职位高的人。朝中的大臣也都知道王晨现在在朝中的份量。短时间内没有人再敢站出来指责或者弹劾王晨。

依小皇帝的意思是,要将汪伯彦、黄潜善、冯懈等几位一再指责得胜归来的大臣所有官职都免了,真的让他们回去种田,但最终在李纲和宗泽的相劝下,没有将他们所有职务都罢免,只是将他们外贬。汪伯彦贬任知崖州,黄潜善知琼州,冯懈到广州去任职了,全被放的远远的。朝中官员的变动非常震动人心,不只朝中那些或多或少有牵连的大臣提心吊胆。与朝中大臣关系密切的那些外放的官员及军中将领也对此非常关注。许多人知道这消息后是欢喜异常,但不少人却是很沮丧。

在大名府的赵构听到这情况,很是愤愤不平,因为他觉得朝中已经没有他的亲信人物了。

赵构心里虽然恼怒,但也鞭长莫及。无计可施,但也在拼命想对策。

赵构的痛苦却是没几人知道的,他在想什么对策王晨也没办法洞悉。

对于王晨来说,朝中事务朝着对他非常有利的方向发展,他还是挺高兴的。

不过在朝廷下发了官同人事变动的诏令后,虞允文却给王晨泼冷水。

“晓初,你有没有想过为何李相公一意辞去平章军国事之要职,而同意让你出任签书枢密院事?”

面对虞允文的问询,王晨愣了一下后不知道如何回答。此前他没有觉得什么不对,但虞允文这么特意一说,他觉得有点不对劲。

“可能是李相公希望我兼这两职后,可以更好地推进军制方面的改革,尽早建立一支战力出众的大宋军队出来,只是基于这一点考虑的吧?”

虞允文认可了王晨的说法,但他想的更加长远。“晓初,我一点都不怀疑李相公是有此意思,但我觉得他自己辞去平章军国事,而让你兼任军政职务,还有另外的目的。”

“什么目的?”

“他在任平章军国事的时候,因为权力太大受到了不少大臣的置疑,这次自请辞去此职也在情理之中,他现在任左相,权力上其他也没多少变化,朝中大事依然主要是由他说了算。但是你就不一样了,你在未任此职前,就因为此前的表现太过于张狂了一点,与陛下的关系亲近了些,朝中大臣就看不顺眼,甚至在你得胜归来这样非常不适合指责你的时候,都站出来指责、弹劾,足见朝中许多人对你在朝中越来越有影响力难以容忍。虽然几位唱主角的人已经被贬任,但朝中抱着同样想法的人肯定大有人在,他们是不能接受你这样一个武将在朝中的权势越来越大。现在你以殿前司都指挥使的身份兼领签书枢密院事,这样的任职自我大宋建国以来都是少有,可以说,以后你对朝事的影响不逊于任何一个人,你在未来将一直成为众矢之的,到时说不定朝中对你有成见的大臣会越来越多,你非常难做事,而这是李相公这样做最终的目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希望是我想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