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剑圣-第5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方面能够提升他们的影响力,一方面所在的家乡越富饶发达,他们自身的得利也就越多。彼此的合作,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裴旻开陇山修乌鞘岭让凉州的大商赚的盆满钵满。
  能够当得大商这个称呼的,都不是愚蠢之辈。
  面对裴旻这样的人物,他们焉能不巴结?
  出资造几所学堂,于他们而言,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裴旻道:“每一个县至少两个学堂。两个学堂的布局位置也要合理,方便县里的每一个学生。学堂要普及至每一个地域,不论多偏远都要保证县里有学堂。同时奖励开私塾的士人,地方官府给予配合。对了,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只是文化,还要培养他们的品德,进行伦理教育。”
  他突然想到了《三字经》,《三字经》成于什么时候,他是不记得了,至少不是现在,来到唐朝这么多年,从未见过类似的书籍。
  这个时代的启蒙书籍是《六甲》,并不是什么身怀六甲之类的,而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之类的天干地支,其中起头是“甲”,有六组,故称六甲。
  这六甲没有任何意义,单纯的识字练字用的。
  比起《三字经》逊色多了。
  裴旻接着道:“回头我写一本孩子的启蒙教育书,六甲太老套了。”
  厅下诸人除了李林甫,其他人都为之一振,皆期待裴旻的新作。
  李林甫也装出一副很感兴趣的模样。
  最初他是装着士人,一副很有学识的假象,混入裴旻的幕僚团。只是他文学水平实在不堪,词不达意,字都认不全,坐实了他历史上弄獐宰相的名头,闹出了不少笑话。
  不过他发现裴旻并不在乎他的文化水平,对他的器重一如以往,也不再自己的鼻子里插大蒜了,干事更加的卖力。
  他哪里知道,裴旻对他的能力一清二楚,早就看破他的一切。
  同时裴旻更加清楚,文采与干略并不是等号。
  李林甫的文采在他麾下是倒数,甚至连封常清这武将都比不上,但是他的干略毫不逊色张九龄,在特别的地方更在张九龄之上。
  “你们还有什么补充的?”裴旻望向了众人。
  李林甫立刻接话道:“这些天,属下四处查访了各地情况,发现这里民俗轻薄。他们害怕鬼怪而厌恶病人,对于病人,他们不是立刻请大夫,而是求巫师拜佛。认为生病是鬼怪作祟,不敢接近。对病情危重的父母,大多不亲自伺候,而是用棍棒挑着食物,远远地递给他们。属下觉得,这种风俗,有为常理。唯有改变百姓这种愚昧的常识,才能开通他们的灵智,学习接受正统的文化。”
  这也是裴旻留下李林甫的原因,他很会拍马屁讨欢心,他知道裴旻想什么,为了得到更多的器重,他会不辞辛苦的为他分忧。
  在干略上,李林甫的能力,毋庸置疑。
  “林甫说道点子上了,孩子好办,难办的是迂腐愚昧的大人,不将他们的恶俗改了,将会影响一代又一代。”裴旻顿了一顿道:“林甫,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因势诱导,想法子将这种愚昧的风俗修正过来。”
  “是!”李林甫带着几分兴奋的说着。
  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几人并不太喜欢李林甫,却不得不承认李林甫的能力。
  “属下觉得还可以多用空闲时间组织诗文辞赋之会,还让儒生研讨儒家经典,勉励青年学生,将风气提上来。世人多喜欢顺大流,风气所向,亦是人心所向。”王维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不错!”裴旻见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提出了各种建言,再一次体会到了团队的强大。
  也顺势安排下去,让麾下诸人负责河西文教。


第十六章 一代文宗
  回到了后院,裴旻想着《三字经》的事情,一头扎进了书房。
  思索着记忆中的《三字经》,在他的记忆里《三字经》分老版与新版。
  这老版、新版,各有优劣。
  但现在身在古代,裴旻还是决定以老版为上。
  即便是老版,也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的。
  开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自然不用改。
  一直到中间部分,王朝的兴衰,就必需修改了。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古版三字经》在这段话以下是“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裴旻知道自己要是原本照抄,那就是嫌自己命长了,直接在书中透露大唐灭亡的时间。
  但是创国基之后,接下删掉的字句,直接来一个“十五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又有点不通。
  思前想后,裴旻加了这么一句,“传至今,克大定,四方靖,乃大同”然后在后面加一个“十五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无形中也算拍了李隆基一个马屁。
  这为官之道,以奉承为上。
  在这方面,裴旻固然没有赵高、蔡京、贾似道那般专业,也不像安禄山那样没脸皮,却也颇具功底。
  至于结尾一点,也需要改。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这句话说的就是玄宗朝的神童刘晏,但是此刻刘晏的母亲认不认识他爸都是个问题,更别说刘晏这个神童了。
  这段话也不能删掉,这末尾的一大段分别例举苏老泉、梁灏、蔡文姬、谢道韫这些人,分别代表着男女老中青少几辈代表。
  刘晏代表的就是少年一辈,删了立刻就给人感觉少了什么。
  思考了许久,裴旻以初唐四杰的王勃代替。
  王勃出身儒学世家,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以他代替刘晏,也是相得益彰。
  此刻裴旻还真是很庆幸自己是个文科生,做过这方面的论文,脑中能够记得古今的《三字经》。
  裴旻写好全文,反复检查了好几遍,主要针对有无历史性的错误。
  确定无误之后,心满意足的将编写好的《三字经》,放在一旁,打算明日交给张九龄、王昌龄他们检阅检阅。
  而今他也不怕高调,反而越高调越好。
  越坐实一代文宗的身份,对他的利处就越大。
  为了试验《三字经》的效果,裴旻还亲自给小七、小八上课。
  虽然只是短短的半个时辰,却能很明显感觉到效果显著。
  《三字经》以前,孩子的启蒙读物只有《六甲》、《千字文》。
  《六甲》不用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没有一点的意思。
  《千字文》倒是绝妙的文章,对仗工整,条理清晰,可谓文采斐然。
  但是相对孩子来说太深奥了。
  小七、小八算是聪慧的了,让他们学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也是一头的雾水。
  至于写?
  想都别想,古文是深奥的繁体字,也就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馀成歲,律呂眨枺浑咈v致雨,露結爲霜……”
  别说是小孩,就算是大人,没有一定的毛笔功底,这开头的一段话都写不下来,生僻字太多。
  小七、小八,学了两个多月,也就写写天玄日月,你要是让他写張、寒、暑、藏、歲、眨㈥柹踔潦球v,他分分钟就哭给你看。
  相较起来《三字经》明显更通俗、顺口、易记,最适合孩子,在深度上也不逊色《千字文》。
  不过《三字经》最大的缺陷就是字数多有重复,不像《千字文》。
  但相较儿童读物,《三字经》明显更胜一筹,《千字文》要高深一些,通晓《三字经》再学《千字文》最好的选择。
  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小七、小八更加喜欢《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念得不亦乐乎。
  有了小七、小八的实验,裴旻对于《三字经》的推广更有信心。
  第二天就将整理好的《三字经》交给了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王维、王翰、高适一行人。
  昨天才听裴旻要编写一份儿童读物,今天就实物在手。
  张九龄、高适与四王都惊呆了,半晌迫不及待的将多份《三字经》分别拿在手中研读。
  《三字经》三字一句,更为难得的是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
  是以古人还有一句话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虽说有些夸张,却也说明了《三字经》的魅力。
  最先出声的是王翰,他对着裴旻就是深深一拜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